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西左江流域壮族侬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2023-08-22赵秋英

名家名作 2023年6期
关键词:壮族民族活动

赵秋英

一、侬侗文化的历史

(一)侬侗文化的起源

广西左江流域壮族侬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于秦汉,兴旺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延续至今。关于侬侗文化的起源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关于“将千金”的传说[1]。

相传很久以前,左江流域一带连年干旱,庄稼农作物颗粒无收,老百姓生计艰难。有一妇女名叫“将千金”,为了祈求降雨,拯救万物生灵,在神龙洞前长跪三天三夜,她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神灵。在神灵的指引下,将千金用老朽万年之桃棓、千年之葫芦、百年之胡须做了个“鼎”,边弹边默念祈求降雨。将千金的虔诚让左江流域一带迎来了倾盆大雨,瞬间大地复苏、万物滋润,农作物很快开花结果,人民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幸福生活。将千金弹鼎求天显灵的消息传开后,周边的人们络绎不绝前往神龙洞口,带上丰富的美食,弹鼎祈福禳灾。慢慢地,来洞口祈福的人越来越多,洞口也渐渐不再能容纳那么多人。于是人们就离开洞口,来到更宽阔的地方祭祀祈福。此后,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便是今日著名的龙州侬垌节 “布祥”求务的来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祭祀祈福更多的只是侬侗节开场仪式,人们借助这样的仪式庆祝新春的到来。侬侗节也逐渐演变成欢庆新春、联络亲友、体现民族团结的文化盛宴。各地方对侬侗文化的起源看法不同,但均体现出祈求丰年、圩场唱山歌、“出岩”的目的。

(二)“侬垌”的概念解析

“侬”(noengz)、“侗”(doengh)皆为壮语的音译汉字,“侗”(也作“垌”或“峒”)是壮族地名的特征词,意为一片田,后泛指居民行政或族群聚集地;“侬”意为“下、举办”。壮语里用动词“碑”来修饰“侬垌”,“碑侬垌”喻为“去侬垌”“赶歌圩去”。因此,关于“侬侗”各地的普遍说法是指春季人们走出山洞,到山脚下开阔的地方开展祭祀[2]、聚会、歌唱等娱乐活动。

在可考究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各地方对“侬垌”的叫法也不同。《广西各地歌圩情况》中关于侬垌的记载中把今天的侬垌称为“龙垌”,寓意为“农作物丰收满田垌”[3],是传统稻作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大新县志》中称“侬垌”为“陇洞”或“陇岩”[4],而在《壮族歌圩》一书中又称“侬垌”为“陇峒节”,俗称“西陇峒”。在龙州县金龙乡一带民间将“侬垌”称为“侬峒节”。各地方称谓不同,但文化内涵基本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壮族骆越先民在农耕社会的稻作文化,同时具有欢庆节日、寻求来年风调雨顺之意。

(三)侬侗文化的地理分布

目前我国侬垌文化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崇左市境内。其中,以大新、龙州两县侬侗节最具代表性。每年春季初,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全境,龙州县金龙镇、逐卜乡,天等县福新乡、龙茗镇、小山乡,江州区新和镇、江州镇等地区的人们都定期举行以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交情、商贸交流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侬侗节系列活动。侬垌节时间跨度大、规模大,群众认同度高、互动性强。侬侗文化直接受众人口超过100万人,间接受众人口(包括前来参与节庆人数)每年500万人次以上[2]。此外,侬侗文化在越南北部的谅山、高平、太原、河江、老街等省广为盛行,活动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

二、侬垌文化现状

(一)主要习俗活动

今天左江河流域的侬侗节已经成为壮族人民亲朋好友相聚、联络族群关系的民间节庆,活动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笔者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宝圩乡、桃城镇,天等县,龙州县金龙镇以及江州区的走访调研,了解到侬垌节在活动形式上虽略有不同,但均有以下三个主要表现形式。

1.反映祭祀文化的传统习俗

传统的侬侗节源于早期的祭祀活动。关于侬垌祭祀活动最典型的是龙州县域内的“布祥”祭天“求务”和大新县内的侬垌节“师公祭祀”。在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四,龙州县金龙镇各乡镇先后开展侬侗活动,法事操持者“布祥”在节日里怀抱天琴,脚摇铜铃,弹唱经书,祈求漂浮在天地之间的神——“务”,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求务仪式结束时,“布祥”会把示意由上天赐予的五谷种子分到各家供桌上,完成祭祀。而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侬垌节期间,大新县桃城镇以及周边乡镇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师公念唱经书,碧云洞敬菩萨,桃城镇敲钟、登高祈福、花轿游行等,旨在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丁得福、事业兴旺。

2.体现节庆欢乐的传统活动

侬垌节的传统主题还体现在各式各样喜庆欢乐的民俗活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高腔诗雷山歌对唱、舞龙舞狮、跳蹬荡舞。节日当天,在各地举行侬垌节的广场上人们跳起蹬荡舞和竹竿舞、举行山歌擂台、踢打毽子、背篓抛绣球、舂糍粑、打陀螺、爬竹竿、斗鸡、拔河等。此外,还有花轿游街队伍吹着八音,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送祝福,家家户户放鞭炮、张灯结彩迎接游街队伍。

