APP下载

古典园林里的窗景与愿景

2023-08-23刘谯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花窗造园古典

刘谯

园林是人们对向往生活的一种描绘。有人说,天上的天堂不过如此,但凡地上有一个最美丽的园子,那就是园林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元素中,园林花窗构建了园林内外空间的联系,窗在实用功能之外也寄托了美好的愿望。中国古典园林是精彩纷呈的空间。文人雅士希望身居闹市,又能长期享受大自然的山林野趣,所谓“大隐隐于市”,于是,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的流行,又助长了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思想的传播,使文学、绘画多倾向于自然山水园林艺术,向寻求自然情趣方向发展。

江南园林喜在白粉墙上开辟窗洞,窗洞内用望砖和屋瓦(蝴蝶瓦)砌成透空图案的窗,成为一种装饰性透空窗。 明代计成称之为“漏砖墙”或“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则称“花墙洞”,后通称为漏窗。漏窗美丽如花,也俗称其为“花窗”。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记载:“凿户牖以为室”,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在墙体开设洞口作为门窗以便于日常生活需要,这里的“牖”就是窗户。《说文解字》中对于窗的记载是:“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表明了开设在墙的是牖,开设在屋顶之上的是囱。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装饰性的窗,窗棂也随之发展而来,从横窗和方窗逐渐发展出直棂窗,窗的样式开始变得丰富起来。隋唐之际,依旧以直棂窗为主,但开始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装饰纹样,如球纹、古钱纹等(图1)。两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技艺的逐渐成熟,窗的形制也逐渐增多,开始被纳入小木作制度,窗的装饰功能愈发得到发展。同时,李诫的《营造法式》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窗作出了详细的介绍。至明清时,窗棂纹样不断发展,已有几十种样式,这些图案样式或单独出现或交叉组合,形成变化多样的图案样式的花窗。同时,明清时期的苏州古典园林处于鼎盛阶段,也是花窗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院墙上,随时随地可见形式各异的花窗,那些造型多样、构思精妙、精雕细琢、意象繁复的花窗,看上去赏心悦目,而透过花窗看到窗外的则是变幻的园林天地(图2)。

苏州古典园林面积较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层次丰富、富有变化的景色,分割空间成了重要的手段。造园者通常借助景墙来划分空间,重构园林景观来引导观赏者的游览路线。如何将内外空间流动起来,如何实现“步移景易”的效果,墙上的花窗就成了很好的媒介。当人的视线从这一空间穿到另一个空间时,空间中的景物互相叠印,景致互相渗透与交融。这个理念与西方近现代建筑所崇尚的“流动空间”理论不谋而合。花窗的设置加强了内外空间的联系,营造出“藏与露”“虚与实”“动与静”的空间魅影。从窗里看到的虚虚实实、层层叠叠的空间犹如一幅幅立体的诗书画卷徐徐展开。窗中漏景的含蓄之感和园林空间曲折变化所形成的深邃感,为观看的人渲染出园林空间的多重意境。

坐在屋内,走在廊边,对窗的阅读则透出更多遐想与意念。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装饰图案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造园者多采用拟日纹、卍字纹、冰梅紋、冰裂纹等自然符号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图3)

自然符号最初都是借助自然形态,依靠象形,用线条表现。古人用太阳象征光明,认为其是农业的庇护神和丰收的赠予者,因此造园者广泛采用拟日纹作为花窗的装饰图案,表达对太阳的崇高敬意。“卍”字纹最初是古时候的符咒和宗教标志,是太阳和火的象征,后广泛应用于宗教,作为吉祥如意的护身符,有功德圆满之意。冰裂纹与冰梅纹大多是有规律地扩散开,线条简约、粗犷,象征人品洁白无瑕、为人清白,是文人志士追求高尚品格的象征符号。

“四雅”是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四件雅器,也代表弹琴、弈棋、读书、作画四种技艺,正是文人钟爱的清雅生活内容体现出主人的艺术文化修养。苏州陈御史花园的“四雅”漏窗和沧浪亭的棋盘纹漏窗,都是在不同形状的漏窗中,四边为几何、花卉、冰梅纹、如意纹等图案,中间分别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既是寄托情感志趣,也喻作传代之意。(图4)

