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变

2023-08-22刘欣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角色转变

刘欣雅

【摘要】近些年,一系列专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荧幕上播出,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当主持此类节目时,需要主持人根据节目内容实现不同角色转变。随着新时期传播活动的发展,受众审美水平提高,同时审美需求也不断增加,风格千篇一律的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了。他们需要由传统型单一角色式主持人转变成多个角色式主持人。本文研究发现,撒贝宁在《典籍里的中国》很好地实现了主持人的角色转变。本文以此为例,将从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角色转变的原因和作用三点出发,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使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突破传统形式,适应新的主持传播格局。

【关键词】角色转变;文化类综艺主持人;《典籍里的中国》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5.060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在2021年春节期间打造的重磅文化综艺类节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很快。国家政策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各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回归,引起了一股回归传统文化的潮流。作为中央电视台主打节目的文化创新项目,该节目采取了戏剧化与影视化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以一种多舞台、多空间、古今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象征。该节目中,主持人在传统单一的角色主持上进行了转变创新,为新时代文化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深入剖析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

1. 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

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其角色的定位也是有所不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中极具有文化内涵的一类,其节目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在寓教于乐、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导向意义。整体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是媒介立场的代言人、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者、是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联者。

1.1 媒介立场的代言人

主持人是栏目的代言者,主持人同时代表了一個栏目的形象。一个节目要想完成,除了背后多人的精心准备外,也离不开主持人对节目效果的把握。主持人传达栏目核心内容,凸显栏目本质与价值。在更深层次上,它通过主持人行为规范与语言表达将媒介核心要义传达给受众,反映了媒体融合时代媒介的新理念新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还肩负着政治宣传,公共舆论等传播作用。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涌现出了源源不断的各种节目,这些节目通过不断涌现的“新玩法”成功俘获了受众的芳心。但是,在这一进程中,有些创新观点或许会有违背大众传播的意图,又或者形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时,主持人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鲜明的是非观念,当节目内容走向偏差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时,及时提出意见将节目内容拉向正轨。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承担起始终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动态,积极宣传国家、媒体和节目立场的重任。

1.2 文化信息的传递者

主持人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者,创作出优秀的节目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得不同信息渠道的信息,多元文化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主流文化与小众文化的融合,需要主持人以其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能力去传播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主持人还需要具备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区分高级文化和落后文化。主持人还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信息把关者,挖掘多元文化背景。

1.3 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联者

受众对主持人有不同的期望和标准,所以主持人要有观众意识。主持人的一切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受众的思想变化,引起受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的评价。主持人在节目与受众的联系中发挥了关联作用,要加强受众和节目之间的交流互动。主持人要善于倾听受众的心声,发现观众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在融媒体时期,传播媒介发展迅速,文化综艺节目成为公众获取文化知识的新途径,作为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联者,主持人既要关注节目本身,又要关注受众的需求。在节目整体流程不变,节目宗旨不偏离的情况下,要及时反馈受众。在与受众互动时,观众有意识地引导节目的思路,使他们获得文化知识和思想意识,取得理想的节目效果。

2. 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转变的原因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持人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其角色定位也受到了我们社会环境和电视媒体行业的影响。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需要尽可能地完成受众与社会的需求。这也就说明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必然会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唯有实现角色转换,创新思维,才能够不断迎合受众期待。

2.1 电视综艺节目的优化创新

近年来,国内电视综艺节目被海外引进的大量真人秀节目所占据,缺乏精神内核,不能给观众带来精神营养价值。因此,我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近年来,以传统诗词为题材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典籍里的中国》等多项节目纷纷推出。其中《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为基础,在表现形式上颇有新意。它把古人和现代人的历史隔空对话,在历史舞台上影视化地演绎着典籍中的故事情节,将典籍搬到了视觉舞台上。节目中的主持人不仅担任重要的串接环节,还是跨越古今的“读书人”。随着中国文化综艺节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节目内容制作水平提高了,对主持人角色多元化转变的要求也在加大。

2.2 主持人自我能力的提高

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是一档电视节目的灵魂,电视节目的品质和主持人的文化内涵素养密不可分。在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言行举止、言语表达都会被无限放大。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要时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不论是言行举止上或是文化知识内涵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然而近些年,我国的人工智能科技在传媒行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工智能的不断优化,突破了节目制作的空间局限性,也减少了时间与资金的耗费,给真人主持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所以,主持人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巩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寻求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

2.3 受众的审美水平提高

电视节目的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逐渐从原本的以制作人为中心转为以受众为中心。众所周知,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面向受众的,主持人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受众关注,而受众的反馈也是判断一档节目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指标。现如今,人们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条件、生活质量都日益改善,因此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日益提升。随着电视节目不断地转型创新,大众和小众文化的不断融合,真人秀、脱口秀等大量新形式的节目出现。在这些新节目中,嘉宾也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中心,传统主持人的中心制已经不能适应大多数的节目发展了,主持人角色已经无法在舞台上占主导位置了,到底怎么样才能够适应受众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平?这成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任务。