3.传递壮乡人民热情友好的民俗活动

每年侬侗节日期间,各壮乡人民还摆起长桌宴请宾朋,热闹非凡。节日活动当天,每家每户都热情邀请附近村落的亲友以及远方的宾客到家中 “侬垌”,主人家奉上壮乡美食美酒,共享节日欢乐。该节日是继春节、中秋节、农历三月三之后第四大亲友相聚的隆重节日。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友好,还反映了人民强大的包容性,即便是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也可能成为父老乡亲的座上宾。

(二)主要文化特点

1.文化象征的丰富性

侬侗文化内容丰富,不论是歌舞器乐、民族服饰、习俗文化还是民族竞技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性。以黑衣壮服为例,壮族人民喜欢穿黑色的衣服,并且以此作为族群的标志。在侬侗期间,他们都会穿戴黑衣壮服饰,并且十分重视这身打扮给他们带来的荣耀与好运。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大新宝圩的短黑衣壮和龙州的长衣黑衣壮服饰。黑衣壮服饰具有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传递侬侗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深厚的民族情感,以服饰符号传输着丰富的民族信息[5]。

2.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侬侗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竞技活动以及联络族群感情。侬侗节上壮族人手持天琴,载歌载舞,高腔诗雷山歌对唱,喜气洋洋,节日气氛热烈浓厚。此外,侬侗上丰富有趣的民族竞技活动,如跳竹竿舞、打陀螺、踩高跷、斗鸡斗狗等民俗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在侬垌节期间,壮族人高度重视族群的联络,各家各户共同庆祝,人人参与活动,一起舂五彩糍粑,一起聚餐,一起山歌对唱等。这一切喜庆的活动既有趣又独特。

3.民族团结的纽带性

民族团结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侬侗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团结纽带性。一方面,侬侗节期间,各地虽然侬侗的时间有所差别,但都邀请周边亲朋好友和远方宾客到家里做客。不同地方的壮族人民齐聚一堂,族际间相互往来,增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归属感、认同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同时不同民族也参与感受侬侗文化,壮族间、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参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侬侗文化让壮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通过劳动与生产实践总结创造出古朴、庄重、美丽、实用的服饰,形成了黑衣壮群体整体的、相互认识的符号和统一纽带,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三、侬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当地政府对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视,侬侗文化受到各界的关注,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大力承办侬侗文化节的同时积极开展侬侗文化发展研讨会。每年侬侗节,大新、龙州、江州等地都会举行隆重的侬侗节,不但推动了当地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加了文化认同感,同时还吸引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摩考察。专家学者从民族、民俗、音乐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侬垌节进行研究,扩大了侬垌节的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随着媒体争相报道侬垌节的盛况,各地游人也慕名前来参加侬垌节活动。如,龙州县借力宣传,打造展示世界上农耕文化独一无二的国际侬垌节,打出龙州乃至崇左一张崭新亮丽的国际文化名片[6]。

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对侬侗文化传承力度。每年侬侗节期间,舂糍粑、民俗巡游、天琴表演、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各方的努力下,侬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各地民众对侬侗文化的认识更深入,也对民族文化更自信,文化荣誉感增强,而这又为侬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2021年,广西崇左市申报的壮族侬侗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左江流域侬侗文化登上更大的舞台。

(二)侬侗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侬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文化传承挑战。

首先,侬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年龄偏大,随着这些老传人的离世,很多珍贵的壮族侬侗文化将随之消失。比如,极具民族特色的山歌对唱和蹬荡舞等的文化传承人大都是50岁左右,年轻一代传承人严重匮乏。

其次,侬侗文化缺乏系统化的普及和学习。目前,关于侬侗文化的知识尚未形成典籍或百科全书,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文化教学。关于侬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更多依赖于现场的所见所闻和地方媒体报道。

最后,媒体报道缺乏系统化。关于侬侗文化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侬侗节期间来自地方官方的新闻报道和自媒体零星报道。报道内容都大同小异,不利于系统介绍侬侗文化。

(三)促进侬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鉴于侬侗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1.推行侬侗文化进校园,推广山歌和传统舞蹈

学校可开设校园民族文化兴趣班,如天琴兴趣班、蹬荡舞兴趣班、山歌对唱班。也可将传统舞蹈与中小学广播体操结合,壮族侬侗舞蹈的节奏轻快、旋律动听、场面宏大,与广播体操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更能够将壮族人民团结友爱、质朴庄重的特点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2.发行侬侗文化相关知识手册或作品

通过把侬侗文化知识印刷成册,制成文化典籍或旅游宣传册。将侬侗文化的传说来源、服饰文化、民俗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文化意义等分门别类,对壮族民族文化资源特色进行多角度分析,创制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印刷品,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侬侗文化百科全书。

3.加强媒体报道的系统化

通过设立官方侬垌文化宣传网站或公众号,引导媒体报道内容的系统化。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侬侗文化主题的介绍,让人们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去了解侬侗文化的魅力。通过网站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例如举办高腔诗雷山歌对唱比赛、举办节庆活动等,促进侬侗文化传承与发展。

4.推动文化与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能带动文化的繁荣。近年来侬侗文化产业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依然缓慢,产业文化主要集中在侬侗节期间,缺少稳定性和长久性,同时也缺乏品牌性。在乡村振兴计划下,各地农村产业快速发展,侬侗文化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应多参考其他快速发展的农村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双赢,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结语

侬侗文化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对民族团结、 民族奋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中,它不但没有被历史洪流冲刷殆尽,反而显露出其绚烂多姿、生动活泼的文化特性。这足以证明其先进性、文化性、民族性和传承性。我们应该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侬侗文化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壮族民族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们的民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