借景是造园家创造和扩展艺术空间、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个造园活动中布置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借景”的妙处在于“借”,造园者会精心设置远山、亭台、塔,以窗“借”景,游园者会因恰巧发现花窗里的或近或远的景致而找到“画龙点睛”的意趣,尤其这个“睛”可能是远山、远塔。于是,游园的体验又多了几许惊叹之意。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景点或景区多由建筑、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兽鱼虫等组成,而通过不同的观赏景面和观赏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景观,从而达到空间层次上的变化,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窗将美的景致收入到有限的空间内。

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另一个审美特点是通过窗达到“审美转换”,即通过窗将审美对象转入到特定的审美情境之中,正如李渔所说的:“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物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将窗当作“画”来欣赏,画中的内容是园主内心所想、所喜事物的外化形式。古典园林花窗多选取风韵优美的花卉纹样,人们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希望窗花也能传达出此类寓意。

《说文解字》中记载:“开花,谓之华。又曰:五色为之夏。”花,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华夏就是五种颜色的花朵。苏州古典园林中花窗常见的花卉纹装饰图案有牡丹纹、梅花纹、荷花纹、贝叶纹、宝相花纹、葵花纹、海棠花纹、栀子花纹、梅花纹、灵芝花纹、柿蒂纹、蔓草纹、石榴纹、葡萄纹、红叶纹等。

牡丹象征荣华富贵和繁荣昌盛,是家喻户晓的富贵之花。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洁身自好、高尚纯洁,同时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特殊意义。贝叶纹同样含有佛教意义,具有消灾避邪、保守平安的吉祥寓意。梅花象征坚贞高洁,表达对高尚情操的赞颂,具有“梅开五福”“梅具四德”之意。宝相花是以牡丹或莲花为基本图案抽象而成,花开八瓣,喻意“宝”“仙”,其盛行于隋唐时期,清代仍常作为玉器等工艺品上的吉祥图案。宝相花在传统装饰纹样的运用上非常广泛,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这些图案纹样代代相传,与生活环境相伴相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入到园林环境中和园林生活中。每一个纹样都有其含义、意义,寄托着园林主人内心的向往,祈愿生活更加美好。

花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艺术载体,凝聚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意蕴。花窗装饰艺术虽依附于园林建筑空间而存在,但在装饰题材、文化内涵、美学特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征与规律,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隽秀文雅、细腻生动的装饰形态,折射出江南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古人的审美理想。

苏州的拙政园中有260多个形态各异的花窗,花窗通过窗芯的弯曲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定胜纹、六角景、冰裂纹、鱼鳞纹、古钱纹、海棠花纹,花窗题材丰富,融合了古代士大夫文人文化与民俗民间文化。造型多变,纹饰精美,排列布局富有韵律感,具有极佳的装饰性。同时,造型各异的花窗,也将园林中的山水花木与人相隔。在景与人之间拉开了微妙的距離。透过曲折多变的窗芯,升华了游园的审美体验。(图5)

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记·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例如他设计了尺幅窗、山水图窗、梅窗等,以求达到“移天换地”的效果,达到“会心之处不在远,过目之物尽是画图”的境界。

众多的吉祥寓意纹样经过艺术加工处理,精细地装饰在古典园林中,使人达到从“卧游”到“居游”的理想境界,主人足不出户也可以置身于柳暗花明、茂林修竹之中,感受园林的四季变化。园林的景象透过带有愿望、理想的图景收入眼帘,无论是曾经的园主人还是现在进入园林的观者都可以感受到窗景连通下园林流动的空间与时间流转的四季景象。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通过对花窗装饰艺术和美学特征的解析,探索花窗装饰形成的图式语言和精神层面的审美理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古典园林的窗景成为人们内心愿景的一种外化形式。窗景在寄托愿景的同时,也增添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图景细节与美感、通感。

猜你喜欢

花窗造园古典
岭南花窗茶具设计作品赏析
传统花窗中“卍”字型的相关应用与研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怎样读古典诗词?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