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教学设计

2023-08-22张嫱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张嫱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学习汉语,其实就是学习汉语承载的中国文化。中国结外观对称精致,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作为文化课体验的对象。如何讲好中国结传达的文化故事,上好中国结文化课,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很值得探讨的。在文献研究及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结文化课,希望对对外汉语的文化课教学有所启发。

[關键词] 对外汉语;中国结;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张 嫱(1987—),女,硕士,北京华文学院培训部讲师,主要从事华文与中国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9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5-0079-04 [收稿日期] 2023-03-07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中,“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编织的手工艺品作为颁奖花束受到了运动员的喜爱。在闭幕式运动员入场环节,也有由数字AR技术生成的中国结在天空不停地变换形态。中国结的身影甚至还出现在了王亚平的天空课堂。可见,中国结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1]。

作为手工编织的工艺品,中国结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志与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特征:对称、协调、统一。它们在中国结的结饰造型、色彩、材料方面均得以体现。中国结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聪慧之美、含蓄之美和灵巧之美[2]。正因如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结被广泛作为中国文化课程的讲授对象。

一、中国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地位日益重要。大量的语言文化积聚于中国文化之中,这些传统文化习俗很多是外国人不容易理解的,因而有必要加强对这类文化的教学[3]。中国结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师对中国结蕴含的文化、由来及结饰含义的讲解,结合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拓宽汉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结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追求“和谐统一、求吉避灾”的文化观念。每一种中国结的绳结都是音、形、意的有机结合,其命名的特点在于“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4]。好的中国结作品往往是多种编织手法的结合,人们通过不同中国结饰的结合,可了解编织者想传达的文化意义,如用“蝙蝠结”和“金钱结”编织的中国结称为“福在眼前”,用“吉字结”“馨结”“鱼结”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每个中国结都是吉祥的象征,比织鱼形中国结表示“年年有鱼”,小扫帚或者拖鞋可表示“辟邪”等。另外,从色彩上来说,除少部分是黄色、蓝色、棕色外,大多数中国结是红色的。中国人对红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除了编织纹样的结饰内涵外,中国结采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也充分传达出中国人所追求的文化观念。中国结仅依靠一根绳索就可以传达出多种文化意义,其编制方法复杂而又有章可循,各种不同的结饰互相搭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中国结文化课可以扩大学生的汉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民族文化往往是词语意义形成的背景和依据。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古老的先民通过结绳记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凝结沉淀出汉字这种记音符号。中国结的“结”字与其编织的图形一样被赋予了向心凝聚力,也因此,汉语中很多具有向心凝聚力的词会用到“结”字,比如结拜、结盟、结亲、结婚等。同时,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示范打结、结绳,可让学生知晓这一动作的汉语表达。通过演示加讲解,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相关的汉语词汇。动手的课堂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加了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开口讲话到主动提问,在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中国结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分为PPT课件讲解、实际动手操作和总结结语三大板块。PPT文案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结的由来及结饰内涵,并向学生展示现代中国结的结饰运用,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在词汇讲解部分,PPT主要起到板书的作用,向学生展示汉字的书写顺序并组词造句。实操部分选取较具典型代表意义的“二回盘长结”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结”的文化内涵,并体验传统手工的乐趣,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总结部分结合学生动手的实际体验,向学生介绍与“结”相关的词汇,加深学生对中国结饰的深层次认识,增加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这一层次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已具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结的结饰内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串联起已经学习过的相关汉语词汇,更好地理解词汇意义及中国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领域与情感领域3个方面。(1)认知领域:掌握“结”字的文化内涵及相关词汇;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结饰含义;了解中国绳结艺术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2)动作领域:学会中国结“二回盘长结”的制作方法。(3)情感领域:体验中国结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中国结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二回盘长结”的制作方法、“结”字的文化内涵及相关词汇、中国结的结饰意义及文化内涵,共3个方面。教学难点在于中国结线路的走法。本课程的教学时长为90分钟。

(五)教具

本课所需材料包括投影仪、PPT课件、大号中国结(“二回盘长结”)、中国结5号拼接线1米(拼接0.5米红色线和0.5米黄色线)、流苏、剪刀、中国结钉子板、打火机等。

三、中国结文化体验课教学案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请学生说出几种能够代表中国的东西,并说出见到的时间和地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剪纸、中国结、中国年等。接着教师拿出大号的“二回盘长结”中国结向学生展示,强调“中国结”这一词,并请学生试着说出中国结的意义。随后,教师打开PPT进入正式课程。

(二)通过PPT学习新课(20分钟)

1.介绍中国结的由来及历史。首先,由PPT介绍东汉《周易注》的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教师进行解释:根据古书记载,远古时代没有记事工具,但为了不遗忘事情,人们就采用结绳这一方法来记事,大事、重要的事就结一个大的绳头,小事情就系一个小结。可见,在远古时代“结”就被先民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其次,教师配合PPT图片展示中国结的发展历史:早期,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乙)形饰于腰间;周朝时是身份地位的服饰等级符号与标志,并在庆典,祭祀,婚礼等隆重场合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结的运用已相当普遍,当时的编织技艺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清时逐渐演变成旗袍盘扣及香包、发簪等一类普遍的结饰装饰。

