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手风琴音乐作品演奏方法探析
——《花儿与少年》和《冬季素描》为例

2023-08-19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连音双音触键

曹 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手风琴是奥地利人基米尔·达米尔在1829 年发明并制作的,有键盘式、键钮式(巴扬)两种类型。在中国普及键盘式,在欧洲国家较为流行的则是键钮式。手风琴是和声乐器,既可奏出旋律,也可奏和声及各种节奏。1950 年沈阳音乐学院在我国高校第一次开设了手风琴专业,张子敏担任教师。从5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音乐院校、师范院校、艺术系也相继设置了手风琴专业,使手风琴教育开始向专业化发展,但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师资水平不高,缺乏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导致手风琴的教学和演奏水平十分有限[1]。由于手风琴既能独奏又能伴奏,既有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又便于携带,因此,许多有钢琴演奏基础的人甚至是专业钢琴演奏家都转行拉起了手风琴,业余学习手风琴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各种音乐教育机构都逐渐设了手风琴课程,一批青年演奏家崭露头角。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利普斯、谢苗诺夫、斯卡里亚廖夫等国际知名手风琴家相继出现在中国的讲台与舞台上,中国手风琴专业院校的师生们不仅现场欣赏到了世界一流的演奏盛宴,也开始了对国内的手风琴演奏和教学现状冷静地反思。中国手风琴专业教育也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追求与探索。例如音乐家李遇秋的手风琴作品集《天女散花》,正是这一阶段中国手风琴乐曲创作的代表作,该曲集现代的作曲手法和中国民族风格于一体[2]。

俄罗斯的手风琴水平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其民族乐器就是手风琴,相当于中国的二胡、琵琶。19 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俄罗斯,逐渐涌现了一些高水平的手风琴演奏家,手风琴教学和创作水平也居于世界最前列,表演者们可以演奏专门为手风琴创作的乐曲。手风琴的出色表现也打动了一些著名音乐家,如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就曾在他的交响乐中使用了手风琴。1920—1948年,手风琴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和音乐学院手风琴(巴扬)专业的设立,大大提升了俄罗斯手风琴演奏水平,也掀起了手风琴艺术普及的热潮。所以,俄罗斯在手风琴领域的发展是遥遥领先的,俄罗斯所有的音乐学院都有手风琴专业,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会拉手风琴的爱好者,这件乐器通过一代又一代地发展,已经悄然地、巧妙地融入了俄罗斯整个民族当中[3]。

一、中国手风琴作品——《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源自青海民歌《四季歌》,是20世纪50 年代作曲家先生吕冰改编的一首歌舞曲,是流行于青藏、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山歌歌种[4]。中国民歌多为五声音阶,那么针对手风琴这种国外传入的乐器所进行的音乐作品创作,应该怎么样保持这种民族音乐特色呢?音乐界一度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吕冰先生对怎样进行民歌配置和声是颇有造诣的,他注重各声部的合理进行,外声部(特别是低音声部)都有相对独立的线条,从听觉上感受到和声色彩的变化,但与旋律的风格又保持和谐统一,这需要极高的音乐创作水准。吕冰先生创作的《花儿与少年》全曲分A+B+A′三部分是复三部曲式结构,A 乐段是较为活泼的快板,B乐段转为舒缓如歌的行板,节拍上也由A 段的两拍改为三拍,A′段又回到A 段主题旋律与乐思,并将其延续发展。A 段整段多为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活泼明快的曲调表达出一种热情、喜悦、欢快的情绪。《花儿与少年》的手风琴改编曲在编写过程中选择了B 羽调式,是典型的中国五声调式。羽调式与欢快节奏形式相结合的编曲方式难得一见,但是对于这部作品来讲,却是其点睛之笔。纵观《花儿与少年》全曲,我们不由得赞叹吕冰先生的音乐创作水平以及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热忱,此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北地区民歌特色,有力地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5]。

谱例1:

谱例1 引子中,准确地运用五声调式特征表现“花儿”的民歌特点,用手风琴奏出高亢、悠扬动听的山歌曲调。在演奏时,右手触键柔韧些,贴着键面,注意自由的律动感,手指应极其连贯地转移衔接,同时,风箱要在f 力度上充满气,控制好气息,拉出起伏的旋律。根据谱面的提示,体会第5 小节渐慢的处理。既保留了明快的情绪基调,同时还表达了悠长婉转且略带忧伤的情感特征,引子呈现了一幅广阔的高原美景。顿音也称断音、跳音。它也是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法之一,并且同连音一样,在手风琴基础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连音相反的是,它表示的是音与音之间互相断开,谱例1 中的6-7 小节强调点与点之间的弹跳性,使奏出的音响轻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顿音强调手指触键的弹跳性与间断性。它要求弹奏者手指触键的速度要快,再借助于反弹力,迅速把声音切断,使触键和离键动作一次性完成,然后再进行第二个和弦音的弹奏。简单地说,后指要在前指离键后再下键,使前后和弦两组音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这就要求各手指触键时值要短、离键要快,这样弹奏出声音才整齐、结实,短促有力而富有弹性。

