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建设探析

2023-08-21盖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盖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寄予厚望,尤其对于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性多次提出。高校对于青年学生进行铸魂育人教育势在必行,此举既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是不负时代嘱托。本土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政治文化性与民族时代性的特点对高校铸魂育人建设具有导向功能。高校可以通过拓展学习与实践的体验程度,加大沉浸式程度的教学方式,以本土红色文化多种活动创意为动力,提升高校铸魂育人的程度。

关键词:本土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多种形式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65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的是对于青年一代思想政治的教育,在众多讲话中,尤其提出许多具体要求与期许。这其中不仅对于青年有期望,对于高校的铸魂育人建设同样也提出了要求。

1 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铸魂育人教育的必要性

1.1 高校铸魂育人是历史时代所趋亦是总书记嘱托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铸魂育人模式,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明确指出在高校培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全员育人,要在高校中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对青年学子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不仅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师,而且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各个课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这样能营造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境中接收到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程育人,在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高校注重对人才培养的跟踪,由入校到毕业全面形成培养—就业的全方位动态化教育模式。在整个高校教育的全程中,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抓住全部时间进行铸魂育人教育。全方位育人,在进行好前面两个育人手段的情况下,更要提升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各个课程在个环节上协同发力,将课程思政貫穿到学校铸魂育人的环节中去。同时,也要提升家庭教育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作用,从各个方面营造高校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的家校长期联络机制。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培养能立宏图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生奋斗的有用人才。社会主义高校的铸魂育人教育是打造高校成为坚持党坚强领导的主要阵地的有效方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核心在于“育”。在高擎正确旗帜引领高校铸魂育人教育的全新道路前景,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致力于对于青年学子的教育引导工作,期望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铸魂育人教育。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清华大学时强调,高等学校的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教育先立师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孔夫子对于教育的开宗明义的解释,也为后世为人师者指明道路方向,高校教育更要树时代新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拥趸,因此要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眼光。在党的领导下,使青年学生有能肩负历史使命,具有为服务国富强民强、人民幸福的强大能量便离不开铸魂育人教育。

1.2 高校铸魂育人新形式在多所大学成功开展示范先例

近年来,在紧跟时代与历史需求的脚步上,全国上下各个大学争先恐后地开展铸魂育人的各类探索,对于探索教育内容与教育途径的成果非常显著。

东北大学大力实施“育心铸才”的工程,努力让铸魂育人根植于“成人”教育。学校上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职工为主导的铸魂育人模式,努力书写新时代的“奋进之笔”。学校通过具体的育人计划——《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全方位、全程的思政教学模式,由专项计划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持续上升。同时利用铸魂育人的一体化平台,导向问题、品读经典、学理优先、实践育人,充分促进高校在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的思想政治强磁场教育作用。

赣南师范大学,位于江西赣州,深处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该学院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中央苏区研究所。通过讲座、选修课、通识课、专业课等形式,弘扬苏区革命精神,争做苏区精神传人。2017年,学校成立红色文化学院,在老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全新的实践方式贯穿在铸魂育人的始终。学校在红色文化教育引导的内容设置上,更是程度专门的红色文化学院,命名了红色班级3个,开展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将红色文化资源转换成为优秀的铸魂育人的重要底蕴,为振兴当地传承精神做成出重要努力。

1.3 高校铸魂育人建设是解决青年思想懈怠的根本之策

当下,西方“普世价值”之说甚嚣尘上,信息化的时代,多种信息聚集的渠道汇集网络,迅速涌入青年的耳中,对于与网络共成长的00后而言,能有效地鉴别各类信息的优劣性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来,高校学子大都是千禧年后出生的,初出社会时,在政治上会出现信仰迷茫、理想上会出现信念模糊,以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此时,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青年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逃避现实,并且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的情况。

面对千禧学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要做好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预案,在有效利用优质信息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铸魂育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研究青年的思想状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未来、民族未来的发展大势关联起来,遇事并非只专注于满足个人的蝇头小利。在面对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不会因意想不到的挫折而动摇,会主动寻求各类有效的办法渡过难关。

高校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就是立德树人,社会主义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为培养高能力的人才,首要的任务就是铸魂育人,只有先铸好魂培育好人,才能在牢固地基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否则,没有良好的品德奠基,一味地筑起如万丈高楼般的能力,也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倾倒。高校铸魂育人体系的顺利实行,正是高校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体系。

2 本土红色文化与高校铸魂育人建设的内涵联系

2.1 本土红色文化对高校铸魂育人建设具有导向功能

高校铸魂育人建设,本土红色文化对其的滋养意义非凡。本土红色文化是高校所在的当地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组成当地文化的重要一章。立足社会主义大地办高等教育,是培育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最好方式。

