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期间生物力学理论指导下关于振腹推拿标准化教学的探索 *

2023-08-20杨靖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运动学手法考核

耿 楠 吴 凡 杨靖颐 王 康 沈 潜※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科,北京 100078;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代替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是根本,医学教育同样面临着疫情的“大考”[1,2]。中医药学科专业性强,且包含针灸、推拿等大量理论和实践一体的课程,由于疫情暴发,建立完善的线上教学模式势在必行[3,4]。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终端设备的迅速迭代,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支撑;各种线上平台的出现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推拿手法——振腹法的操作特点,探讨推拿学线上教学具体操作方式;根据运动学测试方法对振腹法的操作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在振腹法操作特征的生物力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考核、教学评价及学习效果;讨论线上教学方式实施对学生的帮助与不足,为进一步实施推拿学线上教学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

1 振腹法的临床教学研究进展

振腹法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脏腑疾病的手法,以掌振法最为常用,具有高频率、低幅度、压力适中的特点[5]。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推拿手法测量和测试方法的增多,科研人员开始运用新型测试方法对振法进行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并且有了初步的探讨和认识[6-8]。同时振法治疗疾病效果显著,所以临床上用此手法治疗病种也较多。

2 振腹法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

推拿学是中医学中极具特色,且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9]。然而,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和方法忽视了与推拿学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10],特别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不能较为精准地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操作指导。在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实现基础医学教育为临床专业服务的目的较为困难。掌振法属于推拿手法的一种,操作性强,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脏腑疾病的手法。根据该手法操作特点需要,运用运动学测试方法对掌振法操作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完善理论基础,更加科学规范地应用于临床教学。

3 振腹法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认识及操作特征

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包括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运动学参数包括时间参数(时刻、时间、频率)、空间参数(路程、位移、角位移)、时空参数(速度、速率、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动力学参数包括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矩、动量、动量矩、冲量、冲量矩、功。运动生物力学现阶段与医学联系密切,特别是中医学。在推拿、气功、骨骼力学、生物软组织等项目的研究中已形成自身的特色。

罗建等[11]从推拿手法的操作时间、频率与治疗疾病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推拿手法用力的大小、方向、运行轨迹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手法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规律和原理,为手法量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对振法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较早的是1989 年王国才等[12]根据推拿手法力学信息测录系统采用动态波形图记录,将振法运动分为平直型和起伏型动态波形图2 种,为振法的运动轨迹提供客观依据。并通过肌电图研究得出:振动加力阶段的主动肌是前臂的屈腕肌群,其对抗肌是前臂的伸腕肌群;并且振法的振动频率与腕关节的生理功能相关,频率应在每秒11 次。付国兵等[13]认为振法的振动频率应该在每分钟300~400 次,并且应该持续操作15 min。余顺年等[14]建立一种X、Y、Z 坐标轴体系以分析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认为振法的完成需要3 个自由度,其中沿X、Y 轴方向移动为空载换位,振幅小而均匀,Z轴方向为施力方向。

在当今,中医推拿手法与运动生物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更多的是利用动态捕捉系统单一测量推拿手法的发力大小、操作频率、操作轨迹等。高速红外运动捕捉测试系统是一种很重要的实验设备,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4 振腹法操作特征数字标准化教学探索

4.1 教学设计与实施疫情前,由于手法的技能特性,临床受教学生数量较多,学生难以全方位观察教师的手法演示,对于理解手法的发力原则、操作特征等不易掌握。一名教师演示手法时,合适观摩的学生数量最多在5 人左右,其余学生视角偏离较大,易形成观察误差,对手法操作细节难以把控。目前的手法训练,采取每组2 人,互相练习的模式,任教教师需要每组逐一进行细化教学与动作纠正。但由于每班学生在30人左右,分组太多,平均每组学生得到教师指导时间甚少,学生对于手法的模仿与训练易出现偏差,导致了学生在手法训练时,效率较为低下。

本课题前期研究[15]中,将运动学与振腹推拿手法相结合进行分析,采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对此手法的操作特征进行研究、剖析,得出该手法振动频率具有一定的运动学规律,每分钟300~400次。疫情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科教师根据所得振腹法操作特征对此手法进行线上讲解,将振动频率、幅度、时间采用数字化表达模式进行剖析,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操作。

4.2 教学考核与评价疫情前的振腹推拿手法实操课程采取逐一考核的方式,即2~3名教师对每名学生的手法操作进行打分,取平均分。每名学生完成考试时间需要5~10 min。此方案已为效率最高的考核方式,但仍然费时费力。手法的考核标准方面,只能由考核教师采取动作要领打分的方式,即学生做,教师看,然后给分。但是振腹手法的操作要素还包括频率、时间、幅度等,只是通过教师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对于手法考核的参数标准,难以做到精确量化。综上,振腹推拿手法实操技能的教学、考核应当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准确度与实施效率。

疫情期间,教师进行线上手法讲解及演示后,学生线上练习,以手法操作视频形式上传至指导教师处,然后逐一纠正、考核评价。疫情后逐渐放开线下教学标准,将所得振腹法的参数输入振腹考核仪中,拟应用振腹推拿手法模拟仪考核。手法实操课程上,在模拟仪中输入指导教师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振动时间参数,多角度展示推拿手法,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动作,提高学生对振腹推拿手法的理解。借助运动生物力学数字表达技术,实现对学生练习手法的实时纠正与反馈,建立标准化的手法考核评分,以及提升练习、考核环节的精准性,最终加强推拿手法技能的教学效率,加强振腹推拿手法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相结合,促进中医推拿技能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中医推拿理论和实践传承提供信息化手段。

5 小结

面向“十三五”中医专业教学实践研究要求,着眼前沿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推拿技能教学相结合。2017 年6 月,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16]中指出:到2020 年,构建更加符合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特点的研究模式和技术体系,提出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并提出中医药大数据技术、新型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前沿技术等重点任务。本团队结合推拿领域教学实践需求提出本课题,着眼于前沿科学技术与中医推拿技能教学相结合,主要研究运动生物力学数字化表达技术在推拿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技术对振腹推拿手法操作特征进行分析,精准捕捉动作数据,不断调整优化振腹推拿手法教学动作的标准化模型。

线上教学亦有缺点,由于疫情暴发,教学资源欠缺或不匹配,教师和学生对于线上教学均未完全适应,使网络教学并不能完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都从课堂教学时期的70%~90%降到了50%~70%,且与理论知识相比,实践技能的网络学习效果更差[17]。但线上教学是必然趋势,而且将逐渐成型,更加专业化。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知识与中医振腹推拿手法相结合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改进以往“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将手法操作的“经验之谈”转化为可以进行力学量化的一系列指标,并最终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法。如此初学者才能将这种经验型的手法领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促使推拿手法传承、创新。未来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中医推拿手法教学新模式,完善中医推拿教学体系;推动建立振腹推拿手法教学的标准化操作模型,统一振腹推拿手法教学标准;提高手法考核效率、精确手法考核标准;实现振腹推拿手法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学手法考核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内部考核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七步洗手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LBI解模糊算法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