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保支付健康率导向下福建省中医药产业SWOT分析 *

2023-08-20郑金华何玉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中药材福建省中医药

郑金华 何玉婷

(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福建 漳州 363000;2.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李玲教授提出“医保支付健康率”,即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模式。该模式向全国推广后,将使当前医药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中医药因其治未病、整体观、价廉易推广等优势,将在该模式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医保支付健康率导向下,福建省中医药产业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医保支付健康率”的视角下,采用SWOT 工具对福建省中医药产业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维度的分析,进而提出发展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1 医保支付健康率的内涵与要求

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我国于2015年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措施有: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该轮改革未明显降低医疗总费用,药品费用、医疗服务费用“此消彼长”。在按服务收费的体系下只控制某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并不是控费的有效方法。在此背景下,三明市迫于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压力,开展了系统改革,打破办医的行政界限,整合医疗服务体系,招标采购去除价格虚高的医药产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实行医生院长目标年薪制,三保合一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当前三明市医改已从最初的“建机制、堵浪费、调结构、增效益”阶段转入现在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组建总医院为载体,采取医保基金“定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的措施,医防并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总医院,总医院尽可能保证居民健康才能结余更多的钱,从而激励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以健康为中心,以老百姓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为依归[1]。这是医保支付健康率的内涵。

医保支付健康率趋势下,要求医疗从“重治疗、轻预防”转向“预防为主,医防并重”,从“大处方”“过度医疗”转向“少用药”“适度医疗”。而中医药有“治未病”优势,在疾病预防、慢病防治、养生保健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价廉,适宜技术易推广,与“医保支付健康率”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国家大势。

2 福建省中医药产业SWOT分析

在医保支付健康率趋势下,各项利好政策出台,中医药产业迎来历史机遇。福建省中医药产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本文利用SWOT 工具,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展开讨论。

2.1 优势

2.1.1 中医药氛围浓厚《黄帝内经》主张“上医治未病”。对于现代社会大量亚健康、慢性病、老龄化的状况,中医药是理想的健康管理方式。人群的健康素质提升,正是当前医改的依归。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思维,中医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比西医更有办法,复方治疗的效果更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2]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调查[3]表明,2020 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达94.2%、阅读率达92.6%、信任率达92.9%、行动率达62.2%,中国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达到了20.7%。可见全社会已初步形成信任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2.1.2 中医药资源丰富据统计[4],目前全省中成药生产企业30家,生产胶囊、片剂等剂型;中药饮片企业26家,涉及传统饮片、颗粒饮片等多种剂型。2020 年全省中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9亿元,增长12%;实现营业利润34 亿元,增长24%。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78.1 万亩,以“福九味”为代表的特色药材种植面积约30 万亩。药用动植物种类达2400种以上[5]。已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约20个,黑熊种源繁殖基地4个[6]。

2.1.3 中药品牌知名度高福建省主要的中药生产企业有30多家,其中漳州片仔癀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进入全国中药产业50强,片仔癀、八宝丹、老范志万应神曲、灵源万应茶饼等一批名药享誉海内外[7]。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知名中药企业初步形成龙头效应。

2.1.4 闽台合作前景广阔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闽台中医药文化同根同脉、互补互通[8]。福建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中国台湾地区在中药种植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技术上拥有国际水准,但自身种植有限,须大量依赖进口[9],从福建省进口是最为便利的。因此,闽台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中药材资源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医药产业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 劣势

2.2.1 中医药产业规模有限中医机构与中医药从业者未形成规模优势。统计[3]显示,2020 年医疗卫生机构中,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2 355 个,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7.1%。全国中医类床位数为1 432 900 张,占全国总床位数的15.7%。全国中医药人员占全国医药人员的比例达17.4%。以上数据比2019 年均有增长,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在提高,但从占比来看,还远不能与西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相提并论。

