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8-20申宏伟杨军崔向前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原盐产业链化工

*申宏伟 杨军 崔向前

(1.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 312369 2.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 312369)

引言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盐,总产量为20000万吨。当前国际竞争形势严峻,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面临重要的过渡期。在国家化工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下,以角逐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发展契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大国。目前国内盐化工产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发展期,受制于核心技术和替代产业连续匮乏的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量,国内盐化工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释放新兴产品的发展潜力不足。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低碳经济,我国盐化工产业面临重要的转型发展期,未来盐化工产业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核心驱动下,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链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1.盐化工的定义

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在化学工业上有众多的用途,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有“化学工业之母”的称号。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通过产品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可以加工成氯酸钠、纯碱、烧碱、氯气、金属钠等,被广泛应用于下游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能源等领域。氯气在化工氧化还原反应中可用作强氧化剂,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可直接用于漂白、杀菌、消毒等,在工业上用于生产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盐化工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密集等特性。

2.我国盐资源分布状况

(1)盐类的分类和生产

我国原盐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制盐历史悠久,根据盐类生产方式和来源可以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三大盐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开发海盐最早的国家,海水资源丰富,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盐资源。海水中的总盐度为3.5%,浓度为3.5波美度,即1000克海水中含盐量为35克。我国海盐生产可以追溯到洪荒时代,主要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通过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在日照下蒸发水蒸气析出固体氯化钠即为原盐,经过一系列提纯结晶工艺而制成的盐。井盐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我国矿井盐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主要是以开采埋藏于地下几十米至几千米的岩盐或地下天然液体卤水为原料,经过真空制盐工艺而制成的盐类,开采方式主要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工序[1]。湖盐是开采盐湖中的盐类物质而生产的盐,大多以天然湖盐为原料。

(2)盐类资源的分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1995年探明盐矿储量3824亿吨,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西北地区。全国现有23个省市区产盐,其中沿海1O个省市区生产海盐,中西部和东部11个省市区生产井矿盐,西部5个省市区生产湖盐。我国盐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全国盐资源量在6.2万亿吨以上。据统计海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井盐、湖盐、岩盐总产量约占30%。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地区在渤海湾,据统计出自渤海湾地区的盐产量占全国的70%,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矿井盐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以及江苏、甘肃、青海等地区,其中四川是国内矿井盐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生产历史悠久,有“盐都”的称号。青海是我国盐湖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储量约为3000多亿吨。

3.盐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1)盐化工供需现状

①我国盐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盐化工产品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受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内对原盐的市场需求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盐业协会数据统计,2007年到2021年我国原盐产量由5976万吨增长至12000万吨,平均年增长3.59%,居世界第1位。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我国原盐产能最高,矿井盐次之。2022年中国盐化工市场的规模约为4600亿元,东部沿海地区制盐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0%,在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中,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四省市产量占全国海盐产量的9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的盐生产大国,以“两碱”(纯碱、烧碱)的发展拉动盐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纯碱产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纯碱生产大国;随着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五年来烧碱产能翻一番,消费量已经超过纯碱,成为第一大盐化工行业。

②消费结构。中国是全球盐化工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原盐是两碱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国内“两碱”工业盐约占原盐消费总量的73%,食用盐为16%,其它用盐为11%[2]。两碱工业盐是原盐消费量的主要消费,纯碱在我国已有8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我国化工行业中的优势行业,而烧碱最早用于肥皂的制造,逐渐扩大到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根据纯碱产能的变化及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纯碱和氯碱行业为龙头,盐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盐化工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密集。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盐消费结构主要体现在两碱工业耗盐比例过大,工业盐行业消费量主要分布在国内两碱工业及食品工业较为集中的华中、华东及西部地区。国内食用盐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目前全国注册制盐企业约290家。

(2)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从我国盐化工产业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国内盐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相关企业大部分建立在原盐资源丰富的地区。盐化工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带动盐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原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定,规范盐化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3]。依托国内丰富的原盐资源优势,延伸盐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盐化工产业工业园区,带动盐化工及一批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和医药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有特色盐化工产业经济园。通过各产业链的相互协同运作,在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产业产能,从而带动盐化工产业集群发展。

绿色循环发展。国内盐化工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推动着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扩大,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下,盐化工产业面临新一轮的“绿色”转型,在盐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存在的污染问题,必须把握融入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契机,依据“功能分区,项目分类”的原则,加快盐穴储能、碳钙循环利用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项目落地,总体规划设计盐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功能,推动制盐与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整体设计打造最优生产体系,着力发展全产业链绿色循环经济。

精细化工发展。未来盐化工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产业集群式发展趋势将延长现有的产业链条,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创新,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发展规模,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盐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对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必须构建以盐业为龙头、两碱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医疗化工、高分子化工多元发展的格局,使得盐化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更加具有竞争优势[4]。

4.盐化工产业的对策研究

(1)加强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管控,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盐化工企业主要依靠天然的盐资源而建立特色优势产业,需要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带动盐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执行环保政策规定,根据国家要求对其投资资产、技术工艺、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专业的评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盐化工企业,综合评定企业原料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原料,严格控制盐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我国盐化工企业的质量和生产水平。

(2)把淘汰制运用于我国盐化工产业

在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下,最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氯碱行业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根据盐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深入探讨盐化工行业准入、落后产能淘汰、清洁生产、安全、环保等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政策及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组织专家对盐化工产业的产能、资源回收利用进行综合评估,依据其对企业的产能设置要求,将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企业进行淘汰[5]。

(3)加强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扩大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盐化工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而烧碱、纯碱和液氯是国内盐化工产业的基础产品,已基本形成了以氯碱为龙头、氯碱深加工和食用盐生产并存的盐化工产业发展格局。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盐化工产业未来发展将延长现有产业链,精细化工的发展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进行深加工,将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相结合,形成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为发展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6]。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利用沿江、沿海开发契机,生产盐和盐卤资源,将之加工成纯碱、烧碱、盐酸、氯化钠等化工原料,做大做强品牌,同时积极关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高效的生产结构[7]。

(4)加强“产学研”协作,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对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搭建高校与盐化工企业合作的桥梁,推动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紧密协作。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原料,高技术创新人才是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在全球创新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做好盐化工产业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落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把握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聚焦人才强企、搭建岗位成才平台,在高校中设置有关盐化工产业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为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培养高端技术人才[8]。支持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科技领军人才和符合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精尖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夯实盐化工产业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建立高等院校、园区、重点企业自建或共建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

5.结束语

欧美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其制盐工业处于领先地位。盐化工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盐化工产业链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发展期,应立足国内资源、存量资产和区域市场三大优势,把握国民经济改革创新的契机,以发展盐化工、氯碱深加工产品为主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现有企业技术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加强高端化工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培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盐化工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原盐产业链化工
2022年1—2月我国原盐进出口情况
2022年上半年我国原盐进口量增加
2022年1—4月我国原盐进出口情况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