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研究述评
2023-08-21程芳云
程芳云
摘 要: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内容、理论与原则、意义与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可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视野等方面有所拓展。
关键词: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09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改革思想,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持续关注并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学界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历程
国内学界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界的研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旨在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之后的八九十年代,我国学界关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呈现出成果多、角度广且现实针对性强的特点。高铁生、袁恩祯、段炳麟等学者较早将列宁领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界定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经济变革”,杨成竹在其1983年发表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了克服1921年苏俄面临的严重危机而进行的经济政策上“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后,学界明确肯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次经济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界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逐步展开。这一时期,学界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形成的原因、改革的措施、理论原则、思想精华、经验教训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有些学者还进行了比较研究,将列宁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加以对比。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不少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相关的专著,其中一部分专著在全面研究列宁各领域改革思想时,将其经济改革思想作为重点加以研究,如徐国喜著《列宁的改革理论与实践》(1988)、王东著《改革之路的真正源头》(1990)、唐士润著《新经济政策与改革》(1992)、郑异凡著《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思想的对话》(1996)等。
进入21世纪,学界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仍保持着普遍的关注。这一时期学界研究力度加大,更加注重深层次研究并不断拓展研究视野。从学术专著看,戴锐著《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2003)具有典型代表性,作者对列宁的经济、政治改革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着重从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三个层次,详细阐释了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同时,这一时期学界发表的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多,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深入思考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特点、精髓、列宁经济改革中的风险防范思想等深层次的问题。
2 研究角度和主要观点
2.1 关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形成的研究
学界主要分析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形成的背景或者原因、条件及过程。关于形成背景或原因的研究较多,主要观点认为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直接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及其导致的严重危机。如马国泉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弊端,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体制虽然在战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从战争转入和平经济建设后,这种体制的弊端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改行新经济政策。唐士润则具体分析了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改革的全部基本背景,即俄共(布)为寻找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建立工农业之间正确关系的道路;1921年春天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改行新经济政策刻不容缓;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能迅速发展和取得成功。王东认为列宁改革构想的出发点和中心点是他对20世纪新时代的科学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俄国特殊国情的具体分析,列宁强调了俄国国情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生产力总体上相当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二是无产阶级占居民人口极少数,农民占绝大多数,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形成条件的研究较少,戴锐研究了列宁经济、政治改革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改革认识论、“对立统一”的改革辩证法和“以民为本”的改革价值观。关于形成过程和阶段,学界的主要观点认为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并不断深化,如房静雅认为第一阶段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1年11月),此时为列宁改革思想的起点;第二阶段是新经济政策实践的深化时期(1921年11月-1922年11月),此时列宁的思想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完善;第三阶段是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时期(1922年末-1923年3月),此时列宁的思考更为成熟、完善。
2.2 关于列宁经济改革内容的研究
学界对列宁提出的经济改革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将其概括为:改革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贸易自由;改革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改变供给制为经济核算制;发展私人企业,实行租让政策;整顿财政信贷制度,稳定货币;改变了与新经济政策相违背的法律、法令、方针和政策;改变经济工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方式;改革经济方面的集体管理制。利用外国的资本、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国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对劳动者实行物质利益原则。戴锐则着眼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发展的一般逻辑,认为列宁经济改革的内容不仅是经济政策的调整,而且包括经济体制的重建。同时,在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体制重建的过程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学界还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进行了更为细化和深化的研究,如刘仁营、裘白莲专门分析了列宁在领导新经济政策改革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彭进清、尹滨彭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全面研究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改革风险思想。
2.3 关于列宁经济改革理论和原则的总结
这方面的研究是学界在分析列宁经济改革内容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如左亚文、陶笑眉认为列宁的经济改革理论包括:在小农经济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发展社會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的过渡阶段的思想;用改良主义的办法,即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小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等。陶玉泉总结了列宁经济改革的三条理论原则,即商品经济是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商品经济是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争的体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善于改造利用现存社会关系制度,探寻为群众认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善于改造利用现存社会关系制度。王东则依据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逐步形成的经济改革、探索经济建设新道路的基本思想,提炼并详细阐释了列宁“政治遗嘱”中经济改革思想的七条原则。学界还对列宁经济改革的思想精髓进行了提炼,这是对列宁经济改革理论和原则的高度概括,如王进芬、杨秀芹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党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判断党的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二是必须从实践而不是书本出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三是要善于从政治看问题,必须不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四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使新经济政策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的俄国等。
2.4 关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意义与经验教训的挖掘
