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3-08-19郭万龙何德胜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价值

郭万龙 何德胜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农耕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农耕文化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是我们在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宝贵资源。因此,本文从农耕文化的思想挖掘、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落脚点、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三个角度,阐述运用农耕文化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耕文化  高中劳动教育  价值  路径

随着全面育人思想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对劳动技能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在道德思想上的变化,让学生可以在劳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优秀的劳动思想,在获得劳动技能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劳动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实践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农耕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路径。

一、农耕文化的思想挖掘

(一)勤劳的思想

勤劳是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美德,在农耕文化中,勤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例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我们的祖先历来倡导用勤劳和汗水来获取财富。如唐代张碧《农父》中“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描述了农民起早外出耕作,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的时候全家充满喜悦的情景。

(二)奉献的精神

农业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我们的农耕文化中就蕴含着奉献精神。首先,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不仅保证了自己的生活,还解决了其他人的生存问题;其次,农业中收获的各种产品是其他很多产业的原材料,保证了社会生产;最后,不论在哪个时代,农产品都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为国家创造财富。几千年来,农耕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农民也往往是社会中最默默无闻的一群人,辛勤地耕作在田地,承担着为其他各个职业人们输送粮食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农耕文化中,奉献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

(三)德才兼修的原则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是对美好生活最为向往的一群人,在农耕文化中更是有着“耕读传家”的思想,在种植农作物养家的同时也要去读书来明白道理。在农耕文化中蕴含人要德才兼备的观点,希望每个人在获得谋生本领的同时,也要重视读书,在读书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获得文化传承和家族延续所需的知识。

(四)规则的意识

传统农业生产遵循“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原则,如《齐民要术》“种谷”篇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汉代班固的《汉书·货殖列传》曰:“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农耕劳作顺应天时,按照自然节律和植物生长规律开展农耕活动,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具有很强的规则意识。

二、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落脚点

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基本劳动技能和良好劳动素养的人,而将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劳动教育的时代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及家国情怀。

(一)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就过上一种“不用劳动”的生活,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也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通过将农耕文化引入劳动教育中来,让学生去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道理,能够使学生对劳动有深入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等正确的价值观念,弥补传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时期,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传统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其中不仅蕴含着农业方面的技能知识,还蕴含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治国理念,是我们重要的财富,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我们的农耕文化形态,接受优秀中华文化思想的熏陶,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强大来自每个人身处其中的生活智慧,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促使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在农耕文化中,有着精耕细作的基因,因此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农耕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高中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展开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农耕实践中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专注性、创新性、精准性的劳动品格,鼓励学生用这种精神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农耕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在农耕劳作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土地”,土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祖祖辈辈辛勤耕作,繁衍生息,赓续传承,土地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为捍卫这片土地,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孕育了回味悠长的乡愁,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农耕文化,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乡土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优秀傳统文化,学会守卫国家、爱护土地。

三、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将农耕文化融入高中劳动教育中,可能无法让学生都去经历各种农耕劳作,但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需要教师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使用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构建有效的劳动教育路径,真正地实现劳动育人的目的。

(一)收集农耕器具,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

农耕器具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思想,体现着劳动人民不断思考的进取精神。可以让学生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劳动,学会在劳动当中进行创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农耕文化的学习中来,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

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到农村,或者教师带领学生去农村,和学生一起来搜集各种农耕器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询问农民这些器具的使用方式,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在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建立电子农耕“博物馆”。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网络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搜集,获得各种农耕器具的图片、农耕器具使用视频等资源,制作出一份简单的介绍册子;再使用这份电子册子来向他人介绍自己掌握到的农耕器具,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走近我们的农耕器具文化。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去接触农耕器具,进入到农耕文化中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引导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农耕文化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调研活动,让学生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活中的农耕文化展开系统的探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耕文化;同时,这种实践教育方式还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锻炼,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收获学习农耕文化的成就感。

豆腐及其制品是学生们接触比较多的、大众化的美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豆腐的发明是古人的智慧、创新的结果。农民将收获的黄豆浸泡磨成豆浆,加入清水,过滤,煮沸,再加入点卤或者石膏,经过神奇的转化,最后变成豆腐,整个过程看似简单而自然,却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豆腐,而且有关豆腐的制作技术、设备、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豆腐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认识相关的原理,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际调研,走进豆腐坊,记录豆腐制作的整个流程,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原理。鼓励学生开展实践尝试,通过网络购买微型设备,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豆腐,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豆腐文化,并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分组汇报。

总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调研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调查研究中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自然地形成各种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打造农趣园地,有效发展农耕文化思想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在学校内开辟种植农场,或者在校外建立农耕劳动基地,给学生创设可以进行农耕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场所进行蔬菜瓜果的种植。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场所来指导学生完成翻土、除草、育苗等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记录农作物生长状况,让学生亲眼见证自己的种植成果,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在学生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果实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劳动教育的价值延续下去,组织学生展开采摘、制作美食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劳动果实的美好。

除了让学生在田地中进行劳作,教师还可以将其他教育形式融入进来。例如组织学生展开以田园、农耕、农村为主体的摄影、绘画等活动,将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以欣赏的态度来观察自己的劳动果实。如此等等,可以让园地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并促进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落实,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拓展活动方式,推进多彩劳动实践

在高中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密切联系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更加生动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思想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让劳动教育真正起到塑造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作用。因此,在借助农耕文化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农耕文化的特色进行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校的安排,结合对经济作物收获时间的认识,组织学生们走进农村,让学生帮助农家收获劳动果实。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体验农耕劳作的辛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师还可以将传统节日和农耕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传统节日来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农耕活动。在元宵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包元宵,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介绍元宵的来历、元宵的制作、糯米的种植等。这样,虽然过程会辛苦一些,但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感受到节日文化中的劳动观念。

总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改变学生轻视劳动的认识,让学生在农耕文化的接触中意识到劳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感受到劳动创造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结语

在高中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农耕文化的引入对学生劳动技能的获取、劳动观念的树立等方面的价值,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有助于树立青少年良好道德观念的内容,创设多元化的、围绕着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体验,让学生真正养成以劳动为荣的生活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宏生.劳动教育励心智 传承“农耕”促成长[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2(4):6-7.

[2]檀傳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高文红,颜冬.农耕文化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与教学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84-87.

[4]于文瑶.浅析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J].农村实用技术,2021(11):32-3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给”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重农抑商”的文化内涵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