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治理视域下高校智慧工会的发展路径

2023-08-21张龙燕

关键词:工会组织工会职工

张龙燕

(福州大学工会委员会, 福建福州 350108)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社会、智慧政府、智慧治理等新概念和新模式应运而生。智慧时代的到来,也为中国工会改革与创新工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遇。智慧工会一词首次出现于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并于2021年7月写入《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智慧工会不仅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会自身适应智慧时代发展的因应之道。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高级人才的聚集地,工会所服务的职工群体对象基于对自身经济权益、民主发展权益以及精神文化权益的强烈意识,相应地对工会职能的发挥以及工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多元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职工群体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新需求层出不穷,高校工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大学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承担着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双重职责。探索高校智慧工会的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满足高校职工多样性需求、创新高校工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高校工会组织治理能力、助推大学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中有关高校智慧工会的理论研究匮缺,但是一些学者如单真(1)单真:《新时代建设“智慧工会”普惠性服务新模式研究》,《山东工会论坛》2019年第1期。、王静(2)王静:《“互联网+工会”时代工会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以重庆市产业工会和区县工会为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汪杰(3)汪杰:《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李磊(4)李磊:《智慧工会的内涵、战略意义及建设思路》,《山东工会论坛》2019年第5期。、郭孝实(5)郭孝实:《“智慧工会”的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廖继东等(6)廖继东、林风:《运用大数据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对“智慧工会”的研究以及省市级地方工会关于智慧工会建设的相关实证研究都可作为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7)赵本纲:《智慧工会建设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沙“智慧工会”为例》,《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8)陈捷敏:《浙江省“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研究》,《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9)王慧:《构建新时代“智慧工会”的实践探索——以安徽省智慧工会建设为例》,《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以上学者有关“智慧工会”的研究多基于国家宏观政策,在厘清智慧工会基本概念后,主要阐述了当前国内智慧工会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及建设路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智慧工会更强调拟人智慧特征,体现了高度和深层次的融合性,不是简单智慧功能模块的叠加,是“互联网+工会”的升级迭代;智慧工会是信息技术变革产物,更将催生“组织变革”,力驱工会组织业务协同、组织重塑与流程再造;在具体的应对策略方面,应从大数据分析、工会服务模式创新、工会公共服务供给等不同角度构建网上网下相互联通的一体化智慧服务体系。纵观已有研究,其相关案例多取自省市级区域工会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具体策略多偏重理论阐释,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义有限。本文旨在充分阐释智慧技术对高校工会组织赋能效应的基础上,从智慧治理视角探析智慧技术嵌入高校工会职能与治理目标的可行性路径,构建高校智慧工会的总体框架体系,提出以智慧治理驱动高校工会组织创新治理的新思路。

一、拓展与重塑:智慧技术对高校工会组织的赋能效应

伴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改革浪潮,工会信息化智能化历经了传统工会信息化1.0、“互联网+工会”2.0与智慧工会3.0三个阶段。(10)刘祺:《整体性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智慧工会改革路径研究》,《学习论坛》2020年第12期。传统工会信息化旨在推动工会电子办公化,肇始于2015年的“互联网+工会”,重在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及集成作用,借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推动工会组织的服务创新与信息化应用。而智慧工会作为工会数字化智能化的高阶形式,是“互联网+工会”的升级迭代 ,其关注的不仅是现有工作的数字化与在线化,更重要的是以智慧技术载体,打破传统工会组织架构和时空限制,解决工会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促进工会治理中资源、数据、业务的高度融通,提升工会治理综合效能,实现工会流程再造、服务优化、整体智治的多重效应。智慧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发展的“器”与“术”,是智慧工会的支撑与载体,它改变了高校工会组织的服务介体与环境,赋能工会组织运行机制与履职创新,对高校工会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全面感知职工群体画像

智慧感知、智慧应用、智慧决策、智慧服务是智慧技术的主要运行特征,其中智慧感知是延展其他智慧功能的基础。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尖端显示技术、智能网络身份代理、情景感知应用等代表智慧生活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全新的智慧互联网时代(WEB4.0)让人、网络、信息和生活更加密不可分;网络的大规模承载力和共生能力将极大限度面向用户的参与,使人机交互、人与人以及人与虚拟空间的互通更加高效通达;泛在化、无时不在的网络将从链接信息转向联通一切,从封闭单项转向开放多维交互。(11)李兆延、赵成芳:《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年,第8页。借助于万物泛在、智能识别的互联网,工会组织可以更加精准地感知、捕获、透析高校职工个体与群体的工作环境、个性特征、行为偏好以及多样化需求,从而实现对职工个体与群体的多维度精准画像,为工会组织精准研判、科学决策、智能服务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来源。