3. 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转变的作用

在融媒体背景下,结合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创新的节目形态以及多元化的受众需求,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节目安排的角色定位通常都与特定的文化价值有关,使主持人的角色与文化类综艺节目所要表现出的主题价值相统一。所以这需要主持人进行不同的角色转变,来不断靠近节目特定的价值内涵。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受众认为,在不同的节目阶段,有不一样的角色体验。主持人的作用不再是单一死板,单纯引导节目进程,他变成了能给受众带来多重情感体验的人物。

3.1 满足受众心理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受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受众对于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的满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众首先要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再满足自己的情感要求,情感要求也包括对于节目的审美要求,这是一个受众在选择是否观看一档节目的主要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受众心理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2021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荣获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自该档节目开播以来,便不断获得受众广泛赞誉。它不仅满足受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探索欲,在节目表现形式上也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从节目开始,撒贝宁就在台灯下翻开了典籍,用旁白式的语言体裁,采用客观性的表达方式引出戏剧的历史背景、人物角色、事件以及本期节目中要讲述的典籍。然后他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从主持人变成了跨越古今的读书人。在《尚书》那一期中,伏生问:“两千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撒贝宁回答道:“读,我们后世尊称《书》为《尚书》。”学生们问道:“为何称为《尚书》?”伏生回答说:“《书》是上古之书。”这一段古今对话,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深了受众们对《尚书》的理解认识,展示出了古今思想的相互交融和相互碰撞,打通了中华典籍古今传承的脉络,同时也呼应了节目的核心“跨越古今,对话先贤”。

《典籍里的中国》为主持人撒贝宁,设计了引导节目进程的主持人和跨越古今的读书人这两个角色。节目将生活在古老典籍中的人物、故事、场景都以戏剧的形式进行情景化重现,使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让整个节目的视听感受更上了一层楼,也使平时枯燥无味的典籍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这也激发了线上和线下受众的观看兴趣,不同角色的转变也使受众的期待得到了满足。

3.2 引起受众情绪共振

对主持人来说,作品能否被受众接受并产生情绪共振,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传播技巧。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不仅是向受众表达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为了给受众营造出一种接受情感的仪式感,让受众可以通过观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获得一种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爱国情怀,因此产生自信、赞同的正能量情绪。

在《典籍里的中国》中,第五期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用当代“读书人”的角色对话孔子,撒贝宁:“晚辈撒贝宁,是来自于两千多年之后的一个读书人。特来拜见夫子和诸位先生。”孔子:“两千多年以后!那是怎样的光景啊?”撒贝宁:“那是一个人人可以读书的时代!”孔子:“人人可以读书?那是我向往的!你们读什么书?”撒贝宁:“我在读《论语》,夫子和诸位先生的言行以及思想,在后世集合成为一部典籍,成为《论语》,《论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影响了后世兩千多年,我们从小就读!”孔子:“那你从论语里读出了什么?”撒贝宁:“读到了人生追求,仁以为己任……”

《典籍里的中国》征服了大量年轻受众的心,主持人撒贝宁用自己读书人的角色身份将受众视为这次古今对话的见证者。在最后,撒贝宁立于先贤面前,躬身行礼。虽然他在节目中担任着读书人的角色,可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是我们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充分引起了受众的情绪共振。

3.3 启发受众领悟文化内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大的资源就是文化,最触动人心的也是文化,最能在当下时代发展中产生涟漪的,也还是文化。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激发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因此,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也肩负着启发受众领悟文化内涵的责任,以不同形象的角色,激发受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所扮演的当代“读书人”的角色,不仅代表他自己,他还代表从古至今千千万万个读书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众多典籍中学习摸索,这意味着撒贝宁的角色形象同样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在节目播出时,受众的反响很热烈。不少人发出了:“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等等的言论。

由此可见,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发言人,更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不断完善主持人角色转变,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不仅要有意识地启发受众领悟优秀传统的内涵,还要透过主持人的角色转变去唤醒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结束语

经过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转变多用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比之前文化节目形式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并没有完全涉及文化的多样性,比如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等。但也正是因为在此基础上总结到了经验,未来才更可能向更丰富的文化领域发展。在当今的主持传播活动中,传统节目主持人仅仅靠简单单一的主持角色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传播要求。因此主持人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主持人的传播活动方式,突破传统观念,勇于创新,进行不同角色转变以形成自身主持特点。

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内涵,以受众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灵活地把控节目的进程。要做到以受众为中心,把受众当成朋友一样去对待,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发挥好作为受众与节目传递者的角色作用。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不可缺少的就是文化修养,我们要做到“腹中有诗书,胸中有乾坤。”在平时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通过“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来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做一名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姜美琪.主持人功能再辨析——新时期主持人的角色重塑[J].传播力研究,2022,6(29):3-5.

[2]杨子思.智媒时代主持人角色空间与传播策略探究——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大幕开启》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2(1):131-133,154.

[3]杨轶男.浅析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角色的转变和升级[J].新闻传播,2022(14):143-144.

[4]杜俊容.多重角色式主持人在文化類综艺中的呈现——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新闻前哨,2022(12):37-38.

[5]李倩.沉浸式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化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6]张明,张翊颖.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模式创新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6):143-147.

猜你喜欢

典籍里的中国角色转变
《典籍里的中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典籍里的中国》就是答案
《典籍里的中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央视“神仙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带你“穿越”华夏文明之美
《典籍里的中国》被赞“神仙”综艺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