学界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意义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1)在理论层面上,学界总结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如杨承训认为列宁在经济政策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创新了四条原理,即社会主义社会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分阶段发展,其基本任务是提高生产力,而不能盲目追求过高过纯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千方百计改善大多数劳动者的生活;社会主义要巩固和发展必须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解决好社会主义制度同商品—市场的关系。(2)从实践层面上,学界重点挖掘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现实意义,如张乾元、尹惠娟总结了列宁改革构想中对我国改革起到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坚持循序渐进推进改革;梳理系统改革思维。学界还不同角度总结了列宁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如韩宗翃从总体上将其概括为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需要,及时、自觉改革;解放思想、突破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程度;培养人才和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排除非议。王树桐则从方法论高度概括了成功的经验,即深入动员群众;改革目标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步骤稳妥;纠正偏向及时。对于列宁经济改革中的教训,郑异凡认为最突出的教训在于,“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王晓南进一步分析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3 评价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持续关注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结合我国改革实际展开研究,体现了强烈的现实观照性。学界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探索、全面推进及深化的进程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展开研究,成果不仅有对列宁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综合性全面研究,而且包括对列宁发展商品交换、发展商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思想的专门研究。同时,这些研究大多会对列宁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概括,尤其注重提炼其中关于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乃至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以深入挖掘其具有的当代价值,从而发挥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方面、多角度展开研究,显示出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学界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且不断深入,不仅有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经验教训及重大意义等方面的全方位研究,还有对列宁经济改革的思想精髓、改革中蕴含的辩证法、防范改革风险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学界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论证,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此外,学界将列宁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探索经济改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改革的思想方法及改革实施战略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在认识深度、认识与实践的广度上则存在差异性,这种比较研究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全面考察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思考和挖掘。
第一,拓宽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视野。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十月革命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关联性,从十月革命的特殊性思考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即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是列宁经济改革思想产生及发展演变的深层逻辑,对俄国十月革命特殊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深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思考“两制共存”时代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关联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均势”下的共存与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他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商业等改革措施,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利用外资、实行租让制等改革设想只有在“两制共存”的“均势”局面下才能得以实施。所以,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不能忽略“两制共存”这个宏观的时代背景。
第二,加强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评价性研究。学界的研究在理论倾向上大都肯定评价列宁这一思想,强调其重要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价值,只有少数学者指出了其局限性。而全面评价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列宁的相关思想,而且有助于不断推动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发展。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存在的局限或不足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归纳出列宁经济改革思想中存在的片面性观念、带有矛盾性的模糊认识以及有待深化的看法。二是分析这些局限性存在的多方面原因。三是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些局限性。通过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的全面评析可以为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提供深刻的启示。
第三,深化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比较研究。当前学界进行的比较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限于列宁与邓小平相关思想的对比。这种比较研究有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可以将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置于整个社会主义改革史中进行比较研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了改革的尝试并不断推进,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本和重点。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可以与苏联在斯大林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加以比较,也可以与东欧各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加以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能够总结概括出对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
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评述并加强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成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经济改革[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2]马国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领导经济改革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1985,(01).
[3]唐士润.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改革[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4]王东.改革之路的真正源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戴銳.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6]房静雅.历史视域下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精髓[J].学习论坛,2021,(04).
[7]徐国喜.列宁的改革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8]郭连成,何剑.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中苏两国的经济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1988,(02).
[9]刘仁营,裘白莲.列宁关于改革的“限度”和历史风险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0,(06).
[10]彭进清,尹滨.列宁防范新经济政策改革风险思想及其启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11]左亚文,陶笑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2]陶玉泉.列宁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哲学研究,1988,(10).
[13]王进芬,杨秀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4).
[14]杨承训.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重大改革的历史启迪——领略列宁在经济政策实践中的理论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20,(08).
[15]张乾元,尹惠娟.列宁的改革思想及其中国意义——纪念新经济政策100周年[J].科学社会主义,2021,(04).
[16]韩宗翃.苏联二十年代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J].苏联东欧问题,1985,(03).
[17]王树桐.论列宁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J].世界经济,1988,(10).
[18]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J].同舟共进,2011,(05).
[19]王晓南.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多重原因及其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07).
[20]唐万年.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比较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06).
[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