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高铁统一中国的时间疆域

2023-08-19罗天吴

记者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疆域大国统一

罗天吴

2018年,国家投资3198亿启动川藏铁路计划,决心用高铁打通川藏线,如今5年巴过,计划稳步实施;2019年,京张高铁、张大高铁开遇,内地至内蒙古无高铁的历史宣告结束。至此,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除西藏之外,所有省市区均已贯通高铁。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达15.5万公里,位列全球第二,其申高铁里程总长4.2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里程的70%。形成了"八横八纵"的格局3 高铁的开通,彻底将中国带入了一个高速时代。

中国是一个疆域大国。从地理和历史上,推崇大一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纵横1 万里。可以说,高铁贯通之后,中国第一次从时间哲学意义上,实现了疆域的统一。在内循环时代,高铁的统一,更是至关重要。

全国高铁-盘棋,从时间维度统-中国疆域

从古至今,在空间地理上,中国都拥在广阔的疆域。但是,如何在疆域之内实现信息与治理的有效到这,成为千古难题。

国东部从此开始走向富庶繁华。

但是,古代时期,中国的治理仅止于郡县。基层乡村和边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交通。如在盛唐时期,从东部的辽东到西部的葱岭,快马加鞭也需要一个多月。自近代以降,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之后,现代国家的触角才深自秦朝始,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 入到疆域的各个方向。到了改革开放初修建了辐射全国的庞大驿站,但是,驿| 期,中国铁路里程己这5万公里。进入站其实只能到这主要聚居区,很多边疆| 新世纪,随着青藏铁路的打通,铁路网区空缺。两汉时期,通过河西走廊,贯| 线已贯通全国。

道了中西,建立了全球陆上丝绸之路。| 本世纪10年代,中国迈入高铁时代,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则使中| 但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在高铁时代的前几年,中国的高铁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第一条高缺,将北京至天津的通行时间,从两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此后,京沪高铁开通,将北京至上海的通行时间,从一天缩短到五六个小时。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问内,在浩瀚的西部以及西南的贵州和云南等地区,火车速度非常慢,时速在40- 如公里之间不等。一直到今天,部分区域火车仍是慢速。在甘肃境内,从兰州至敦煌,就必须走12个小时。从最东至最西,从最南至最北,对于中国这样疆域广阔的大国来说,极度费时。在时速4cY~里的时代,从东边黑龙江至最西的新疆,火车需要五天五夜。

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开始奋起直追。十几年来,中国从模仿到自主研发,最终建立了八横八纵的庞大高铁网络。如今,除川藏高铁未通车外,全国所有省市均被纳入高铁系统。在超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大国中,中国率先实现西部的乌鲁木齐,取道北京、兰州,不走高快,最快的铁路系统也需要两天两夜。若走高铁,最快一天一夜便可到这。从上海至拉萨,在目前川藏铁路不通的情况下,最快是从上海至兰州,从兰州至拉萨,耗时最快35个小时,几乎是两天一夜。川|藏铁路者通车,上海至成都,再至拉萨,息、耗时可以压缩至一天一夜以内。而从广州至呼和浩特,通过高铁, 10个小时就可到这。也就是说,在高铁时代,从中国最东至最西,最南至最北,都可以控制在一天一夜。

在俄罗斯,從海参威到莫斯科需要7天,跨越东西大约需要9天。疆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的美国,由于没有全部通高缺,从最东边至最西边,也至少需要三天两夜。这意昧着,在全球疆域大国中,中国是第一个将通行时间压缩到一天一夜的国家。

中国将成为人类疆域大国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日月大国"。以空间距离衡量,万水千山。若以时间距离衡量,1p 那FE E噎17盯通统-的中国大陆市场人口与疆域的双重大国,其崛起必然伴随着国内贸易的兴盛,改革开放早期的外贸立国,是建立在于欧美日市场互补的基础上,未来中国逐步崛起,必然遇到欧美阻击。统一而兴旺的内陆市场,方才是中国未来战略的关键。

当今世界己从海权时代走向海陆并重时代,重建全球陆权优势至关重要。

于外,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布届全球;于内,随着中国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急需开招统一的内需市场。

对于疆域大国来说,陆地运输远比航空重要。从疫情前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铁路发送旅客35.6亿,发送货物341625.4万吨。同年机场吞吐l3亿人次,仅铁路的兰分之一多。货物1710万吨,仅为铁路的5%。尤其是每年春运,单日最高可这l亿人。等同于一了高铁覆盖。天涯比邻。中国在人类大国中,第一次| 个俄罗斯的人口。

目前,从最东部省份的哈尔滨到最从时间哲学上,统一了同家疆域。| 所以,大陆市场的战略关键在铁路,尤其以高铁为先锋。

2019年,中国在线零售总额接近2万亿,远超其他经济五大国之相。同时,快递发件总额近600亿,也是全球第一,且投递时间缩小到一至五天,而欧洲通常是一周。这得益于中国八横八纵的高铁网。