谱例2:

谱例2 中,主题旋律重复之前的A 部,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结束于羽音,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于低于前句八度的羽音。与之前小节相呼应。体现出花儿其中的一种“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特点。演奏此段时左手伴奏要求轻巧、简洁、富于弹性,风箱要绷紧,及时调整气息,在重复的音乐材料上做出适当的力度对比。右手触键多用指尖,旋律线条做非连音处理,非连音同连音、断音一样,是音乐里最常见的旋律表现形式。连点是连音与顿音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在手风琴的演奏中,非连音弹奏法具有可塑性,它甚至比连音、断音的作用更大,是手风琴演奏中最常见的演奏法。非连音训练可以使习琴者切身领会到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感觉。训练手指在“连”与“断”之间灵活的控制能力,捕捉非连音带有颗粒性却又均匀流畅的音响效果,更好地控制相关肌肉的伸缩协调能力,使手指的演奏达到更为细腻的表现高度。例如谱例2 中左手的演奏,非连音演奏时以手指运动为主,它强调手指的间断性与连贯性的相对。下键后手指要保持放松,前后音起,下键交替同时进行,使前后音与音之间有一个很小的间隙,声音干净、清晰而富有颗粒感。此外,要注意的是连音的音与音之间虽有缝隙,没有连贯,但它不是孤立的单个音、习琴者在演奏时要注意正确分句,把手的敏感度和稳定的旋律感结合起来。与顿音类似,非连音的技巧大致包括手指非连音、手腕非连音两种。手指非连音适用于各种速度类型的单音场合。演奏时应以手指的运动为主,掌指关节为发力点,把力量集中在指尖,并通过手指的转换,进行力量的转换,使奏出的每一个音都清楚、流畅。此外,各手指指尖接触琴键的面积稍大,做触、离键动作时手指在琴键上停留的时间较长,离键后几乎感觉不到反弹力。最后,要注意触、离键弹奏的深度要到好处,不要过分用力也不要过分虚弱,声音以圆润、松弛、饱满为标准,要迅速有弹性,指尖弹至琴底后立即放松。当手腕“松弛度”越高时,习琴者对于手腕力量的运用越恰当,动作就会更加迅速,演奏和弦音的频率也会越准确。演奏出清晰流畅节奏明快的旋律,使之音乐呈现活泼生动的特点。手风琴的特点在男女对唱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右手的伴奏部分不再是伴奏音型的分解和弦,而是一个五度内的主和弦伴奏,音乐的展开以节奏的变化为内在的推动力。在第26 小节和第28小节的衔接处做好后边情绪变化的铺垫。演奏第26 小节时要使速度逐渐调整至3/8 拍。演奏时,注意风箱的控制和设计,气息要均匀,分句要明确。38小节中附点节奏型的固定搭配使用,使听觉效果更加协和稳定。

二、俄罗斯手风琴作品——《冬季素描》

俄罗斯作曲家安纳托利·伊凡诺维奇·库夏科夫创作的《冬季素描》共分为《窗上的冰花》《三套马车》《围坐在一起歌唱》《北风》《古老的俄罗斯叙事诗》和《节日欢歌》六个乐章,采用复调式作曲方式,每个乐章根据不同的标题内容描绘不同的场景,根据音乐场景的描绘,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演奏技巧[6](如图1)。

图1 《窗上的冰花》单三部曲式

《窗上的冰花》是《冬季素描》的第一章开篇。这一章是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如上图1 所示,A 部乐曲开头以行板的速度、以弱起的力度以轻松的心情带入,主题旋律线条是以小七度的音程从高音部到低音部的走向,使聆听者恍惚间坐在屋中,静静地望着窗外。A 部分的节奏相对缓慢,主要采用手风琴的高八度单排双簧音。将人们带入空洞悠扬的冰雪世外桃源,奠定了整个乐章的基调。B 部分采用了卡农的作曲技法,利用手风琴的特色逐步变化音调以及音响上的调整,使全曲达到第一个小高潮,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乐段的连接部分运用复调手法来加强节奏、提高情感渲染、突出主题色彩,要求演奏者需要充分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变化[7]。

