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 学以致用

2023-08-23姚晓丹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手绘探究生活

姚晓丹

精准的电子地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手绘导游图是在地图的基础上,结合手绘艺术的一种实用性地图,它更关注人性化需求,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助手。以《手绘导游图》一课为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手绘导游图的设计为何源于生活,怎样学以致用。

一、指导思想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生活走进美术,用美术表现生活,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凸显的是手绘导游图的视觉性、运用于生活的实践性、关注设计中的人文性以及表达个性和创意的愉悦性。

在数学课里,学生已经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现在的儿童又具有一定的信息视野,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给《手绘导游图》课程提供多元的探究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而围绕“大概念”展开的《手绘导游图》课程,旨在形成更深入、持续的学习目标与教育价值,使知识不断生长,互相连接,相互融合。

本课依据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协作探究,促使学习有效发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手绘导游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真实的手绘导游图,发现手绘导游图的特点以及必备信息,学习手绘导游图的创作方法,设计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手绘导游图,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设计应用生活的意识。

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7课《我们的科技小报》与第17课《手绘导游图》形成了“平面设计单元”,它们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成为了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载体。

《我们的科技小报》重点是学习版式、设色和搭配,《手绘导游图》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方位、距离和实用等相关知识,所以说《科技小报》为《手绘导游图》奠定了基础,《手绘导游图》在《科技小报》的基础上进行了能力的提升。

纵向分析教材,三年级下册《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与四年级上册《手绘导游图》都与设计路线有关。“紧急避难路线图”突出的是简单、明了,“手绘导游图”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美观、实用,通过“迁移”使知识得到扩展与延伸。

三、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喜欢从什么角度来设计手绘导游图。排名最高的分别是:可以“运动娱乐”的场所、学校周边的“名校学府”以及可以游玩并享用美食的地方。

通过问题“你的手绘导游图是为什么人设计的?”,引导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视角思考手绘导游图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造型与色彩、地标建筑、道路方位几个方面,了解了学生设计导游图的难点和困惑是什么。

以学生需求为教學设计的原动力,我将此课拓展延伸,在同一个单元主题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明确主题,分工探究,源于生活;第二课时,设计手绘导游图,学以致用。

四、单元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在协同合作中激发灵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手绘导游图的特点及指向标、图例等必要信息。设计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手绘导游图,提升图像识读和创意实践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汇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分析、探究手绘导游图的相关知识,体验、感悟科技引领生活、艺术改变生活。

3.通过学习设计手绘导游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树立设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手绘导游图的相关知识和绘制步骤。

教学难点:设计出新颖、实用、美观的手绘导游图。

六、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分工探究

首先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课下进行组队,确定主题(图1),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建立了协同关系。通过协作式探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运用自主构建,把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转换为面向真实情境的问题加以解决。学生根据课前确定好的主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分工安排”“表现形式”以及“需要的帮助”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分工。思维导图式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够帮助学生整理碎片化的构思和想法。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向了“协同学习”。多样化的设计方案,深层展现了学生的探索过程和思维进程,成为学生达成目标的脚手架。

最后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按照规划出的分工安排,在校园进行采风(图2)、到实地进行考察(图3),并把收集到的材料打印出来。教师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情景化、任务化分解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二)设计手绘导游图

1.确定学生喜欢的主题

我校一校三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周边可以“运动娱乐”的场所、周边的“名校学府”以及可以“游玩并享用美食”的地方特别感兴趣。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出发,设计“学校周边”的手绘导游图。

2.美术课程与科技融合

基于学生提出“道路方位”这一设计难点,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提到的“学校周边俯视图”这一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我向科学老师借来航拍设备(图4),把美术课程与科技进行融合,通过航拍从俯视的角度观察学校周边(图5),明确校区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帮助。

3.学校周边平面导视图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平面导视图(图6),进一步探究道路方位。学生平时很少研究地图,对地图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并存。采用合作的形式寻找既美观又实用的路线设计方案,可以取长补短,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难点。

4.布置手绘导游图展厅

在教室布置“手绘导游图”展厅,以任务做驱动,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比较地标建筑,思考、分析造型与色彩,寻找与众不同的角度。

5.激發学生的头脑风暴

手绘导游图的必备要素是什么呢?为了改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我用贴便签的方法激发学生头脑风暴。通过图像识读,学生在“手绘导游图”展厅中发现:路线设计的特点是清晰、准确、有主次;地标建筑的创意设计能够使人感到造型与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建筑的特点突出;指向标的位置很明显,图例设计得很简洁;手绘导游图的主题、装饰美化的位置与路线的外形有关。头脑风暴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创意思维,把课堂从“传递型教学”转向为“建构型学习”。

6.探究手绘导游图折法

学生发现手绘导游图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可以折叠。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发现手绘导游图的折法是有规律的。教师总结这种折法叫作风琴折,便于携带且开合顺畅。

7.提供多主体评价方式

课上的评价时间有限,将评价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作品(图7至图9),把信息技术融入美术学习,为学生提供“多主体评价”。

七、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特色围绕创新展开。与科技融合使信息可视化,既注重美术本体,又渗透了人文精神和科技意识。自主学习单、任务群驱动,使学生个性得以舒展,身心愉悦。课内与课外兼顾和混合式学习,将学习经验内化,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创真实情境、实践中探究,体现大概念,促五育并举,真正地实现艺术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本课入选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在“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手绘探究生活
手绘风景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生活感悟
手绘
无厘头生活
手绘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