2017 年,福建省全省规模以上的医药生产企业1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4.0 亿[10]。其中,7 个子行业中,中成药、中药饮片产值位列第3、第5,产值分别为75.6亿元、37.0 亿元,占比分别为18.7%、9.2%。与中药大省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2.2.2 产业集聚不足已初步形成以闽西北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福州、南平为主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集群,以福建承天金岭药业、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福州)、福建青松股份、福建西岸生物科技等集中药饮片种植、生产、销售、使用于一体的中药饮片企业集群[6]。但依然存在产业集聚不足,流于中药企业的空间聚集形式,而不重视产业聚集的内在机制建立,没有对中药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企业间竞争合作的良性机制[7]。

2.2.3 中医药教育积淀不足省内设置有福建中医药大学以及若干所医学院校,构建了中医药类中高本硕博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组建各级中药科研平台71个,其中省部级以上中药科研平台50个[6]。但本省中医药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相比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学术积累不足,人才积淀不够,为中医药行业输送的人才数量与层次均有待提高。毕业生在行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在中医药人才的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方面有待更好的衔接。在中高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贯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2.3 机会

2.3.1 中医药政策红利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福建省也出台了配套政策。这些政策不断释放中医药发展红利,为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中医药振兴、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发展机遇。

其中,《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从支付政策层面,确保了中医药在医保支付健康率导向下的重要地位。

2.3.2 中医药需求进一步提升我国与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抗疫方剂被多国借鉴使用[11]。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药材、饮片、中成药出口变得更加顺利。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中医”领域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医APP、公众号、服务号、中医保健品销售平台不断涌现[12],中医药进一步渗透到老百姓的疾病防治、慢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日常生活中,中医药产品与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2.4 威胁

2.4.1 中医药人才缺口大医疗机构普遍设置了中医门诊,但中医门诊存在“冷热”两极分化的现象,老百姓信任“名老中医”“专家门诊”。究其原因,中医是经验科学,需要“传承”“师承”,而当前院校教育批量培养出来的中医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诊疗服务的需求。该如何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药饮片炮制方面,有经验的炮制工人不足。中药材种植方面,毕业生对“药农”岗位的就业意愿不高,使得中药材种植以农民为主,技术力量不足。中医药人才尤其是有经验的高层次人才缺口大,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4.2 中医药扶持政策倾斜不足中医药医保支付虽有政策引导,但倾斜力度不足,一些治未病、疾病康复等中医药项目尚未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结算未完全建立[13],部分中医治疗项目价格还不尽合理。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改革中,如何细化落实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医保结算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康复、慢病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效果优势,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3 福建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在医保支付健康率的导向下,福建省中医药产业应采取哪些对策,以更紧密地推进健康为中心的医改进程?总结为以下5点。

3.1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落实、落细已有的政策,继续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促进福建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4]。在中医药氛围浓厚、中医药需求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加大医保支付倾斜力度,将治未病、疾病康复等中医药项目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老百姓健康水平,最终降低全社会医疗负担。

3.2 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扶持中药行业骨干企业,推进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用好品牌效应,支持片仔癀、八宝丹、益安宁丸等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培育形成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同溢堂药业等一批中药行业龙头企业[4]。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促进其上游、下游产业的合理规划,不断壮大中药产业规模。

3.3 加快产业集聚通过中药龙头企业引领来规划产业集群,对产业上下游合理布局,形成企业间竞争合作的良好机制。加快建设闽产道地药材和优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支持建设南少林药业、天人药业、承天药业等畲药加工基地。推动传统优势中药产品的海外认证,加强闽港澳台中医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开发特殊医用食品、械字号产品、中药日化产品、中药功能性食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加快中药产业集聚,延伸拓展产业链。

3.4 深化闽台产业合作发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多平台作用,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区、产业园区、药材市场集散地等,举办产业对接洽谈活动,在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和中成药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两岸中医药高校的师生交流平台,互派学者、学生,鼓励省内高校师生赴台学习、交流、合作,并促进成果转化。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人才缺口大,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应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14],中医药教育“应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初步建立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中高本硕博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

猜你喜欢

中药材福建省中医药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