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人笔迹里的密码

2023-08-22仇春霞

读者 2023年16期
关键词:赵构宋人墨迹

仇春霞

翻阅北宋前中期名臣墨迹,无论是字形、格式,还是称呼,都大致能想象他们中的很多人行事有度。苏轼有一次在朝中值班时,看到庭院里前辈大臣们留下的花木,回忆起他们的君子之风,感慨万千。

范仲淹留下了好几卷墨迹。他在起首写自己的名字“仲淹”时,都是写得小小的;正文的字间距相对比较平均,字体比较宽博却又有点收敛;结尾的称呼非常周全。看范仲淹的字,就会想象出一位个头比较高大、行步中正、满脸诚实的人。

“铁面御史”赵抃居然也留下了一卷墨迹。他的字写得偏瘦长,上下都束得比较紧,据此可以猜到他是一位比较谨慎的人。赵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小事都能证明他是中国优秀士大夫的代表之一。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在江西任职期间,发现有些贫穷的官员死在江西后,家属无钱带其回乡归葬,有的被就地埋葬,有的则被寄放在寺庙里。赵抃下令造了100艘船,分发给客死当地的外地官员的家属,让他们将死者运回家乡归葬祖坟。这一直击灵魂的义举,令很多官员家属热泪盈眶。

欧阳修与赵抃大约是同一年的。也许是欧阳修饱览古人碑拓的缘故,他的字点画和结体都比较古雅,单个欣赏起来饶有趣味,但他不太在意章法,通篇不太在意字与字、行与行的呼应。这大概可理解为,欧阳修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智的人,但并不完全循规蹈矩。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比宋仁宗大3岁,是宋代少有的在文学、史学、政治三大领域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苏轼的字迹可以分两种来看,一种是相对比较工整的楷体,另一种是相对比较放开的行书。二者结合起来看,苏轼似乎是一位在守规矩与超越规矩之间不断徘徊的人。他本性忠直而善良,必要的时候,懂得低头。他落魄时会哭泣,得意的时候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苏轼有时候会表现出刻薄的一面,黄庭坚评苏轼的字有点“媚”,我觉得还挺中肯的。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老师喜欢坐着用诸葛笔写字,学生喜欢站着用散卓笔写字。老师嘲笑学生的字像死蛇缠在树上,学生嘲笑老师的字像石头压在蛤蟆上。黄庭坚从小学习写楷书,后来一直教人写楷书。但等看到苏老师写的楷书后,就不敢擅为人师了。黄庭坚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荡桨体”,看起来像一位穿着宽袍大袖、腰束玉带的君子携着一股风向你走过来。黄庭坚在政治上几乎从未得意过,而在学术上,无论是诗歌创作与理论,还是书法修为,都算得上开宗立派的人物。

同样是写草书,杜衍的字比米芾的字要工整得多。杜衍行事沉稳、思虑周密,米芾天性烂漫、无所拘束,两个人的草书也是各有特色。

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留下的墨迹颇多。赵构的笔迹有法度,有姿态,他不会在两种风格中徘徊,前后相对比较一致。看赵构的墨迹,大体能猜测他不会是一个头脑发热的人,他对自己很了解,就像他对书法的法度一样认识清醒。所以赵构能在那样仓促、混乱的局面下安然无事、寿终正寝。翻阅上百封宋人墨迹,就像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古人所谓“见字如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茶里人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一书,本刊节选,肖文津图)

猜你喜欢

赵构宋人墨迹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墨迹》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谁是帝王之才
谁是帝王之才
少年赵构亦英雄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