(二)拓展高校工会组织的场域空间

“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构建下的智慧生态,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智能互联、万物互联上取得大幅进展,也重构了亿万职工的生产生活空间,改变了工会组织的介体与环境,突破了传统工会工作的时空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cnnic.cn/n4/2022/0916/c38-10594.html,2022年8月31日。在网络空间建构工会虚拟映像,让实体与虚拟空间有机衔接起来,将大大拓展工会组织动员、资源配置、履职服务的场域领地,实现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职工之间的共享开放、协同共治以及集约融合。在工会实践中,最常见的智慧载体形式包括搭载多种服务功能模块的工会移动客户端(APP)、轻量型的工会微信应用程序、工会网上办公(OA)系统以及工会网站、工会微信、工会微博等新媒体矩阵。这些载体为高校工会能够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工会治理提供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场域。而且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进步,平台场域还在不断拓展,比如时下火热的微视频、直播以及不断普及使用的VR技术等都丰富着高校智慧工会的表现形式。

(三)实现高校工会组织创新治理

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工会治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数量(volume)、多样(variety)、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即“4V”是“大数据时代”的专属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与价值在于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即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数据库、智能计算、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从海量沉淀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洞见与预测。(13)刘铭、吕丹、安永灿:《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科技导报》2018 年第9期。在大数据时代,依托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创新工会治理模式,创新工会公共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数据参与管理、决策、创新,转变传统粗放式治理模式实现工会的精准治理。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可以预判职工队伍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工会服务方向与内容,使决策方式从“凭经验”转变为“用数据说话”,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高校工会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扁平化工会治理范式,通过推行工会业务“一网通办”,建设“掌上工会”体系,推进一体化工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即时响应职工服务需求,建立工会清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为高校职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准服务;同时它也使多元治理主体之间高频互动、信息流动、即时分享、协商合作变得更加轻而易举,进而促进高校工会治理的理性行动,提升治理效率。

二、困顿与梗阻:高校智慧工会的实践现状以及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全国总工会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作用下,全国各省市地级工会开始紧密加快部署智慧工会建设,建设网络服务职工的基础载体与虚拟空间。如上海市总工会以“申工社”APP与微信公众号共筑的网上服务平台、福州市总工会以“福州工人E家亲”微信公众号、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以及“福+E”工会服务融驿站为核心的网上智慧服务矩阵都是运营较为成熟的智慧平台模式。具体到以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基层工会,智慧工会建设则相对滞后。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总工会已持续多年通过重点工作立项形式支持基层工会信息化建设。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福建省多所高校陆续启动智慧工会建设,但是智慧工会在实践领域的推进过程并不顺畅,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以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智慧环境受制于外部主体的智慧化发展

智慧工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情况。高校智慧工会通常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嵌入智慧校园的统一业务平台中,智慧工会的网信基础支撑体系高度依赖于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程度。一所高校是否实现感知设备、网络设施、云资源等基础设施环境的整合相融,是否存在多网络融为一体的、高效、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是否完成数据治理,实现对不同业务范围、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结构的异构数据源的集成整合、统一管理以及服务应用;是否构建有统一的校园基础支撑服务平台,都直接影响到智慧工会系统的运行与智能化。

另一方面,受制于上级工会的智慧工会建设情况。智慧工会改革的最初动力源于全国总工会自上而下的改革需求,涉及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基层工会多层级主体。高校工会不仅要实现校内各部门之间数据和业务的对接与融通,还要实现与上级工会组织的信息共享与相互协作。比如通过劳模数据接口的联通,实现工会组织对不同级别劳模的精细化分类管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申请材料跨部门复用,简化本级工会困难职工向上级工会组织申报与领取救助金的流程。但是智慧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开发、运营维护费用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一些地方工会受财力水平影响,建设发展进度不一,部分地区还在试点探索阶段;而且上下级工会之间系统架构、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也会形成新的“烟囱”效应,让跨层级的数据联通、应用扩展协作不畅。

