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的诗酒人生

2023-08-21李明泉

四川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庸东坡酿酒

□文/李明泉

闪烁人类文明天幕的众多群星中,有一束耀眼的星座,那就是用语言和情感点亮的诗歌;流淌在社会进步长河里流光溢彩的创造物中,有一种物化的壶觞,那就是激情燃烧和灵光突现的琼浆。仿佛天上的诗语与人间的酒话一旦契合,这世界就生成无数美妙的组合,把人内在的心性和智慧导入一泻千里、汪洋恣肆、歌咏不绝、生生不息的美学世界里,人生便多了些许趣味与畅想。在中国诗歌史、中华文明史上,能够把诗、酒与人生妙合无垠地演绎得荡气回肠、惊天动地的无疑是百科全书式人物——苏东坡。

展现醇厚的别样人生

苏东坡的诗酒人生,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他的诗词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甜甜的悠悠的酿味醇香,据专家统计,苏轼2723首诗中出现酒字的有450余首,348首词中出现酒意象的达112首。苏轼为何对酒情有独钟?酒,在苏轼人生全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功用?诗与酒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思因果和内在联系?

一〇五九年十月苏轼一家离开眉山坐船顺岷江出川,历经各种艰难复杂的诗酒人生。在乐山停留期间,苏轼与嘉州酒税监官郭纶有交往。三十多年后的一〇九〇年(元祐五年)秋,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送一位姓张的朋友去嘉州做太守,非常羡慕,写道:“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

一一〇〇年(元符三年)新年到来之际,有消息传来,说黄河已经重新回流到北边的河道中去了。当年东坡兄弟根据历史文献和多年的调查,以科学的方法推定黄河必然回到北边故道之中,任何其他治理黄河的方案如果违背了这个推定,可能都属于劳民伤财,但是二人主张被否决。新党上台,又把一顶治河无能的政治大帽子压在东坡兄弟头上。现在,天理昭昭,黄河重回北流故道,算是给东坡兄弟平反昭雪。于是,就在除夕前后他酿制了一种新酒“天门冬酒”。苦难快结束了,有盼头了,加上又是新年,东坡十分欢喜。他说自己酿制的就像杜子美眼里的“麹米春”酒那样,整座房子都闻得到它的香味(“天门冬熟新年喜,麹米春香并舍闻”)。东坡站起身,打开书案左侧的木箱,里面满是书稿,装着《苏氏易传》《书传》《论语说》,东坡伸出带着老年斑的瘦长左手,抚摸着它们。东坡将渡海北归了。

从老家出发到渡海北归,苏轼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触摸高贵的精神世界

苏轼的精神世界无比宽广而深厚。一〇六一年八月中旬,二十六岁的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他在撰写的五十篇命题作文中系统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施政纲领。苏轼认为,知识是判断事物和针对已有观念进行矫正的基础。他在写给曾公亮的信中说:“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乎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也。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苏轼强调矛盾双方的统一调和,即中庸,他在《中庸论下》中说:“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古之所谓中庸者,近万物之理而不过”。“近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能为,斯以为孔子、孟子之所谓乡愿也”。中庸是苏轼的渐进论主张的基础。考试后苏轼前往凤翔为官,经过西京与刘敞见面,在“石林亭”举杯对饮,喝到石头也同醉。

苏轼的旷达性格和处世方式,至今令人钦羡和感佩。一〇六二年十月,苏轼病中给子由写诗三首。子由在上年八月被任命为商州推官,知制诰王安石不肯撰写任命辞,事情就黄了。这年秋天因要照顾年老的父亲,只好放弃任命。他在诗中劝子由:“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喝酒吧,没有什么一杯酒解决不了的事情。生活在一个变化的、并非完美的世界,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平衡,苏轼对子由谈到了自己的困境,以及所应对的方法。一〇七一年七月,苏轼离开京城前往杭州,先去陈州见担任学官的子由。苏轼把子由沉稳、果敢、忠于内心的种种品德跟自己做了对比,说自己就像庄子所说的喝酒醉了摔跤的人,好在还没有受伤就醒了。到了地方闲散之地,可以安安静静过日子了。

苏轼时刻关注现实社会和黎民百姓的生活,纳入诗词抒写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好恶和审美取向。一〇九九年(元符二年)春末,东坡喝了酒,去寻找那些渐渐有些熟悉的黎族朋友。口吹葱叶的小童、符老秀才、说话尖锐的春梦婆,还有挡住去路的竹刺藤梢,以及用作指示方向的牛粪(矢),黎族人民的生活内容进入他的诗中。此时他半醒半醉,没有醉到径自酣睡,但是诗神却在身边。东坡走在陌生的土地上,但那土地上的人瞬间就成朋友和亲人。

