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2 聚焦聚力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2023-08-22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农产品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建设农业强国作了全面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湖南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目标要求,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优机制、守底线,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聚焦稳产保供,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重点部署,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生猪调出大省,油茶、油菜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第3位,是全国“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的重要基地。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保障供给安全可靠。稳定粮食生产。去年湖南千方百计克服夏秋冬连旱不利影响,实现粮食总产603.1亿斤。要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推动节本增效、挖潜增效,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健全农民种粮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35万亩的年度任务。积极优化种植结构,着力稳双季稻、扩再生稻、增旱杂粮。稳双季稻关键是稳早稻,稳早稻关键是稳早稻集中育秧,支持新(改)建一批专业化育秧基地,发展早稻集中育秧1350万亩。扩再生稻,就是进一步推动适宜地区发展再生稻,力争全省再生稻播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增旱杂粮,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甜糯玉米、高蛋白大豆、菜用红薯、秋马铃薯等特色旱杂粮。大力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品种创新,强化示范创建,集成高产技术,有效控制直播,确保完成粮食总产604.1亿斤的年度指导性任务。优化生猪生产。去年湖南生猪出栏6248万头,创历史新高,排全国第2位,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要继续以“优质湘猪”工程为抓手,调整优化生猪产业布局,调控生猪基础产能,确保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鼓励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屠宰加工与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形成产品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优质湘猪”产业集聚区。扩大油料生产。重点是发挥“三高两低”油菜、湖南油茶生产优势,优化食用植物油产业布局,提升规模加工能力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冬闲田推广“稻油”“稻再油”模式,提升油菜机械化水平,实现稻油双收。重点打造10个省级万亩油菜综合示范片,在每个稻油轮作试点县至少创办一个千亩示范片,示范带动全省油菜面积每年达到2200万亩以上。

聚焦强基固本,推动高标准农田扩面提質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截至2022年年底,湖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75万亩,对照全省4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面提质。抓扩面。科学谋划到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具体方案,合理安排建设进度和布局,推进在产粮大县等粮食核心产区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集中连片、高质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抓提质。不断总结推广“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贴息”的投贷联动融资创新模式,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使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以上。在去年完成投融资创新建设面积65万亩的基础上,争取2023年至2025年每年完成100万亩以上。同时,抓好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提升内容,解决好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抓配套。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建设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畅通大中型灌区“中梗阻”渠道,补上农田灌溉排水短板。部门协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三年行动,完善从水源到田间的完整灌排工程体系,疏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逐步实现“蓄得住水、灌得了田、上得了山”。

聚焦科技驱动,加快种业创新和智慧智能农业装备制造及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湖南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农业领域现有8位院士,岳麓山实验室4大片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首批2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分别在长沙、海南挂牌,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头部企业纷纷进入农机研发制造领域。要扬优势、补短板,不断增强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合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重大良种攻关、龙头企业培育、种业基地建设、种质资源普查五个抓手,巩固提升湖南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强第三代杂交水稻、耐盐碱水稻,短生育期油菜、油茶,加工专用型辣椒、玉米,瘦肉型生猪,黄羽肉鸡,淡水鱼等新品种培育。积极稳妥推进低镉水稻品种选育审定和种植推广。大力推进智慧智能农业装备制造及应用。强化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智慧农业示范创建、农机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湘产农机“走出去”四个关键,加快实现智慧智能农业装备制造新突破。发挥中联农机、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工程机械头部企业研发制造优势,依托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全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一体化“双试点”,针对湖南丘陵山区地形特点,建设一批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3%,其中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到86%。

聚焦增收富农,推进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产业链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到更多产业收益。生产环节抓提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突出良种良法良技,加快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力争到202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000个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和冷链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养殖池改造升级。积极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建好用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生产等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加工环节强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地,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加快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持续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推动企业“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亿农业产业强镇。力争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600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农产品加工业营收年均增长7%以上。销售环节拓市场。持续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提升现有区域公用品牌和“一县一特”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擦亮“农产品、湘当好”名片,深入开展湖南农产品和湘菜品牌宣传推介,构建“湘字号”品牌指数发布制度,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用好中部农博会这个平台,发挥好已建成运行的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综合服务中心、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作用,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积极推动农业开放发展,巩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市场,拓展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融合环节促衔接。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建立紧密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乡村产业,突出抓好“千企兴村、万社联户”行动,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给农民。

聚焦改革赋能,全面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度规模经营、集体经济、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对农村改革进行了部署。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稳定土地关系。认真总结推广二轮延包试点经验,稳步推进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结合实际稳妥有序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解决细碎化问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抓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探索完善宅基地流转、抵押、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适度规模经营。科学稳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着力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发展壮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探索完善“连村联创”模式,带动薄弱村发展。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村金融。近年来湖南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其他贷款,创新了生猪活体贷、油茶贷等产品,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要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鼓励更多农业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实施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服务改革试点,加快形成“三农”发展多元投入格局。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