谱例3:

结合谱例3,连音是音与音之间没有间隙、使此圆滑连贯地演奏出旋律中每一个音。连音是手风琴演奏弹法之一,是表达音乐的主要形式,往往贯穿于整首乐曲之中、音乐的表达基本上离不开连音与断音的音响组合。直接关系到旋律演奏的优劣和音乐表现力的完美实现。连音演奏是学习手风琴各类技巧的基础,是开启手风琴演奏艺术大门的钥匙。习琴者在弹奏连音时,首先要在正确的手形和触键的基础上,保持手指落键的连贯性,使弧线两端两个不同的音圆滑、连贯地奏出而不能发生重叠。就习琴者每个音的触键力度保持相同,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不要马上离开琴,要保留一点力量在琴键上,前一手指离键的同时,后一手指应随即下键,这时力量由第一指转移到第二指来,也就是前一音演奏的时值要延长到第二个音下键时才最终完成,并且在第二个音发音时,第一个音的按键手指应迅速抬起、使音与音之间没有间隙。这样奏出的旋律线条流畅而连贯,给人一种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感觉,充分体现出清晰、柔美的音色。在谱例3 这段应采用很弱、很柔的演奏力度及行板的速度。应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有所变化,如随旋律的上行、升高和力度的渐强而加快,随着旋律的下行降低和力度的渐弱而减慢,左手不按低音键钮,在推拉风箱的同时,手掌像招手一样地来努力产生颤音效果。“揉风箱”(又称颤风箱)的奏法把俄罗斯美景的旋律完美的演绎出来、再加上单簧管变音器描绘的意境,让人们能够在音乐的渲染下得到心灵的舒缓和解放,为听众们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

谱例4:

谱例4 中,手指触键的方法适合快速双音的演奏。它强调乐句演奏的整体感和旋律感,要求习琴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获得最佳的演奏效果。双音能够训练习琴者双指触键、离键的协调性和同步性,使习琴者逐渐学会如何去保持音色的平衡和均匀的力度,使双音的弹奏效果整齐、干净、乐句完整。此外,双音练习对手指的独立性帮助也很大,单音训练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双音训练得以解决。B 部分以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进入,右手旋律在中声部持续徘徊,配以左手低声部的三十二分音,并连续的强弱音量的变化,既要保持高音的不断,又要演奏下方的旋律进行。演奏中要克服各左手双音手指力度不均的弱点。例如,4、5 指独立性差,单独训练时效果可能不会太好,但用训练六度的办法练习4、5 指这样可以加上1 指、2 指的支撑,逐渐帮助4 指、5 指建立独立性。因此,演奏者要努力掌握双音的弹奏技巧,学会用听觉去检验并及时调整演奏的效果,以提高手指的协调性、独立性。双音在手风琴左手键盘上演奏起来相对困难,尤其当习琴者加快速度演奏时更为困难。因为双音的演奏基本都是手指动作,两个手指同时触键又容易使肌肉紧张,这对习琴者手型和手指的动作要求很严格。注意换手指动作中的松弛的状态,在迅速换指后,五指要迅速恢复到自然状态。在换指过程中,要使五指处于自然弯曲状态。注意体会某一指下键时其他手指的放松的感觉。风箱要平稳运行,使手指和风箱转换不影响到音阶均匀流畅的演奏[8]。

双音的触键方法和单音相同,习琴者要注意以下动作要领,习琴者要认清双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并确定好指法;习琴者要搭好手部架子,以手指的第一关节作为支点,将手臂的重量集中在指尖,保持掌关节和手腕的放松;习琴者在触键后要把肩以下的重量下垂,以手指指尖支撑住整个右臂的重量,随后手臂带动手指离开琴键;习琴者要注意保持双指起落的一致,触键的力度要均衡,避免由于手指长短、粗细不一而导致两个音先后发响或强弱不匀,以及下键后手指未站稳而过早离键,保证奏出的声音饱满并富有感染力;习琴者应在掌心留下充足的空间,使换指进行得轻松自如。

三、结语

通过对中俄手风琴的发展历程以及两首作品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作曲家是如何利用手风琴达到烘托音乐气氛,美化歌曲的艺术效果。学习手风琴需要多听、多看、多写、多练,还要多分析不同国家手风琴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和演奏技巧。手风琴的学习者和从业者要勤于分析,善于钻研,勤学苦练,勇于实践,才可以掌握好手风琴演奏这门艺术。

猜你喜欢

连音双音触键
六连音手脚配合练习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