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切实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2023-08-22宋政张华
宋政 张华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从强化布局、深化改革、形成骨干网络、培育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弘扬科学精神等6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和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被严重迟滞。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知识爆炸时代,生产力实现了巨大飞跃。基于中外科技发展水平的深刻对比,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1977年复出后,邓小平同志主动分管科技、教育工作。他敏锐地提出,中国要走现代化建设之路,就必须寻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科学技术。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等著名论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指出,近三十年来,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通过观察和分析,邓小平同志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就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还敏锐地觉察到基础理论研究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高瞻远瞩地指出,虽然目前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还看不到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这次全国科学大会,澄清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此后十多年,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1988年9月,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此后,他又多次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反复强调要重视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地位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并且从更高层面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在从理论上深刻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大问题的同时,邓小平同志还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强调要重视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引进技术、利用外国智力。邓小平同志还强调,要加强党对科技发展的领导。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于“怎样科学地组织管理和领导好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事业,我们面前还有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作为新时期中国科技事业的领路人,邓小平同志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基于全球化视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和完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体系,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技基础。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基础研究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他深刻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新时代新征程,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首先,要深刻认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出台多项政策法案抢先布局科技前沿,优化科技竞争策略,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拉大的风险挑战,必须抱有间不容发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力赶上世界科技最前沿,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其次,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炼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動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第三,要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第四,要加强党对基础研究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