(二)智慧设计缺乏统一规划与平台化思维

智慧工会是工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而不是“工会+互联网”,将工会工作披上“互联网”外衣,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粉丝思维、共享思维与工会工作做简单的嫁接。由于对智慧工会建设的认知不足,高校智慧工会普遍欠缺前瞻性布局与系统规划,通常以购买产品化的智慧系统来代替智慧工会建设,且智慧系统多偏向于智慧办公系统建设,满足于提升工会自运行、自管理的效率;智慧系统缺乏整体科学设计,与工会业务、工会职能的衔接不够紧密,无法发挥智慧工会对工会履职创新以及信息资源聚合统筹的作用。“按需、逐个、独立”建设原则是传统工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基于这一指导原则,高校智慧工会通常存在多个应用系统。高校工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往往基于不同的业务需要,各个系统采取不同的标准与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每一个应用系统使用独立的数据库、独立的安全和管理平台、独立的服务器,呈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状态,导致系统间互通性差、软硬件资源消耗高、资源效率低、后续维护改造困难等。信息和资源无法共享,造成信息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等问题。

(三)智慧运行缺少保障制度与合理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欠缺。智慧工会改革致力于满足职工新需求,突破工会传统职能边界,融合线上线下运行流程,形成一种网络化、扁平化的整体治理结构。高校工会既未转变传统组织结构,形成更加灵活性、扁平化、开放性、协作式的组织结构,也未建设权威的组织体系支撑智慧工会运行。二是协同机制欠缺。工会内部以及工会与高校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会员数据交换共享面临较大阻力。三是人才队伍与知识支撑严重不足。智慧应用系统的推广与使用主体是高校工会干部,但是高校工会技术人才匮乏,信息化队伍建设薄弱,工会干部缺乏智慧素养与信息化思维,网络技能不强,智慧系统规划、智慧资源整合、智慧数据挖掘以及智慧媒体运营能力普遍不足。

(四)智慧功能欠缺深层应用与深度融合

智慧工会意在赋能工会治理改革,为职工提供更为迅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接长“工会服务手臂”,延展工会职能,实现职工利益最大化。因此如何实现智慧技术与工会职能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融合、平台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扩展工会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工会整体智治是智慧工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智慧工会的深层运用推进困难,智慧应用设计欠缺,智慧服务内容滞后。首先,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严重不足,无法借力信息优选、算法推送等技术进行科学决策、精准服务,对提升工会整体治理效能作用甚微。其次,存在业务应用孤岛,分散式业务系统开放没有统一集成,跨职能域的业务应用对接和流程再造难题无法破解。最后,线上服务呈碎片化,一站式、智能化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普遍滞后,多为产品化功能模块呈现,结构散乱,用户体验性差;统一的智慧服务门户还停留在单项式信息推送层面,功能单一,交互性功能形同虚设,全流程可视、评价反馈机制缺失。

三、善治与融通:高校智慧工会的智慧设计理念与框架体系

智慧设计理念是智慧工会建设与运行的基本前提。缺少智慧设计理念的指导,将造成智慧工会智慧性不足,难以达到高校工会信息化的理想目标:建成一个覆盖全面、应用深入,能够实现工会职能与智慧应用服务全场景融合乃至整体智治的智慧工会体系。

(一)以智慧治理为目标趋向的智慧设计理念

智慧治理概念源于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相关研究的兴起。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智慧治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概念,也是一种价值性概念,融合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智慧治理不同于“数字治理”,关注的不仅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更关心所服务对象的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智慧化。

1.高校智慧工会设计要充分融入智慧治理包容共享的理念。包容共享是智慧治理的核心要义,社会组织在建构智慧运行体系时,要充分尊重个体的自我价值与发展机会,为个体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强个体话语权,引导正向舆论,提供更加宽广的虚拟空间与载体条件,从而形成更加规范合理的社会治理趋势。高校智慧工会的设计理念要以实现智慧治理为目标,遵循用户中心主义——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坚持以职工为本的思想。智慧应用与服务一方面是尊重并满足职工需求,然后再平衡智慧应用与工会组织自我管理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驱动建设,依据需求确定智慧工会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建设实用的智慧工会业务系统,促进工会运行体系与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高校工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2.高校智慧工会设计要充分融入智慧治理整体智治的理念,将智慧技术嵌入组织机体,与组织职能相通融,并服务于高校工会组织的治理目标。在公共管理学范畴,治理是指公共、私人部门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为满足公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目的在于增进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体到工会治理领域,工会治理的目的除了通过立法政策参与促进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还包括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14)朱勋克:《工会治理的法律规制及路径选择》,《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6期。因此高校智慧工会的基本使命在于为高校职工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维权和服务两大基本职能,促进高校工会的高效能治理。

