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政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究
2023-08-23刘秋珍
摘 要:“双减”政策致力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要求教师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为顺应改革潮流,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源头入手,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既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不能给学生增加压力。文章将针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9-0033-05
“双减”政策的核心不仅在于字面意义上的减负,还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即增效。小學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双减”政策要求给学生减负,而现实的职场竞争又要求学生提升,看起来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需明白,二者平衡的关键在于课堂。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既能帮助学生在课上消化所学知识、减轻课后学习负担,又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 立足“双减”政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不是一门死板的学科,而是一门生动灵活的学科,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语文知识还要回归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挖掘语文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只有在面对心理距离较近的事物时,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就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只存在于课本教材当中,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试,这是绝对错误的思想观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会一些应试技巧,还体现在领悟语文的育人本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能力。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语文在育人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应着力创新课堂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潜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的难度虽不大,但每天布置的课后作业仍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天性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双减”政策正是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出台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给学生减轻课后负担,推进课堂增效,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不愿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状态。只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才能激发潜在的学习机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逐步吸引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
(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重已是积重难返的问题,小学语文科目是考试科目,出于应试的考虑,布置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起到强化理解的作用,但超量的课后作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和厌恶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输入新知识。语文学科知识面较广,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学识和涵养,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和水准。优质的备课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虽然小学语文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总体比较明确,但具体的授课方法还应因人而异,教研室可以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新教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学科课程改革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双减”政策与新课改相辅相成,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小学语文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的课程,既是其他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读音识字、阅读理解、积累写作等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小学语文的积累周期长,教学内容灵活,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吃力的是写作和阅读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步步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行逐个击破,同时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在遇到同类型题目时游刃有余。在“双减”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课后大量做题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该把优化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反馈,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此外,语文教师要注意构建互动式课堂,不能把课堂时间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多表达思考,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效沟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本就是一门与语言打交道的学科,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都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更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思考写什么、如何写好的问题,同时能够将语文课堂上讲到过的组织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必要的字词积累是写作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主要的字词积累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通过课堂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生字词或者优美的词句要善于积累,必要时可以附上例句。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定期给学生一个调用积累的“语料库”的平台,积累只是第一步,难的是把积累到的词句真正化为己用。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语感息息相关,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培养好语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设计时要牢牢把握培养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原则,包括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词不达意是写作中常见的现象,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是一项基本能力,在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进行润色加工,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写作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这个过程变得清晰可见,将写作过程拆解,能够看到学生在写作时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针对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难题对症下药,让课堂的写作教学更加高效。此外,语文教师在布置写作教学的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衔接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多元对话,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其真实想法,针对学生提供的原始素材提供辅助加工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润色加工的基本技巧。写作教学应当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多个环节,相比于语文教学,写作教学的完成周期短,不需要完整的课堂时间,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碎片化时间,从课堂取材,借助口语交际、课文续写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开展写作训练。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内在肌理和逻辑关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思维,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生命体验,融入真情实感,培养语言能力。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减负增效,减负增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推行素质教育提供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我国教学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有限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逐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所学的知识,并培养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和平台。“双减”政策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满足个性发展差异,而不是同质化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环境。语文教学也要“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体会学生在写话中遇到的难处,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想法用连贯的语句写下来,并且乐于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
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效能够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政策优势,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利用革新教学方式和课堂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帮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提升学习成绩,要从多维的角度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和进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此外,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要和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学生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课堂训练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分享出来,或者让学生互评,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到别的同学在语文学习上的长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立足“双减”政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开展有趣高效的课前导入
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特别是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力强的事物,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课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领悟到新知识的有趣之处。只有课堂的开头有趣,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激发学生听下去的欲望。有趣高效的课前导入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备条件,但课堂导入不应喧宾夺主、拖泥带水,要尽快切入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温习旧知、引出新知。课前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语文教师要根据当堂授课内容对导入方式进行调整,围绕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展开。多媒体视听导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还可以进行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听课效率会更高,也能激励学生在听讲中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多媒体视听导入的方式,在备课时查找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和壮观,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带着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心情进入课堂。同时,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涨潮的优美词句,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再与作者描写的场景进行对照,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与作者写的有哪些异同。通过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视频导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会有直观生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专注的课堂状态,提高听课效率。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全面投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太过严肃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戒备心理,对互动交流产生抵触情绪。一节成功的课堂一定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上课体验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设计,努力设计贴合学生特征的课堂。由于学生的阅读储备和阅历都是有限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情景再现的方式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体验,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对周遭世界及社会的感受。语文本就源于生活,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和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而不会产生抵触和畏惧的情绪。教师应当注重师生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氛圍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凸显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既能凸显自己的专业性又不失幽默风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时,语文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本就对小动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对象本身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燕子形象和课文描写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采取步步提问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提问学生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燕子的,每个方面各表现出了燕子的哪些特点,与平时看到的燕子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多样的想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幻想自己是一只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畅想自己与春天相遇的故事。这些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在每节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推动课堂增效,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三)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
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型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寻求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与“双减”政策最为贴切,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喜欢的娱乐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游戏娱乐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沟通的欲望,吸引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一定的包容度,学生年龄尚小,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是教师心中满意的答案,但是语文教师要采取鼓励表扬的态度,不能打压学生的天性和积极思考。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将自己的想法勇敢表达出来,与同学和教师分享。知识竞赛、话剧表演、接龙游戏等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将多彩的活动形式与授课内容有效结合,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文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和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女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初步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故事我来说”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总结概括能力。同时,由于神话自身的虚构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续写神话,可以采取绘画、表演、写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帮助学生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辅助手段。
(四)借助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
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已经渗入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课前备课到课堂展示,多媒体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写话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素材展示、范文共享等环节。语言和文字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有限的,而相较于语言文字来说,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阅历,也都有着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天真活泼、想象丰富的年龄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根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生活中丰富有趣的素材。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固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好词好句,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习作基本的要求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空洞的好词好句只能成为作文的外壳,真正支撑起一篇习作灵魂的是学生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和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到的多彩世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的热情,并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般是按照内容给每个单元分类,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描写人物的、描写景物的,而且都对应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提升,比如有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要针对不同内容的单元板块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关于描写景物的写作专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风景变幻的图片,比如热带雨林、雪山、枫树等,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用口语表达图片当中的内容,再将口语组织成文字写下来。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浏览图片和文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拓宽输入素材的渠道;教师也可以将所需的课外资源打包成文件,发送到课程网站,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课后写作辅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的推行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为改善当前的教育生态、促进新课改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响应政策号召,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立足“双减”政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有趣高效的课前导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借助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晓燕.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3(1):64-66.
[2]陶丽丽.“双减”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2):31-33.
[3]李广林.“双减”政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1):10-12.
[4]徐月兰.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3(2):115-117.
课题项目:晋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課题,课题编号:JA2015018,课题名称:欣赏经典影视 探究作文之道。
作者简介:刘秋珍(1976~),女,汉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福州市象园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