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肥燕瘦,且随风吟

2023-08-19张玉鸽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3年8期
关键词:飞燕圆润杨贵妃

张玉鸽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或凝神遐思,或手执团扇,虽姿态各异,体态却都略微臃肿。看过这幅画后,我们便很容易在心里对唐代女子的身型种下偏见的种子。

一直以来,唐代鼓吹“以胖为美”似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可顺着历史的脉络,仔细寻找那些或明或暗的踪迹,我们对唐朝女子其实有着一些误解。

“环肥燕瘦”深入人心,世人皆以为是杨贵妃开启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先河。苏东坡曾在词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玉环肥胖,飞燕清瘦,从此传遍大街小巷,人尽皆知。而“飞燕能作掌上舞”的神秘传说,更是让杨玉环坐实了圆润女子的形象。

传说归传说,在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中,从未有一字提及杨贵妃“胖”,更多的是描述她姿色之美,“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词层出不穷。今日若想要考究杨贵妃的身材,只能从文人的笔墨里探知一二。

李白曾在宫中任翰林一职,是最有可能亲眼见过杨贵妃之人。某次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后花园观赏牡丹,唐玄宗诗兴大发,赶忙召来李白写诗助兴,于是就有了《清平乐》三章。三首诗无一不是夸赞杨贵妃,其中有最出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述的是杨贵妃如牡丹般的美丽和娇艳,却始终未提及身材。想必是李白投其所好,为明哲保身,只能将杨贵妃的美形容得虚无缥缈。

相比之下,杜甫更实在一些。他在《丽人行》中写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将镜头从远处拉到了眼前,“骨肉匀”表明杨贵妃的身材是匀称适中的,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胖。

除李白和杜甫之外,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提道:“侍儿扶起娇无力”,足以证明杨贵妃和肥胖沾不上边,充其量只能说是丰腴。追本溯源,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让高力士为太子选妃,标准是“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不难得知,纤细修长仍是唐朝的流行审美。

除了为杨贵妃正名,放眼四万多首唐诗,也从未专门描述过女子的胖。且看李贺的《将进酒》:“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以细腰指代美人,可见其身材之纤弱。再看白居易形容女子:“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小蛮的腰身如杨柳一般纤细多姿,瘦弱程度可见一斑。杜甫还有诗云:“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由此可见,对女子苗条的身型进行刻画,把女子的腰身与细长杨柳相媲美,在当时已是公认的评价。

原来,唐朝并非真的“以胖为美”,甚至对女性苗条的要求还不低。可一直以来,为什么我们会对唐朝女性的体型审美有着强烈的刻板印象呢?

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百姓基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不愁吃喝的生活,自然不会像在战乱频繁的朝代一样艰苦。因此在画中,女性都是体态丰腴的形象,看着富态许多。这圆润背后,是大唐的盛世繁华与安定闲适。

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后,女性的地位显著上升,在穿衣打扮和身材要求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单纯以男子的标准为美。当时的女性喜欢穿宽大的帔帛,更喜欢将鬓发梳成蓬松的样式,撑起在脸畔。这样的服饰和发型,愈发显得人更为圆润饱满。

随性穿搭的兴起,何尝不是女性的自信与从容。由内而外的美,才更为强大与坚韧,不为外界所左右。但對唐代女子身材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从此便流传了下来,似乎“胖”成了她们无法摆脱的代名词。虽是如此,估计唐朝女子可不在乎这些评价,她们敢于冲破种种束缚,活得明媚精彩、自在潇洒。

至于后世如何评说,不如一笑了之,且随风吟。

猜你喜欢

飞燕圆润杨贵妃
轻盈优雅
珠联璧合
刚柔并济
“一块圆润、厚实的墨玉”——记话剧艺术家蔡松龄
14级台风袭日致11死600伤
杨贵妃死亡之谜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Language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