同时,高铁的出现也加速了中国国内的产业转移,培育了更多的产业带。

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在武汉交汇。这两大产业转移的主轴线,造就了中国最近十年的内陆大崛起。尤其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大陆腹地核心区域,成为中国最大最快的增长极,再加上周边的贵州、陕西、甘肃、河北、山西等地。武汉、合肥、长沙、郑州、成渝、西安、贵阳等一大批新兴城市崛起。

自2004 年中国启动动车组,到2008年升级为高铁, 16年来,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并且将时速稳定在350公里左右。截至2022年,全球最长的100条高铁中, 60条来自中国,前10名中有8名为中国高铁。一度先行于中国的日本、德国等,均已被中国甩在身后。

虽然早在2∞9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高铁计划,发誓建成讲|际高速公路之外的全美第二大高速动脉,但是,由于汽车、航空等利益集团的阻挠,以及各个州政策上的分离,直到2015年,美国第一条高铁才动工,而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高铁大国。

统一的国内市场对于大国崛起,至关重要。美国在回眩目吕期,因为打通了横贯东西部的铁路,将南北战争之后国家疆域形式上的统一,变为市场的统一。此后几十年,美国取代英国,崛起为全球第一大国。而日本在新干绚亘车之后,也加速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日本也取代另联,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如今,在欧盟分崩离析,美国国内陷于地方主义和党争内乱之际,中国一鼓作气,通过高铁布局,打破地方屏藩,统一国内市场,加速国内产业流动,为未来时代国内发展和全球竞争抢占了战略高点。

以高铁平衡全国战略功能

事实上,国魂藏于内陆深处。东部是繁华富庶之地,但是,决定中国国家战略安全的,却是西部。从自然生态资源的战略价值,到国家的地理与军事安全、民族稳定与团结、边境安定与国家安全,再到国家的精神内核,胡:焕庸线(我国人口密度对比线)以西,是中国的生死线。

中国的地理中心在西部,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近60% ,西部山系纵横,东有横断诸山,南有喜马拉雅山,因有昆仑山,中有祁连山,北有阿尔泰山、天山,将中国与南亚、中亚天然隔绝。

历史上,西部是中原的屏障,东西线是中国的生死线。唐之前的千年中,强大政权多定都长安,借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西域从无强势政权崛起,汉代的西域36国都是小国,不足与中原政权抗衡。

汉唐盛世,中国拥有陆地丝绸之路。通过西域与中亚和欧洲来往,扬威于天下,经济文化强盛,领先世界千年。只要控制了西域,中原政权就有弹性。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大唐赢得喘息时机,最终翻盘。中唐时期,藩镇叛乱,唐德宗逃往陇西避难;唐末黄巢起义,唐f喜宗也西逃。自宋起,由于定都东京,逐步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导致西夏坐大,面对北部先后崛起的辽和金,大宋无法西避了,战略空间被极大压缩。

中原政权中心东移,帝国享尽繁华,但却失去了西部这个最重要的屏障,失去战略调整空间。蒙古兵攻灭中原政权,采取的是先打西部,再从西部逐步驱赶东南的战略,搜山检海,中原政权无退却后万。地理学家胡焕庸也是受此啟发,才发现了胡焕庸线。

在当代中国,西部仍至关重要。未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必然取道新疆,对南亚、东南亚的诸国的竞争,也可通过青藏高原来实现战略主动。

西部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没有西部,中国就缺少战略缓冲,缺乏安~ 脑FSIE嘿19全屏障。

西部是中国能源基地和生态屏障。

从中国各省市自然资源价值排名来看,前十名中有六个在西部。西部囊括了中国地理的第一手日第二阶梯,同时,西部是中国能源、资源最密集的地方,对中国能据安全至关重要。

从经济安全看,西部国士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仅6% ,再造西部,不仅可分散国家安全危机,也可以扩展更广阔的人口与经济腹地,打造西部增长极,延伸国内产业链,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国内产业与经济的内循环。

此外,西部集中了5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 ,是中国民族问题的关键区域。此外,陆地边境的80%以上在西部,对中国国防安全和民族统一,至关重要。

就全球大势而言。全球经济地理中心在海权崛起的500年间,一亘在西方。至本世纪以来,随着陆权重新崛起,全球经济地理中心重新东移。亚洲重回历史舞台中心。中国在全球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西部的高缺,将成为欧亚大陆的大动脉。西部也将成为中国辐射中西亚国家的前沿阵地。

在全球重回陆权时代的历史时刻,中国实现高铁版图的统一至关重要。打通川藏高铁,将使中国的陆地与广袤的西部彻底连为一体,完成中国中西一体的历史使命。

东决繁华,西决生死。中国两大区域不同的功能和使命,经由高铁,得到统一,并各自补充,将价值发挥到最大。

摘自微信公众号"天下城市"

猜你喜欢

疆域大国统一
拓展生活的疆域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吐槽大国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统一数量再比较
试析辽朝的疆域观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