本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这100年来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其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本土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學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文化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征,以及兼容并收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特点。本土的红色文化是以区域为划分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核,同样也是全体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儿女独树一帜的精神标识。

以山西本土的铸魂育人建设为例,它以文化形态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山西两千余名学生迅速响应。省城太原的成成中学广大师生,牢记“明德明理,成己成人”的校训,迅速响应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召唤,争先投笔从戎,誓死共赴国难,在全校基础上转编组成山西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在14年抗战中,他们以转战晋西北,血沃大青山的豪迈壮举,为抗日战争献出了300多名指战员年轻的生命,此举被誉为世界“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有如此厚重且深沉的本土红色基因,对于整个山西的高校铸魂育人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无数山西学子对于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全国解放,做出了无数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本土红色文化对于青年学子的政治教育作用是极为深重的,对于70多年前的高中生尚且有积极鼓舞的作用,何况对于新时代更加要求进步的大学生。

在对于铸魂育人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向作用,符合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方向,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

2.2 本土红色文化对高校铸魂育人建设的重要性

本土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本土红色文化是立足于红色历史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是先进的。当地的红色文化是科学的,它随着现实状况变化而变化的,这类红色文化是更加具有现实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的红色文化是先进的,是更加具有活力的文化。本土的红色文化是根植于当地物质实际的,贴近土地的,更符合本地情况的文化,相比较无地域差别的红色文化,更能融入当地的文化教育体系中,可以被高校教师更好地讲授,也可以更容易被青年学子理解吸收的。无论是有形的红色物质资源,或是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都是本地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应该被予以重视的精神载体。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红色文化。当地红色文化与本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大环境密切相关,是与当地省情相适应而的存在。本土红色文化是以生活工作在当地的人民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为创造主体,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

本土红色文化具有人民至上的政治文化智慧。例如,在高君宇同志指导下创办的以《山西平民周刊》,以“为人民奋斗”为宗旨唤起了太原人民意识的觉醒。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治文化价值立场。通过本土红色文化的弘扬,可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学好红色精神,弥补学生对于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以及社会实践层面的实践性的缺位。

本土红色文化的民族时代性。爱国情怀是指国民对祖国深厚的情感以及能够为国家富强与独立而具备的奉献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力量源泉。例如,山西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三晋革命先辈对家国的满腔热爱,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了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定,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弘扬的。

在高校进行铸魂育人教育,可以培育青年学子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专业科目的同时,学习革命先辈对于国家、民族的满腔热情,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铸魂育人全程建设中,突出教育学生的国家与民族的理想信念知识,将高校班级文化与现实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建设的策略

坚持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动力,着力提升高校铸魂育人的程度。对于铸魂育人效果,核心的检验方式是青年学子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前期挖掘工作开展前,强化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洞察能力,做好革命历史、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的搜集与统计工作。对于高校的青年学子,加大红色资源挖掘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家乡所在地的红色历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努力打造一支红色文化宣传队,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宣传已有的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在挖掘中讲述,从讲述中领会精神。学生可以通过走访革命英雄家庭了解革命史实,拜访民间收藏家搜集革命文物,对已搜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按时间顺序或者地域分类相关资料编纂成册。

丰富红色文化活动的创意为导向。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开展活动举办,通过开展红色人物讲红色故事,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述以及红色故事亲身演绎等形式,使学生切身加入到红色文化活动之中,感受到红色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在学习党史,领悟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可以用情景话剧表演的形式搭建乔梁,拓展学习与实践的体验式。带领学生前往革命陈列馆、革命旧址等地,通过学习场馆的特定红色文化,深化学生对于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让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充分起到对于学生的道德滋养。尤其是可以前往红色党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活动。建立学校与基地的党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绘画、摄影等形式的体验式教学,令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之处。

利用新媒体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此举对于改变青年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刻板印象有积极的改变意义。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红色文化能否得以传承,在面对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本应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因为当下青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艰苦、苦难与难以理解的印象上,需要有更好的形式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可以从红色资源的基本特征、功能性进行综合性考虑与分析,优化、改进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积极引入VR技术,将一些历史故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學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红色文化的学习过去。

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官站、学校官微等公众号加强宣传,创作一些易懂、明了的网络作品,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主动将青年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红色文化的内涵上来。在抢占网络高地的过程中,妥善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构建青年学生周边的红色圣地,切实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新形式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在高校铸魂育人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将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归结到铸魂育人的重要落脚点上。

参考文献

[1]李成超.新时代大学生尚武精神培育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9.

[2]李满春.文化强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J].共产党员,2018,(6).

[3]李永玲.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

[4]肖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西部学刊,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