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21刘国生童小慧陈光亮王桐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药理学建构主义建构

李 莉,刘国生,童小慧,陈光亮,王桐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药理学涉及学科面广,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仔细辨别分析,更谈不上深度思考和对药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建构主义指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从而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情景、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2]。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在药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建构主义理论,以期为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临床培养优秀的医药学人才。

1 基于建构主义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1.1 课前线上教学 教师通过推送优质教学资源或自行制作微课将教材内容数字化及网络化,供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线上教学。由于药理学理论知识抽象、枯燥,且缺少师生间互动,部分同学的线上学习会流于形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建构主义要素,精心设计线上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初步建构。

1.1.1 创设情境导学 建构主义虽然指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3]。教师可以提前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情境包括生活场景、历史故事、新闻热点事件或电影片段。如在导入抗精神失常药时,以电影《美丽心灵》片段作为导学情境。该片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纳什虽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但没有停止学术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片段引发学生对精神分裂症的好奇,进而激发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线上内容的主动学习。

1.1.2 提供知识线索助学 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影像资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选择、加工并处理,从而重新建构知识、获取新的理解的过程[4]。在设计药理学线上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生搬硬套,简单强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应提供知识线索来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药理学新知识。例如,传出神经药理章节中,知识线索是“神经—递质—受体—效应—药物”,课前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复习解剖学和生理学中有关传出神经分类、生理功能、递质和受体的相关知识,强化其知识背景。线上教学中,教师从传出神经分类和生理功能出发,引导出受体的分布和效应。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药物对受体的选择性推导出其药理作用和用途,甚至包括毒性物质(如有机磷农药)的作用机制及解救方法。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逐步完成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知识的建构。

1.1.3 自主测试促学 学生按章节完成线上自主学习后,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设置开放性测试题,内容不拘于药理学知识点,也可对相关知识背景加以关注,以提醒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经验的重视。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学生反思,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修正学习策略。

1.2 课堂教学 线上教学内容主要是药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代表学生就能够全面理解和灵活应用相应药物。为引导学生走向临床,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目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法[6]。其中抛锚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将教学内容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和真实案例中,通过自主学习及与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合作学习,有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及时建构[7]。现以“抗高血压药”章节为例,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让医学生到真实案例中去感受、去思考,完成知识迁移,达成能力培养目标。

1.2.1 创设情境 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病情各不相同,故创设情境也应该多样化。情境一:男,35岁,发现血压升高3个月,既往健康;体格检查:收缩压150 mmHg,舒张压95 mmHg,心率每分钟96次,双肺呼吸音清晰。情境二:女,60岁,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5 mmHg,服用卡托普利(每次25 mg,每日3次)、螺内酯(每次20 mg,每日2次),用药5 d后,患者下肢软弱无力,疲乏,感觉异常,血钾6.0 mmol/L。情境三:男,65岁,支气管哮喘,腰围100 cm,收缩压165 mmHg,舒张压100 mmHg,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左心室质量指数125 g/m2,24 h尿微量白蛋白100 mg,空腹血糖7.5 mmol/L,血尿酸510 μmol/L,血清三酰甘油3.1 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 mmol/L。

1.2.2 提出问题 根据创设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即“抛锚”,问题应紧扣教学大纲,具有可探究性、一定程度开放性且难易适中。情境一:从一线降压药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情境二:分析合理用药情况;情境三:该患者属于几级高血压?其病情如何?用药时机如何?一线降压药中哪些可以使用?哪些不宜使用?单用还是联用?如何进行高血压病健康宣传教育?情境三更是兼顾到高血压病的诊断和非药物治疗等临床实际问题。

1.2.3 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情境一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即可解决,β受体阻断药适合用于心率偏快且呼吸系统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情境二的问题:学生需查阅资料了解正常人血钾范围,血钾的正常范围为3.5~5.5 mmol/L,该患者服药后下肢无力等症状均与高血钾有关,而卡托普利和螺内酯均能升高血钾,属不合理联合用药。情境三的问题:涉及面较广,学生不仅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血糖、血脂、血尿酸正常值范围,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版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指南是临床关于疾病诊疗的规范性文件,是医师和药师从事医疗活动的重要依据,结合指南分析问题会使医学生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很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1.2.4 协作学习 将班级学生分成7~8人的小组,在查找资料和讨论问题时,组内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达成共识。课堂上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选取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纠正,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实现药物精准选择;教师在讨论中还应设法将问题引向深入,如针对情境二合理地选择用药,针对情境三进行联合用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终不仅帮助学生完善抗高血压药知识的意义建构,也显著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1.3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对其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检验、校正和完善。①以组为单位制作各章节思维导图,以促进建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而非碎片化的知识体系。②查找与本章有关的新闻资讯、典型案例并分享,引发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既起到知识拓展作用,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深度思考。如在“抗胆碱药”章节,有学生提供的新闻报导了某大学生误服曼陀罗种子中毒事件,学生通过本则新闻了解到曼陀罗种子含有阿托品类生物碱,故易中毒,进而分析中毒症状并提出解救方案。在“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章节,神经内分泌机制下的“金三角”(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阻断药)治疗模式因为能够改善心力衰竭预后而被广泛应用,而学生提供的资讯《2021版欧洲心力衰竭指南》指出“四驾马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阻断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策略,让学生体会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更新,应该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

2 教学评价

笔者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孙建宁主编的《药理学》进行课堂教学,课后随机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五年制201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线上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线下课堂以传统授课为主要形式,课后小测验)。实验班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两个班级学生自我评价结果比较 课终,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提示实验班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光趣更浓厚,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索精神等自我评价更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知识面更广,对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极大的兴趣和信心。见表1。

表1 两个班级学生自我评价结果比较

2.2 两个班级学生期末卷面成绩比较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分别为(80.0±8.7)、(74.8±11.5)分,实验班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t=2.816,P=0.006)。结果提示,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讨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学习的灵活性和资源的广泛性已在各大高校推广[8]。将情境、会话和协作等建构主义元素融入医学生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避免了单纯形式上机械的混合,充分发挥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临床判断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等多项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充分实现将药理学知识从内化走向外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要使建构主义理论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首先需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中的教与学,才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解其内涵,切实完成各自角色转变和定位。其次,随着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完善,要求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提升信息技能和素养,实现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智慧教学平台灵活、完美融合,高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

本研究在药理学混合式教学中应用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应继续完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为临床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岗位胜任能力的医药学人才。

猜你喜欢

药理学建构主义建构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艺术药理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