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乐寇训练技巧探索肢体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23-08-22王潇
摘 要:贾克·乐寇是享誉国际的表演教育大师,其独创的贾克·乐寇表演训练法更是对无数演艺工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贾克·乐寇训练技巧为基点,深入探讨肢体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进而对贾克·乐寇训练技巧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探索。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及训练思维进行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明确肢体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性作用,第三部分分析贾克·乐寇技巧如何运用肢体塑造人物形象,第四部分对贾克·乐寇训练技巧的实践方案进行探索。笔者期望通过此次研究,深化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在肢体塑造人物形象这一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贾克·乐寇训练技巧;肢体语言;人物形象
贾克·乐寇是一位极富独立思维的戏剧教育家,他对戏剧领域的贡献,体现在作品、教育、技法等多个方面,其对表演训练的独到见解汇总成了贾克·乐寇表演训练技巧,对后世表演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传统的由人物性格、心理来推算肢体活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贾克·乐寇更关注外在世界对人物所造成的影响,他主张将表演训练的重点放在生活中,放在外界的变换中,从而由外及内地彰显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情绪、塑造人物形象。沿着贾克·乐寇表演训练法的教育思路“阐释”肢体语言,有助于将人物融入现实的世界,将凭空臆想的表演隔绝在舞台之外,将“真实”“合理”引入表演,加强观众的体验感。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剖析了贾克·乐寇训练技巧中肢体语言塑造的思维,开启了读者对賈克·乐寇训练技巧的认知;实际意义在于将贾克·乐寇训练技巧的肢体语言研究付诸实践,对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细化,帮助演艺工作者开拓肢体表达的思路。
一、贾克·乐寇训练技巧简介
(一)贾克·乐寇技巧简介
贾克·乐寇表演训练方法是由法国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戏剧教育家贾克·乐寇(Jacques Lecoq,1921-1999)创造的。这种训练方法是以动作为基础,以多样的艺术创作为核心,由外到内,内外达成统一的一种科学、实用、有效的表演方法。1956年他在法国巴黎建立贾克·乐寇国际戏剧学校,独创“乐寇方法”,为当代戏剧打开新的局面,并在国际舞台上被广泛通用。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话剧、肢体剧,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表演。
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强调不向学生规定表演模式,不固定正确的“套路”,而是将演员的自身经历转变为表演创作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角色、塑造角色。
(二)贾克·乐寇的训练思维
贾克·乐寇的训练思维沿着由外及内、内外统一的思路,以世界的本质作为肢体塑造的依据,由外界内化至人物内心,从而给出一种反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案。贾克·乐寇训练技巧最基本的原则便是“遵从内心体验”,它要求表演者回归生活中去收集“方案”,“方案”包括:不以固定表演套路为基准的创造式表演思维,以自身优势为核心的表演模式,外界的不断否定以帮助优化自身的塑造方式,肢体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效能性”。
这种训练思维与传统表演教学的区别在于:摆脱了千篇一律的表演思路,重视演员作为表演活动主体的地位,将选择、创造的权力交给演员;关注演员的差异化表现,如演员的形象、生活体验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的过度赞美与肯定,通过不断否定的方式驱动学生进步,优化学生表现差、令人难接受的方面,通过这种近似“消极”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的表演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肢体语言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肢体语言通过肢体向外界传递信息,不同的肢体语言向外界传递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一些情境下,肢体语言所能传达出的信息甚至比台词更加丰富。
(一)外化人物心理
以心理学对人类肢体语言的探究成果为依据,人类不同的肢体语言都在表达不同的心情与思想,如摸鼻子大多时候意味着心虚,用左手向外指有撒谎的意向,脚尖向门表示逃避。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便是要把握好这些细微的、足以体现人类心理的肢体动作,借此将人物的心理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二)展现人物关联