2.介绍中国结的结饰意义。教师结合PPT图片向学生解释不同中国结的结饰意义。比如,“吉祥结”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团圆结”代表团圆美满;“盘长结”象征回环贯彻,代表永恒不灭的最高境界;“团锦结”象征团圆美满,花团锦簇,锦上添花,前程似锦;“同心结”表示恩爱情深,永结同心;“双钱结”表示财源广进,财运亨通;等等。

3.解释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结“鱼结”,并提问为何在过中国年期间人们很喜欢使用这样的中国结,大多数学生会答“年年有余”。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带有谐音寓意的词语,接着结合PPT图片,说明中国结的意义很多是利用自然形态或者谐音寓意表达的。比如端午节编织的中国结“小扫帚”“小拖鞋”等,运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的“吉庆有余”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结合的“福在眼前”结饰品等。

4.作品赏析。教师可选取能够展示现今运用中国绳结艺术编织的挂饰、手链、项链、装饰品等的图片加入PPT,让学生了解中国结在现代服饰及家装中的广泛应用。

(三)“二回盘长结”实操制作(50分钟)

教师在课前需用打火机将0.5米红色线和0.5米黄色线拼接好,两种拼接色制作中国结,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清交错的线路,提高教学速度。另外,该部分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投影仪展示。投影仪将手部动作放大并投影在墙上,方便学生清晰地看到线路的走势。教师在实操教学中需要将中国结的走线方法讲解清楚,并向学生介绍“二回盘长结”的走线口诀(挑一压一、挑三压一、挑二)。每完成一次走线,学生需要检查钉子板上的线路是否正確,确保下一步骤的顺利完成。如果学生在前几个步骤中出现错误,往往很难发现问题,最终只能从头重新制作,耽误课堂进度。制作完成后带领学生将流苏系到“二回盘长结”上完成作品。

(四)讲解“结”字作为语素的文化意义并学习相关词语(15分钟)

在此阶段,教师请学生观察自己做完的作品有什么样的特点,很多学生会答出“对称”。教师接着讲解,中国结是对称的完美图案,而且是紧紧围绕在中心对称的图案,继而通过PPT讲解含有“结”字的词。通过PPT向学生说明“结”的原意是指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法制成物品;用PPT展示多个中国结制品,重点向学生指出中国结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并指出“结”的引申意义:具有向心凝聚力的词汇;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以笔画、搭配图片、组词造句的顺序选取词汇讲解,如“结婚”“结盟”等;向学生介绍“结发夫妻”的文化故事;最后领读一遍全部词语及句子。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艺术,对称、协调、统一等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特征在中国结的结饰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均得以体现。中国结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灵巧,编制一个美观称心的中国结,三分靠编制、七分靠调整,需要心静、气顺、线平整、不扭转。一些汉语词汇的本义或者引申义也常在中国结中得以展现,课程的落脚点是希望学生能够找到中国结的编制技巧,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对汉字及词汇、汉语的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中国结在制作过程中线路迂回曲折,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由于不得要领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选取简洁易学的图案纹样,同时还应注意选取图案纹样的代表性及实用性。制作的成品可以作为挂饰悬挂于手机或者书包上,学生佩戴自己的作品会有成就感,同时能够增加对中国结及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探索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发现,女生接受得相对快一些。因此,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前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式学习方法,每个小组由一位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强或者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组长。经过1~2次的演示后教师可以重点指导组长,让组长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中国结的制作。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国结的制作过程中,体验中国结制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结语

相比其他中国文化课程,中国结文化课程因其制作过程的复杂,学生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但中国结的历史及其文化含义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程采用拼接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清楚地分清“二回盘长结”的线路走势,接受起来相对容易,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操过程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了中国“结”字的文化渊源及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加深对汉字及文化的理解,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较好融合。同时,通过对中国结饰意义的讲解,学生领会到了中国人的情愫及文化观念。可以看到,中国结文化课堂不仅是教授中国结的课堂,更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了解文化的窗口,是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切入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使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国文明,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国的文明礼仪、儒家思想、风俗人情等。这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还可以削弱或消除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心理差异与心理隔阂,帮助学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与生活[5]。

參考文献

[1]旭夜.中国结 蕴含古老智慧的编织艺术[J].科学大观园,2022(5):72-75.

[2]郭中超.中国结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J].作家,2008(12):263.

[3]安海.中国结在对外汉语文化课堂中的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83.

[4]刘海燕.中国结的渊源及特色探析[J].时代教育,2014(10):6+8.

[5] 张苑.中国传统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与作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1):158-160.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ours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the industry. Learning Chinese is actually learning the Chinese culture that Chinese carries. Because of its symmetrical and delicate appearance, the Chinese knot fully demonstrates the customs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ecoration. The sentiment and wisdom it shows are the epitom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refore it is often used as an experience objec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w to tell the cultural stories conveyed by the Chinese knot, and how to have a good Chinese knot culture lesson, are worth discussing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esigns a Chinese knot culture course, hoping to enlighte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 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knot; instructional design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