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建设探究
2023-08-21常会强
常会强
摘 要:本文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在许昌学院商学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模式构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文科专业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现状分析,以文科专业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充分融合当前学科问题导向和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探讨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的建设,助力文科专业新时代教學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新文科人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关键词:政产学研协同;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29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跨学科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新文科人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建设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有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建立规范性的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管控机制,有利于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和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水平,并对其他专业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水平和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1 当前文科类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现状
1.1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缺乏合作机制
目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在文科类专业背景下,通常都是以学校范围作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重要场所,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中,除了要依托学校内部有限的资源条件外,还应当重视从外部环境中寻找资源和路径,通过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动合作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但目前的实践中,由于学校管理者和专业建设人员缺乏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联系沟通的积极性,导致当前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出现了社会需求与学校专业教学联动的紧密性不足的问题。这类问题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的参与范围受到限制,并且也不能确保学校教育阶段所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
1.2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功能丰富性不足
对于文科类专业,不同学生可能擅长的技术要点和理论知识内容在丰富性上都存在不足,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从实践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重视按照实践能力训练的侧重点建设好相应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最终为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提供帮助。但目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中,其功能发挥侧重点只集中在了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并没有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好。
1.3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相对短缺,在创新创业和具体实践方面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虽然现在很多高校的文科类专业教师在课程中设置了很多产教融合的内容,但这些仅仅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协同育人模式较为单一,大学师生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由于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通常都是闭门造车,与社会需求脱节,应用性不强,对社会服务能力弱,不符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2.1 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建设的思路
2.1.1 依托课题项目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
为推进校地双方战略合作,全方位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许昌学院商学院与许昌市商务局携手创建许昌学院“颍川众创”人才培养暨企业孵化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行业智库的作用和文科专业的优势,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为依托,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依托该平台高质量完成横向/纵向课题20余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文科专业学生在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打通了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2.1.2 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由许昌市商务局和许昌市电子商务协会牵头,许昌学院商学院与许昌市1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发制品跨境电商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与这些企业约定,每年在学校举办1~2次就业实习双选会。该机制创立以来,围绕许昌电商企业发展、电商人才培养、商业模式创新、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方面深度调研跨境电商各版块业务,撰写了相关研究报告。同时充分发挥该机制育人的功能,提升学院文科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电商企业运营过程出现的问题编写了教学案例,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企业发现潜在的人才,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开辟了高质量渠道,进一步夯实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
2.1.3 依托产业学院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
许昌学院商学院依托现有的师资力量与专业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以许昌发制品产业、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为基础,与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学院——瑞贝卡学院,将真实企业运作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再现和顺畅连接,实现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依托瑞贝卡学院打造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不仅提升了产业学院的建设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还为学生量身打造了真实的实习和就业环境。
2.1.4 依托学科竞赛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
“挑战杯”系列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目的是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力,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许昌学院商学院已实现了将大学生竞赛对所有专业学生的全覆盖,达到以赛促学、教赛融合。事实证明,经过大学生竞赛全程历练洗礼的同学,无论是毕业设计质量还是就业单位层次都更胜一筹。为此,学院文科专业在依托大学生竞赛成功育人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搭建一个依托学科竞赛为基础的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以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2 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
2.2.1 完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政产学研各方共享共赢
许昌是河南省的经济强市之一,民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许昌高等院校较少、人才缺乏,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很多不便,因此,许昌学院商学院文科专业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学院整体实践教学。目前许昌学院与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瑞贝卡产业学院,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大力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根植于地方区域,依托当地政府和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探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2.2.2 多元化平台建设,丰富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功能
(1)科研项目育人平台建设。许昌商学院依托横向课题搭建科研项目育人平台,其实施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把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助力企业发展,从具体项目实践上提升大學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2)学科竞赛育人平台建设。依托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搭建大学生竞赛育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融入校外实践训练项目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化解具体的实践问题。
(3)校地合作育人平台建设。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建设校地合作育人平台,利用校地合作育人平台,师生可以有效地开展相关的实践课程项目和实践实习,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效果。
2.2.3 政产学研融合打造“新文科”师资团队
多措并举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广大教师职业发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广大教师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学习,支持广大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培养实践经验,支持广大教师依托智力和知识参与社会服务开展实践锻炼。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动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与相关行业共同建立由专业教师、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人才资源库,有效指导学生实践,开展创新创业。
3 结论
新文科人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是人才培养职业化、服务于社会需求的一种创新育人模式,是教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平台建设的思路看,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新文科人才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滕娇,陈祖展,唐果,等.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创新驱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08):111113.
[2]黄可权,郑国诜.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商科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以龙岩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01):6269.
[3]王香兰,刘洁,陈翠霞,等.新文科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以河北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3):7982.
[4]金煜瑶,汪洋,王力平,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高水平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2124.
[5]王力宏,杜漪,肖静,等.新文科背景下商科专业“12345”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基于绵阳师范学院的实践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