既然被称为“语言”,肢体语言具备的交际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同样,以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例,关系更加亲密的两个人肢体交互往往比陌生的两个人更多,其互动的亲密程度也较陌生人更高。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肢体动作亲密程度也存在差异,如贴面礼是法国人表示亲善的一种方式,在我国,表示亲善的方法则是握手、拥抱等,在巴基斯坦等国,表示亲善的方式则是躬身点头的“按胸礼”……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作品舞台表演中,演员们利用肢体语言交互沟通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但不变的是肢体语言的交互可以展现人物的关联性,如亲密、陌生、仇恨、爱恋等。
(三)丰富人物形象
不同戏剧人物的性格、喜好、生活背景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而需要不同的肢体语言来区分戏剧人物,阐释角色。以《画皮》中“小唯”这一角色为例,在电影与电视两个剧本中,“小唯”有着不同的人物设定。在电影中,由周迅扮演的“小唯”看破人心,以魅惑的形象诱惑众生万物,其媚态浑然天成,却披着天真稚嫩的皮囊,犹如人们对“狐狸精”这种生物的固有印象。而电视剧版《画皮》中,由薛凯琪扮演的“小唯”则因刚刚化形,更添了一份天真纯净,她懵懂、不谙世事,满怀对世界的向往与期待,直至被人类伤害而变得狠厉,其转变近乎颠覆。同样是“狐狸精”,两者可谓是天差地别,如何塑造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肢体语言便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如何运用肢体塑造人物形象
贾克·乐寇的训练技巧对肢体语言的阐述,大多来源于生活,是以生活为蓝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
(一)“本我”
所谓“本我”,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而活动的,它不顾一切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生理和情感上的快乐。传统的表演方式重模仿、轻创造,然而,凡真正能在影史上流传成为经典的角色,依靠的并不是僵硬单一的表演套路,而是贴近生活、创造式的表演方式,这些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注入了“本我”的思维与体验。
贾克·乐寇训练技巧便是要发掘出演员的这种“本我”,关注演员的生活化体验,关注演员对世界、生活的感悟。正如《狂飙》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既有大佬的狠厉果决,同样也有与家人相处时的细腻与柔软,这种“双面”的反差让高启强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丰富,从而引发了观众对“高启强”这类角色的思考。张颂文塑造鱼贩形象的方法,便是进入鱼市卖鱼,做一个“真鱼贩”,长时间适应与摸索让张颂文更加了解鱼贩的生活,甚至在鱼缸洗手的动作都无比自然。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恰恰与贾克·乐寇训练技巧不谋而合——当“本我”已经体验角色、理解角色并成為角色,他塑造的角色才能真正做到自然贴切。
(二)中性面具——“忘我”
中性面具是贾克·乐寇训练技巧中的又一关键词,它强调在表演训练中,演员应当以中性面具为基础,不断开拓,进而使用幼虫、小丑、喜剧人物等面具去训练和阐释。中性面具需要表演者跳出自我,忘记自我,这与“本我”并不冲突,它强调表演者的面部、肢体做好一切即将适应表演的准备,让世界的外压作为动力,作用于演员的身体,催动演员表演。这种面具对肢体语言的作用体现在面具让演员抛弃了原有的经验方案,使演员独立于自我之外,暂时忘记“我”,反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观察世界、体会世界的运作模式上。所谓“中性”,就是指表演者将自己置于现实生活之中,如一片树叶随生活游荡。正如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随势而动,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可塑,去体味角色的生活,体味戏剧中的世界。
在中性面具的下一阶段,诸如幼虫、小丑等面具形象的使用同样起到了帮助学生脱离“我”与“世界”桎梏的作用,现实主义被隔离在面具之外,学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学生的肢体语言将在面具的遮盖之下变得更加轻松、开放,也更加贴近人物形象。这种方法恰如“庄周梦蝶”,让学生将创造幻想的状态模拟到生活中,在面具之内真正实现“肢体化蝶”。
(三)肢体的效能
相较于传统的繁复的动作设计,贾克·乐寇训练方法更加强调回归纯朴,即简化多余的动作,让人物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蕴含着语言,传递信息,从而赋予肢体最大的效能。正如物理学中的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提升运输效能一般,最小、最简单的肢体语言便是撬动“人物形象塑造”的杠杆,它以一个小支点(演员对角色的体验理解)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发挥肢体的效能要求演员删掉表演中矫揉造作的部分,讲求动作的必要性。以拾起一件物品为例,男性角色拾起钢笔的方式大致是弯腰拾起,表现男性的刚直利落,但女性角色受限于性别特征(裙装),拾起物品的方式便要更加缓慢、柔婉,如半蹲侧身拾起便是影视作品中女性常见的拾起物品的方式,以表现女性的温柔婉约。在人物塑造中,针对一些不影响戏剧情节的肢体语言,过度塑造往往是对时间、资源的一种浪费。贾克·乐寇训练方法恰恰是要求演员精简自己的肢体语言,删掉无足轻重的情节,让观众能更加直观地从演员的肢体动作中读出演员想要传达的意思,从而对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
四、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实践
