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194例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08-21钱胤华黄昊强彭志坚
汪 青,钱胤华,黄昊强,徐 锋,陈 勇,彭志坚
(昆山市中医医院骨质疏松骨病防治中心,江苏昆山 215300)
维生素D是人体必须的一种营养元素,除了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肌骨系统稳态外,其还与代谢性、心血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发病有关[1-3]。此外,维生素D水平还与多种疾病的预后相关[4-6],对于维生素D缺乏患者,提高维生素D水平,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治疗[7]。因此,检测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5-羟基维生素[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其在人体血清中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浓度高等特点,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维生素D代谢的最佳指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8 194例昆山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25(OH)D的水平,了解本地区人群维生素D的缺乏状态,为本地区维生素D缺乏患者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8 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 259例,女18 935例。
1.2 方法
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来源(门诊/住院)、检查时间(月份)及25(OH)D水平。将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分类整理,其中以患者的身份证号作为主索引,筛选门诊及住院的重复患者,将其视为住院患者。采用ROCHE Cobas E602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浓度。按《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8],根据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维生素D不足(20~30 ng/mL)及维生素D充足(>30 ng/mL)。四季分组为: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及次年1~2月。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28 194例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16 678例(占59.15%)。男性25(OH)D水平高于女性,维生素D缺乏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2.2 不同性别门诊和住院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来自门诊患者共15 581例,住院患者12 613例,住院患者25(OH)D水平为17(12,23)ng/mL,显著低于门诊患者18(14,24)ng/mL(P<0.001)。与相同来源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25(OH)D水平更低,维生素D缺乏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门诊和住院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2.3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50岁人群25(OH)D水平普遍较低,而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60~<70岁组25(OH)D水平最高,维生素D缺乏率最低。>70岁后,25(OH)D水平重新出现下降,维生素D缺乏率升高。同年龄段,女性的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男性,25(OH)D水平低于男性,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患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比较
2.4 不同性别人群各季节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
不论男女,25(OH)D水平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维生素D缺乏率在夏季最低,而冬季最高。与同季节男性相比,女性的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
2.5 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将维生素D缺乏作为因变量,是否住院、季节、性别、年龄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比值比(OR)=2.210,95%置信区间(95%CI):2.082~2.345,P<0.001]、冬季(OR=1.598,95%CI:1.481~1.724,P<0.001),女性(OR=2.042,95%CI:1.932~2.158,P<0.001)、低龄(OR=2.439,95%CI:2.104~2.829,P<0.001)是患者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见表5。
表5 维生素D缺乏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了维持人体的钙磷平衡及肌骨稳态,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神经功能、抗肿瘤等作用。人体的维生素D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种族、年龄、性别、季节、饮食、光照、活动等[9]。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年轻人的1/3,且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风险更高[10]。黑色素能够吸收紫外线,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肤色黑的人维生素D缺乏风险更高[11]。穿着习惯、户外活动、是否使用防晒霜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12-13]。城市上空臭氧量高于农村,城市空气污染较农村严重,导致城市居民维生素D水平低于农村[14-15]。过量的脂肪组织一方面抑制25羟化酶和1α羟化酶的表达,另一方面脂肪组织大量储存维生素D,影响循环中的维生素D水平,因此超重及肥胖人群与维生素D缺乏风险有关[16]。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可加快体内维生素D分解代谢,进而致维生素D缺乏风险增加[17]。另外,遗传因素也是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7脱羟胆固醇还原酶及25羟化酶编码基因的遗传变异具有显著相关性[18]。
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各研究报道的维生素D缺乏率不尽相同。昆明市社区人群中,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33.26%,高于男性的21.77%[19]。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45.75%[20]。中国台湾地区某社区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22.4%[21]。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51.66%[22]。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3.3%[23]。北京市朝阳区体检人群的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77.03%。方慧玲等[24]对北京、乌鲁木齐、大连的调查发现,3个地区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73.76%、65.0%、41.51%。各地区维生素D缺乏率差距较大,可能是研究人群、种族、地理位置、研究方法不同所致。本研究中,共纳入患者28 194例,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59.15%;其中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1.72%,高于门诊患者的57.0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风险是门诊患者的2.21倍,表明相比于社区及健康体检人群,医院就诊患者,特别是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率更高。
人体内的维生素D大部分由皮下7-脱氢胆固醇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因此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弱对维生素D水平变化有着明显影响。高杲等[22]针对上海体检人群的研究发现,夏秋季的25(OH)D水平高于冬春季。包金晶等[23]的研究发现,南京地区夏季25(OH)D水平最高,其次为秋季及春季,最低为冬季。昆山位于上海及南京之间,四季分明。本研究中,血清25(OH)D水平在冬春季低于夏秋季,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以春季作为基线,夏季维生素D患病率风险是春季的0.517倍,而冬季是1.598倍。夏季紫外线强烈,秋季天气舒适,户外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夏秋季血清25(OH)D水平高,维生素D缺乏率低。
年龄对于25(OH)D水平的影响较大,且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FANG等[25]对天津市常住人口的维生素D水平进行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25(OH)D水平逐渐增加,至40~49岁人群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最低为18~29岁人群。WEI等[26]研究广州市社区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发现中年人群组(40~59岁)最高,其次为老年人群组(≥60岁),最低为青年人群组(17~39岁)。GRIFFIN等[27]开展针对爱尔兰人的研究,发现25(OH)D浓度从18~39岁年龄组到60~69岁年龄组依次增加,而在70岁以后开始下降。本研究中,<60岁以下各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至60~<70岁达到最高峰,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30岁25(OH)D水平最低。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致呈先升后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青年人工作繁忙,户外运动及光照不足,中老年人在退休后户外活动及光照时间延长,维生素D合成增加;但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机体运动能力下降,户外活动量逐渐减少,皮肤7-脱氢胆固醇的浓度逐渐下降,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而各研究25(OH)D水平峰值的年龄段不同,这可能受研究的人群、地区差异影响。
性别与维生素D缺乏具有相关性。一项针对136个国家单中心分析显示,女性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男性(61.4%vs.58.3%)[28]。RAI等[29]调查了尼泊尔一家医院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率,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远高于男性(52.61%vs.21.08%)。郎爱强等[30]针对云南省某医院骨科门诊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女性25(OH)D水平低于男性。本研究中,不论门诊/住院、季节、年龄段,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男性,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是:(1)女性运动能力通常弱于男性,户外活动的需求低于男性,户外活动时间常少于男性;(2)女性在户外常使用防晒霜及遮阳伞,这会严重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31];(3)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性激素有关[32-33]。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1)本研究是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最终的因果关系仍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2)本研究未剔除可能影响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疾病;(3)研究未调查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惯对25(OH)D水平的影响。
综上所述,昆山地区门诊及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普遍存在,门诊/住院,性别、年龄、季节显著影响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鉴于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有关,医生应特别注意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在冬春季住院的低年龄段女性患者,对于维生素D缺乏应尽早干预,可能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