(二)基于智慧治理设计理念的高校智慧工会框架体系

高校智慧工会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工程,而是智慧技术与高校工会职能相互融通的复杂系统工程。智慧工会的框架体系要在智慧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统筹智慧技术与高校工会业务、管理、服务、机制等各方面环境因素,进行整体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且各环境要素要相互协调、匹配、支撑、融合。它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与自下而上的可操作性实施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具体而言,基于智慧治理设计理念的高校智慧工会的架构可分为智慧技术支撑体系、运维保障安全体系、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和智慧应用终端平台。

1.智慧技术支撑体系

智慧技术支撑体系是智慧工会的基础层,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处理两大部分。高校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高速、泛在、智能、即时感知的校园服务网络是高校智慧工会架构中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信息处理体系主要为智慧工会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云计算、智能信息采集、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对职工状况与高校工会组织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归纳与智能预测,为高校工会智慧治理提供决策与信息支持。

2.运维保障安全体系

运维保障安全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运维制度、信息安全以及监督评价等,涉及工会组织的自我革新与创新治理,是智慧工会的保障层。高校工会在组织结构上要打破层级、业务、系统、部门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整体协同、跨界协作。制度保障是指要制定一系列的运维运行、信息安全、监督体系等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保智慧工会系统全天候安全可靠的高效运行。

3.智慧应用服务体系

智慧应用服务体系是智慧工会的核心层,是工会创新治理、转变服务模式的重要空间载体。智慧应用服务体系设计要围绕高校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结构,包含组织动员类、劳动创新类、宣传教育类、权益维护类、普惠服务等各类全景式智慧应用服务,同时采用整合协同的信息化结构,实现不同业务应用的智能融合和应用服务内容的智能扩展,为高校工会职工提供在线化、泛在化公共服务。

4.智慧应用终端平台

智慧应用终端平台是智慧工会智慧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智慧工会建设的重点层,其主要表征为全景式智慧应用服务的统一门户,高校职工与工会管理者通过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系统接入一站式服务大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和相关服务。全景式智慧应用服务统一门户,助力构建工会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体系,为高校职工提供高黏性、高频度和高效率的精准服务,实现高校工会服务内容再造、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体系重构。此外,高校工会网站、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也应纳入智慧应用终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同互动、有高度黏性的多数据源融合的新媒体矩阵。基于智慧治理设计理念的高校智慧工会框架,详见图1。

四、前瞻与创新:智慧治理视域下高校智慧工会的策略路径

高校智慧工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软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等智慧环境建设,也包含思维理念的转变以及高校工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以智慧治理为旨归,统筹高校智慧工会协作共建机制与顶层规划

智慧治理意味着各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和公共服务(15)刘淑妍、李斯睿:《智慧城市治理 :重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其精髓在于尊重权益主体需求,以智慧技术赋能治理变革,重构相关利益主体权责体系,整合治理资源,加强治理事务合理分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高效治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智慧工会改革是涉及工会组织自上而下改革的系统工程,上下一盘棋,全国一张网。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会系统要加强对其直属高校工会智慧化建设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持,通过搭建智慧工会通用平台,统一标准与协议,加强会员数据库、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共享应用,建设网上共享阵地与普惠共享资源等,使基层高校工会组织能最大限度利用上级工会智慧成果,实现工会系统内部治理绩效最大化。其次要建立融通融合机制。高校智慧工会是智慧校园中智慧应用服务的分支。智慧校园的设施环境以及数据、业务、平台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智慧工会的智慧化程度。要融入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从高校工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全局的角度进行长远规划、系统设计,确定智慧工会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和配套体系,同时采取分步实施策略,联动有序推动智慧工会建设。高校智慧工会自身系统之间还要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的平台建设标准、完备的功能设计标准,以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与协同障碍。最后要建立网上网下协同机制。智慧工会顶层设计要兼顾工会网上网下两大工作机制,实现工会线上线下协同共治。既要加强高校工会线上服务平台与系统建设,也要运用智慧技术优化线下服务方式,改进高校工会线下服务方式,比如线上了解高校职工需求,线下提供精准帮扶;线上收集高校职工诉求,线下反馈并及时解决;线上提供信息平台,线下完善服务功能,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相互协同促进的新型工会工作格局,促进高校工会创新治理转变。

