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法治意识培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策略研究

2023-08-23黄颖

考试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摘 要: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希望和储备力量,因此我国重点关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基于法治意识培养视域,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理念。文章主张教师利用概念教学、法治故事以及生活实际事例和社会实际案例,适当结合信息科技,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通过有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保障学生对法治知识内容的深入掌握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道德修养水平高的高素质青年。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131-05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学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思想教育,重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借助道德和法治课堂开展法律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自身兴趣的发展特点,加深对法治内涵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安全防护意识,避免不良的生活行为,进而让自己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一、 加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孩子们步入初中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将会发生重大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表,而是开始重视内心的感受。当学生开始建立起个人的价值观时,在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为他们成功实现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正在迅速迈向一个新的时代,在改革开放的持续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出现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变化。尽管如此,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冲突。在初中阶段,通过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履行他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民主化课程的教育目标。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在努力建构自己的人生观,然而,受到叛逆心理的影响,这些孩子通常会拒绝接受课堂教材,而更倾向于主动探索和实践。许多学生都渴望用他们的观点去理解和体验周围的环境。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授法律常识,并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正确与错误,培养他们完善的法治观念,增强初中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这一课题,因为它是学生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的关键。

二、 道德与法治意识缺乏的危害

当今,我们正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和平与稳定的社会氛围。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通过严格的日常学习管理,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并且在各个方面给予他们关爱,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防止他们因道德缺失而受到不良影响。

当前,如果没有规则意识,将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国家领导人强调了提高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社会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且知道他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因此,应该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作为未来的希望和支柱,初中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借助概念教学夯实学生道德与法治根基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说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讲授此类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让他们在理解法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释法治精神,并做出正确的法律行为选择。因为如果学生对法治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很容易影响学生对法律含义的正确理解,也会从源头上制约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概念与实际概念区分开来,从而消除传统观念与实际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混淆,巩固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基础。

例如,在日常课程实践中,许多学生很容易混淆“法制”和“法治”这两个概念,甚至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為了弥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应该对这些内容做解释说明,特别是要让学生从内涵出发,对这两个概念形成全面、创新的理解与辨别。“法制”主要指的是一种法律制度,关键词在于“制度”二字,可以延伸为“原则”与“准绳”。“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从一个国家的政权到个人的行为,它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运作。由此可见,两者不管是所属范畴还是基本内容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让学生正确理解二者概念的基础上方能让学生展开正确的学习实践,能够避免学生在后续的实践与学习中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能够为他们今后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二)利用法治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来看,其内部的有关教育知识和内容与现有社会的实际情况存在部分出入,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情况存在脱节。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具有时效性、正确性的正面事例,并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增强。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材内容来说,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多半教材内容都需要教师以口头讲述、说教等方式开展,因此也可能会让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是较为枯燥无聊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并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失之偏颇,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的话,则会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引向单一化的方向,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变弱,难以保障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难以达到最佳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法治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工作,保障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效性,将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德育故事,作为知识的主要导入手段。

以人民教育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到“亲情挚爱”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备课,选取与之有关的法治故事。结合现有多媒体技术和电子播放设备,在新课程开始的导入阶段,教师将所选的与孝顺有关的法治故事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对所播放的法治故事充满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更高,使学生能够通过活跃积极的听课状态,将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良好投入课堂教学任务的学习中。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加强。

(三)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通过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法治的真谛。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法治知识,我们必须把传统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首先,我们必须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文化修养,我们应该结合法律教育与道德规范,以全面而有效的方式来实施。经由充分的法律宣传和学习,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法律,增强对法律的信心,培养出正确的法律观念;采取积极的道德教育措施,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的落实,从而提高个体的道德素养。

(四)结合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实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生活为依托实施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够让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情境去开展法治课堂,迁移生活元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便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为真切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并加以思考,这样才能让他们实现自主的学习,培养法治意识。

以人民教育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讲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去学校周边观察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规则”。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社会实践调查小组,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展开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中“规则”的具体体现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基于现实生活去真切地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内涵,进而也能够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来影响自己的言行举止,创建美好的社会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也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而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与行为。