苏轼同人交往不设防的亲近态度和与人为亲的境界让人不禁感慨系之。苏轼在尉氏县驿馆里遇到大雪,他与一个陌生人饮酒。陌生人长得面色苍黑,喝酒狂放,举杯即尽,二人喝了一宿。天亮挥手作别而去,苏轼发现,竟然不知道对方高姓大名。这一晚与陌生黑面人的酒聚,可见出苏轼的酒中情趣和人性奇异。这在今天,简直是奇遇似的天方夜谭。

苏轼的天性是上苍赐予的,是先贤育化的,也是大自然沁润的。在大自然面前,苏轼的天性最为自由而欢畅。一〇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探花使争相传报:杭州吉祥寺牡丹大开,游人如织。寺僧守璘的牡丹最好,数量上千株,入品者数百株。乐声妙曼而出,苏轼便挪不动步子了。花前摆开了筵席,金盘盛放着花朵,苏轼拈得一朵,戴在头上。酒也上来了,太守、苏轼、当地缙绅名流一共五十三人,皆簪花而饮。这一年,苏轼三十七岁,簪花时,他不由得想到,我老了,戴花并不觉得难为情;但是花一定很难为情吧,因为花插在一个老人的头上,可能不愿意。化身为花的心理活动,是苏轼人生哲学的一个境界,万物平等。一个人天性的释放和无拘无束的流露,不做作不矫情不看他人眼色,这是何等的个性舒展与跅弛豪纵啊!

传布广博的文明样式

苏轼在《既醉备五福论》一文中说酒有五福:“君子万年”,长寿之福;“介尔景福”,富贵之福;“家室之壶”,康宁之福;“高明有融”,好德之福;“高朗令终”,善终之福。苏轼眼中的酒成了中华福文化的要义和精髓。

酿酒技艺是人类的独有创造。一部中华酒文化史,可以说折射出中华文明进步和惠泽民众的历史。酒为琼浆需好水。苏轼看到在湖北宜昌西北三十里石鼻山下有一股能吐出月色一样的涎水,泉水跌落江中,激起浪花,呈深碧之色。他说这种经历千难万险形成的水,“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这神奇的水,不单单能够煮出好茶来,如果用它酿酒,也许会独步天下。

苏轼对酿酒品酒很有研究,在儋耳饮酒时,酒有两种,一种是他自酿的酒,一种是黎族朋友带来的“小酒”。“小酒”属于快速酿成的酒,是生黎(住在偏远山洞、不征集徭役赋税者为生黎)的酿酒之法。不用麹蘖,而是把一种叫严树的皮叶捣碎,用清水浸泡,与酿酒的粳米和在一起,几天后就酿成酒了。另外,取石榴花叶与粳米同酿,也可以制成“小酒”。东坡把两种酒合入一樽,分而饮之。苏轼兄弟与崔度贤良饮酒,喝了一款福建“赤如丹”红酒。有材料说“广、闽所酿酒谓之红酒,其色殆类胭脂”,这种像胭脂一样的红酒,据说唐代就有,李贺诗说小槽出酒了,一滴一滴地滴下来,红红的,像一颗一颗的珍珠。

酒液点亮诗词想象激情,艺术升华文明形态空间。诗与酒有如鸟之两翼飞旋在民族追求幸福生活的浩瀚天空,绚丽夺目,自由翱翔。苏轼爱酒、酿酒、品酒、咏酒,深谙其中三昧,他笔下的酒诗成了他人生的乐趣和知己。一次,有个叫苏自之的人给他送来酒。他写了一首长诗《谢苏自之惠酒》,把那些在酒历史上留下种种典故的高姓大名,一一罗列出来:庄子、韩愈、徐邈、阮籍、毕卓、刘伶、杜甫以及八仙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这个“酒神榜”仿佛编织成文明的璀璨星幕。

苏轼饮酒率性而为,诗性勃发。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酣畅淋漓地表达酒后新奇想象力:“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从躺着观察的角度来看,酒后不能支,显然是醉了。水波本来是摇荡着的,但是因苏轼躺在水波之上,水波因与苏轼浑然一体而不动,山就相对晃动起来了,风驱动的船,或者说风行如船,真的如同月亮一起在徘徊呢。酒,似乎专门给苏轼的诗歌灵感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平时是不开的,一端起酒盏,就听得“吱——”的一声,门开了。饮酒如此,作诗如此,当属东坡。

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写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从酒文化来阅读东坡,却别有滋味,值得细品。

猜你喜欢

中庸东坡酿酒
中庸自明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酿酒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