(二)以数据运用为驱动,培育智慧治理理念与智慧技术人才队伍

智慧治理实质上是数据驱动治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在此得以最大化呈现,通过整合汇聚高校工会组织运行、职工行为与服务状况中沉淀的海量数据并进行智能计算,可以实现对高校工会工作的全域感知、决策指挥、多维研判与预测预警等治理功能。第一,高校工会管理者作为智慧工会的设计者、使用者必须树立“需求侧思维”,借助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技术,建构工会组织运行的“线上数据库”,快速全面收集体现高校职工思维特点、行为偏好、认知习惯、兴趣爱好等行为谱系的“数据印纹”,以此研判高校职工的“群体谱像”与“差异画像”,精准定位高校职工对工会服务的多样性诉求。第二,高校工会管理者要从数据的产生者转变成数据的拥有者、综合分析者,从数据的被索取者变成服务主动供给者,从智慧服务评价者转变为服务设计者、优化者,以高校职工的“多样性”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智能算法等深度学习技术,动态调整工会组织运行与服务供给模式,优化工会资源配置,精准定制工会智慧服务。第三,要通过常态化的智慧技术培训机制,提升高校工会管理者的智慧素养以及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同时增强知识团队与技术人才的专业支撑,以买入社会服务等方式,引入专家智库或者第三方公司协助完成关联数据挖掘、模拟决策、预测性建模等专业化工作,提高高校智慧工会人才队伍的大数据运用能力。

(三)以整体智治为核心,构建科学完备的高校智慧工会保障体系

智慧治理致力于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智慧工会保障体系,形成智慧治理技术与治理组织制度深度融合的“整体智治”的治理网络体系。高校智慧工会保障体系包含高校工会组织架构的改革与制度建设两大方面。在组织架构方面,要转变传统高校工会组织单向直面二级工会组织的运行机制,以智慧工会系统作为高校工会组织与职工的直接交互载体,构建形成网络化、协作化、扁平化组织架构,打破层级壁垒,达以点对点精准链接、服务职工;要在高校工会内部建立权威组织机构,明确智慧工会的领导层组成以及具体执行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高校智慧工会政策执行稳定。在智慧工会整体架构体系中,智慧工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智慧技术与高校工会业务、管理、服务、机制等各环境要素协配的前置条件。高校工会要加强智慧工会运维安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运维保障、信息安全、监督评价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在运维方面高校工会要通过建立一整套完整、规范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化责任主体,细化责任分工,强化流程意识,保障智慧工会系统的日常运行稳定;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注重高校职工个人信息保护,增强高校工会管理者数据安全意识,采用统一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等技术,加强信息过滤、隐私保护以及涉密信息管理,保障智慧工会系统的信息安全。同时要建立高校智慧工会监督评价制度,引入高校职工、智慧技术专家、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公开、在线互动、网上服务评测等,实现智慧工会的智慧监督和评价,并通过以评促建,持续推动高校智慧工会升级迭代。

(四)以最大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为重点,打造集约融合的高校智慧工会综合服务统一门户

智慧治理的核心目标与落脚点在于实现高校工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大优化。而均等、优质的工会公共服务供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是否建有一个高度集约融合的智慧工会综合服务统一门户。智慧时代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以及多媒体平台竞相存在的特性,使得建立一键通达的、高黏性的智慧服务通道变得尤为重要。这种智慧服务通道要形成“大前台+多后台”的发展模式, “大前台”表征为“一键式”的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和虚拟化办事大厅,将高校工会会员管理、政策宣传、学习培训、权益帮扶、普惠服务、工会网上办公(OA)系统等功能模块集中在同一服务平台上,方便职工从一个平台上获取所需服务。高校工会作为工会组织的微小单元,单独设计开发工会移动应用客户端(APP)的黏性优势不如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应用程序等轻量平台。在实践中,依托工会微信公众号开发统一的聚合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具有操作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受众面广的优势,给予职工更优越的沉浸式体验。“多后台”是指面向职工的统一前端后台,实质上是围绕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构建的劳动创新、宣传教育、权益维护、普惠服务等多种类型的服务平台。比如在高校职工权益维护方面,重点建设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法律服务、职工意见征求等服务平台。在普惠服务方面,建设网上技能或素质培训、职工心理关怀、职工福利自选、职工疗休养等服务平台;引入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等政府或企业所提供的优质公共资源服务等。总之,工会应用服务聚合在统一的“一键式”智慧服务端上,将整合重构工会各种要素资源,释放出智慧技术对高校工会工作的叠加倍增效用,提升工会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增强工会履职力,实现高校工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工会组织工会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数读·工会
职工书画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工会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