(五)联系社会实际促使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法律性、人文性及社会性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社会实际来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教材中所涉及的法治知识,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所涉及的与法治相关的理论性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中感知法律知识点,形成一个大致的法律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去分析社会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将社会中与法治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让课堂连接社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做守法的公民”时,应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模仿法庭审理教材中的案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深度解析教材中所呈现的法律知识,让他们结合自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案件的复杂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根据不同的选择内容组合不同的小组;其次,在法庭审理开始之前,教师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法庭审理案件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对整个步骤有一个清晰、具体的了解与认知;最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法庭审理案件中的角色自行选择,其中包括法官、辩护人、被辩护人、院长、庭长、审判员、辩护律师等。在学生结束选择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正式展开法庭模拟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综合运用,结合这种社会化的场景展开实践演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将法治知识得以综合、全面、具体地运用,进而增强法治意识。

(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新的课程中,我们需要更加靈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依靠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如果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会更加有效。采用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依据最新的课程改革,并考虑到初中生的成长需求,文章将探讨两种不同的教育策略如何帮助他们提升法治意识和素养。第一,体验性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初中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法治观念。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第二,探究式教学。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引领下,学生可以根据“自主、探究、合作”的概念,采用自主学习、深度探索和小组协作的方式,有效地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治的核心思想、基本原则和实践技能,还能够唤醒他们对法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

(七)开展具有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使它的价值最大化。为了使学生理解法律是深植于他们内心的,并且与他们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课堂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将第一课堂所学的法律知识融入第二课堂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富有本土特色的法治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正义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其合法权益。做一个有责任感、尊重法律、并能够有效地遵守法律的公民。

(八)应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而思考是建立在学习时所产生的疑问基础之上的。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法律概念的辨析作为教学的基础与根本。因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应该借助案例来提出各种问题,以此让学生自主思考。甚至可以让他们借助案例来展开小组交流与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便能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延展,提升教学实效。

在实施道德和法治课程时,教师应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以期摆脱传统的强制性授课模式。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参与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深刻认识到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教案来传授单一的知识,但这种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甚至会对后续的教学活动造成负面影响。鉴于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并利用实际案例来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要素。在“公民义务”一课中,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大价值,并且清楚地阐述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权利,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仍无法真正领悟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以及它们的协调性。通过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实际案例,教师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例如,交通警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职业。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大多数时候他们认为交通警察承担的责任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理解和尊重交通警察的職责和权限。通过规范执法、明确执法,以及案例教学,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运用信息科技帮助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让现有科学技术不断升级和创新,同时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也让人们的生活逐渐产生了变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对教育行业来说亦是如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关课程的讲解和教育工作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开展时,需要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内容和时代接轨,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也由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好地了解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的发展节奏。教师也要结合现有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克服、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也将社会中更多积极正面的行为、认知、意识等融合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渗透,让更多有益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得到传播。同时,能够逐渐巩固和强化学生现有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等。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推荐和展示更多优秀、权威的公众号内容,结合班级内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情况,展示更多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治内容、法治新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阅读和了解有关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养成日常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搜索、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和了解法治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思想观点,通过对典型、有针对性的法治案例的了解,对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深化和巩固,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大数据技术,分析、客观了解课堂上每一位学生自身法治意识的强弱程度,以此来调整和重新规划自身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身的法治意识与观念。教师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后练习水平,以此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录制,通过视频的形式传递和储存到同一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课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地观看、学习,让学生对自身较为薄弱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有意识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强化,也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法治问题时,能够结合教师录制的课堂视频内容找到最佳方法,解决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法治相关问题。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法治意识的基础上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这样既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与理念,又能够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积累更多的法治知识基础。这样便能让学生在知法、懂法中守法与用法,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成长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芳.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9):121-122.

[2]高红梅.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新智慧,2021(12):43-44.

[3]黄友.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2021(8):73.

作者简介:黄颖(1978~),女,汉族,福建闽侯人,福建省福州杨桥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