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三”打白骨精

2023-08-19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2期
关键词:牛魔王白骨精扇子

《西游记》最常用的讲故事的手法,就是反复。反复又叫重復,就是让一件类似的事情反复发生,这样故事才会有意思。

比如,“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复。白骨精先变成一个少女,后变成一个老婆婆,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来迷惑唐僧。孙悟空就打了三次,唐僧每次都以为是孙悟空错杀好人。第一次还能忍,第二次也勉强,第三次直接把孙悟空赶跑了。

这种反复的模式在《西游记》里太多了。又比如“三调芭蕉扇”,看回目的名字,就知道是反复斗争了三次:第一次孙悟空单独找铁扇公主,借来一把假扇子,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借来真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回去了;第三次惊动了天兵天将、四大金刚,这才把牛魔王堵死,把扇子要到手。

为什么要经常用这种反复的手法呢?首先是要让故事精彩。一个故事不能只有一个情节,但是情节一多了,就容易乱。不如把几个情节穿在一起,让每个情节都比较相似,容易把故事讲好。

其次,我们读小说,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代入故事人物里。故事里的人物去冒险,去完成任务,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去冒险,去完成任务。玩过游戏的都知道,游戏设置关卡要从易到难,慢慢地去打怪升级,才有乐趣。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要经过多次铺垫,渲染取经的困难。否则,极易被战胜的妖怪就会使故事显得张力不足,十分无趣。面对困难,总是要反复斗争,才能体现出胜利来之不易。

这种手法几乎是讲故事人的必杀技,写小说的都会用。比如《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去请诸葛亮,前后请了三次才成功。前两次虽然失败了,但是通过诸葛亮身边的人,读者能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这位本尊。《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宋江攻打祝家庄,也是前后打了三回。随着难度逐渐升级,卷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甚至我们平时唱的歌也是这样。一首歌可以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段的歌词会稍有变化,但旋律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我们会随着歌曲演唱过程的推进,逐渐融入感情。

一般来说,人类比较能接受“三”这个数字。因为三次重复刚刚好,符合人们认识陌生事物的规律:第一次初步试探,第二次积蓄力量,第三次取得胜利。

世界上的著名故事,很多都在用“三次重复”这个结构。这样的故事是层层递进的,吸引人的。读者读故事的时候,就觉得情节一步步展开,挑战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一定不要让情节太简单。哪怕写一个很小的事,都不要写得平铺直叙,应该安排几次反复的情节,这样故事才会有张力。

猜你喜欢

牛魔王白骨精扇子
牛魔王
哪吒失手
让魔王消失
这些都是扇子吗
糖?扇子
我是白骨精
扇子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