贾克·乐寇训练技巧实则是指导演员返璞归真,以平等体验的形式与肢体塑造每一个角色的“不变原则”去应对“万变角色”,这也提示演员,要更加诚恳地实践贾克·乐寇技巧,提升肢体语言的效能,从而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提示演员要贴近生活,以真实的生活为蓝本阐述肢体语言,打造角色。以周迅为例,周迅表演的灵性来自天赋,也同样来源于她“接地气”的性格。作为大众眼中的影星,周迅在大银幕上的演技别具一格,自成一派。但在生活里,周迅则是普罗大众一般的周女士。她戏里戏外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恰恰是她作为演员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恰如贾克·乐寇的中性面具,周迅可以不脸谱化地塑造每一个角色,像是一张永远空白的画纸,可以随着外界(剧本)的涂画呈现出创作者和观众期待的样子,这也是回归生活这一实践方式对肢体语言塑造角色的助益。
(二)了解自我
千人千面,每一位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演员首先要了解自我,明白自我的个性、优势、特征,这样才能了解自己与角色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如何“忘我”,如何用角色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如何塑造角色。但了解自我并不是要求演员只局限在同一个或者同一类戏路中,只与自己擅长的角色碰撞,而是要求演员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为基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拓宽表演的广度与深度上。例如有些演员自出道起便被限制在“傻美人”这一个角色套路里,因而即便出演剧目不少,肢体语言的呈现形式仍然有限,这便是不够明晰贾克·乐寇训练方法的弊端——过度限制自我,局限了戏路。
(三)解读剧本
好的演员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他们要读懂剧本,了解剧本的创作情境,明白剧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将角色演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恰如贾克·乐寇训练方法所给出的“面具”——这种解决剧本的解读方案便可以总结为“我将无我”,只有沉下心来,将演员的“本我”沉入剧本之中,感受角色,品读剧本,才能将剧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肢体语言融会贯通,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角色状态。在剧本解读导向的肢体语言层面,以蒋欣塑造的华妃为例,蒋欣主动设计了一个吃酸黄瓜模仿害喜感受的情节。这一情节在当时的导演眼中看似多余,在播出后却大受好评,这就是蒋欣作为演员对剧本进行细致解读后设计出的肢体语言——华妃羡慕其他宫嫔有子傍身,同样也因为深爱皇帝,希望和皇帝孕育一个孩子,但她久久不能成孕,吃酸黄瓜呕吐这段情节便将华妃这种无子的苦闷传递了出来。这也是贾克·乐寇训练方法中提到的“鼓励演员不断尝试创造性表达的新途径”所孕育出的良好戏剧效果。
五、结 语
世界处在变化之中,人类也处在变化中,表演也是如此。从服化道与形体略显夸张的舞台戏剧发展至今日的生活化荧屏戏剧作品,戏剧表演经历了数个小阶段,贯穿始终的是贴近世界、贴近人类生产生活的表演方式。贾克·乐寇训练技巧恰恰提供了一种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认识身体、了解身体,利用自己的身体发送肢体语言,进而更好地将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训练方案。这种方案的运用给演艺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肢体语言表达思路。通过这种全新的思路,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更加具有层次感,也更具象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1] 王菲.唤醒身体的“钥匙”:贾克·乐寇表演构造实践体会[J].文化产业,2020(9):158-160.
[2] 王菲.贾克·乐寇表演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感受与启示[J].文化产业,2020(2):158-160.
[3] 杨凯茹,王薇.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艺术大观,2022(15):94-96.
[4] 任柯诺.肢体语言设计在人物创作中的重要性[J].剧影月报,2021(6):57-58.
[5] 陆瑶,于晔.浅析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16):20-21.
[6] 郑增琴.肢体语言在话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从饰演南京大学话剧《朴园》的四凤一角谈起[J].美与时代(下),2020(9):122-124.
[7] 刘心阳.浅论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J].东西南北,2020(12):96-97.
[8] 周晶颖.论“舞台表演动机”的不同对人物塑造的影响:以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5):152-153.
[9] 唐玖福.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22):160.
[10] 王潇.肢体语言对于戏剧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积极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9(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