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藏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山南市白日街为例

2023-08-19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3年7期
关键词:藏式山南城市更新

张 庆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发展重点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更新。城市更新是存量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指对城市某一区域功能改造、空间重组,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和风貌的过程。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城市生活环境和空间的更新改造,更是重塑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举措。

城市更新最早起源于美国贫民窟土地征收城市更新行动,主要为了实现城市环境改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目标。我国城市更新从建国初期政府主导下的一元治理到政企合作下的二元治理,再到现在的多方协同下的多元共治模式,体现了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机制是实现“一优三高”的重要手段。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城市更新更关注城市内涵发展,更加重视精细化设计和高品质城市建设。

2 城市更新与街区更新

党的十九大以来,城市更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城市更新多聚焦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街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低效工业用地等存量区域。街区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中对城市局部区域功能再定位、业态再重植的不可替代手段,是展示城市形象、打造新活力商圈、复兴城市文化的重要先行者。

我国对于街区更新的研究多侧重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智慧街区的建设等方面。庄鸿溢等[1]以佛山市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为背景,建立综合性节能循环的MGCS 生态节能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和光伏资源,改善旧城生态环境。韩宜洲[2]从街区肌理与尺度、路网格局、空间界面、建筑风貌四个方面提出空间文脉延续策略,使上海番禺路历史街区在延续其空间文脉的同时融入现代城市。薛涛、邱汉琴[3]梳理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地方秩序建构中的问题表征与产生机制,针对城市更新中文化街区的地方秩序重构策略提出具体的路径。田浩洋等[4]梳理了智慧街区的概念及设计目标,并以白石洲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智慧街区设计为例,提出了高密度立体开发城区智慧街区规划设计策略。

文化街区是承载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西藏自治区中藏文化街区最有名的为拉萨八廓街,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藏文化街区多承载着城市重要功能,包括转经之路、人文生活、商业活动等,也是传承藏文化基因、体现藏式建筑风貌的重要场所。

3 藏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西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藏民族文化的滥觞之地。白日街位于山南市城区东北部,雅砻江东侧,处于山南城市核心区域,属于泽当城区的传统商贸区,是嘎曲巷居民聚落区倚枕圣山(贡布日山)生活休闲的主要街区。

白日街为山南城区重要的商业街区,主要业态为广义旅游者偏好的业态,少量业态为藏式服饰、藏式家具、藏式餐饮等带有民族特色标签的业态。白日街街区更新改造中,需着重把握以甘丹曲果林寺、安曲寺为心而形成的藏族居民聚落的生活、文化、转经需求,以及外来旅客的旅游观光目的,同时结合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如贡布日山、雍布拉康雕塑来进行更新改造。

3.1 白日街街区现状存在问题

山南市城区商业分布形成了“两轴三圈”格局——泽当大道商业发展轴、乃东路商业发展轴和西区商圈、白日街商圈、体育场商圈。对白日街商圈购物、餐饮、住宿POI 数据和地图类POI 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白日街机动车主要行驶方向及非法停车路段,街区内非机动车和人行行动轨迹路线及主要驻点场所。白日街商业流线受贡布日山的影响,与周边资源载体未能充分有机结合,白日街以南地块作为仅有的对外车型交通联络通道,交通组织较为混乱,道路空间品质较差,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商业动态主要围绕在安曲寺、泽当寺、桑阿申钦寺、雍布拉康雕塑周围,东向与山南市地标电视塔联系缺乏。雍布拉康作为白日街最重要的节点性建筑,承载了主要的藏文化展现、商业集聚,在POI爬取获得最多的反馈是,雍布拉康周边缺乏集散空间,人们的观赏视角过近无法体现,雍布拉康神圣庄严空间感知,而且大型活动无法开展。现状白日街街区内藏族文化体现较少,可读性不强,未能充分挖掘特色地方文化,现状藏族文化要素主要以雕塑、文化墙等方式静态展现,缺少动态互动式的文化体验。

采用白日街街区人行通行量数据分析白日街交通系统及空间要素对人行活动的影响,白日街内部道路中,步行交通主要为一横两纵布局,横向为白日街街区主要人行干道,纵向两条内部道路连接贡布路、乃东路,为北侧和东侧主要出入口。三条不同街道人流量区分明显,分时特征也不同,白日街主干路作为人流量最大的通道,以文为脉,雍布拉康广场、岗单曲果林寺、安曲寺作为道路上主要的三个开敞节点,凸显了白日街主干道的轴线作用。

3.2 街区更新改造策略

3.2.1 重织交通,打造“宜步”新空间

白日街街区更新改造设计对白日街形象定位为“藏源文化新高地,雪域山南第一街”,总体目标为“全国知名、西藏一流的传统街区,山南印迹、藏源文化的展示空间,民俗节庆的传承基地,转经朝拜的重要节点”。通过对白日街进行调查分析,认知现状存在问题和居民游客诉求,以重织交通,宜步新空间、重现文化,人文新生活、重植业态,活力新街区、重塑经营,开发新模式四大规划策略,致力于将白日街打造为一条探秘西藏之源的转经步道、一片激活雅砻江畔的活力街区、一个展示山南印迹的文化载体、一处体验藏式风情的特色空间、一张闪耀雪域高原的城市名片。

白日街街区更新改造将白日街功能结构定位为“一轴引领,三区辉映”。一轴为由一字型步行街和V 字形共享街道构成的Y 形轴,三区为藏源民俗街区、节庆广场核心区、综合休闲服务区。打造魅力区段、活力区段、动力区段三大区段,建设全民联欢节庆广场、藏源民俗步行街、人车共享街道三大主要功能。山南市白日街更新改造设计中,将白日街更新改造为古今岁月——街区入口段、继往开来——70 周年成就段、携手奋进——民族大团结段、全民联欢——演艺大舞台段四个魅力区段,结合藏族文化开展创意产业和文化体验元素,致力于将白日街更新改造为藏源民俗步行街,藏文化深度体验目的地。

3.2.2 重现文化,传承区域文化基因,融入多彩人文新生活

将区域文化基因融入白日街现代生活之中,再现传统藏式建设风格,通过对现状建筑立面的重点整治,在色彩、装饰等方面展现藏式建筑传统元素,充分体现“结构稳固、气势雄伟”“装饰华丽,工艺精湛”“色彩丰富,绚丽夺目”的山南建筑特色。同时简化传统装饰,融合现代元素,体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彰显“简约大气、现代美观、古韵新貌”的新藏式建筑特色。

新藏式建筑立面采用白色或米白色为主色调,点缀赭石色;檐口改建传统复杂檐口,檐口采用赭石色,增加椽头,并装饰彩画;门窗采用传统制式加现代材料,增加传统制式檐和彩画装饰,门窗上檐、窗棂,大小窗户涂成黑色边框;因地制宜增加窗台、香布、窗棂等藏式传统元素。

3.2.3 重植业态,开创主题业态活力新街区

以食、住、购、娱、庆五大业态为主,构建活力新街区。“食”业态更新为“藏族小吃+特色藏餐+主题餐厅”,打造藏式风情浓郁的民族餐饮。“住”业态更新为重植藏式精品酒店、藏式特色民宿,多元层次搭配的住宿选择。“购”业态更新为藏式手工纪念品精品业态,售体定向结合的购物供给,提升白日街消费品质,发展中高端业态,百货店向社交体验中心转型提升,专卖店、专业店向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体验化方向发展。“娱”业态更新为酒吧非遗为主的娱乐组合,增加藏族元素装饰,融入藏族文化内涵,打造极具藏域风情的特色酒吧街,在广场或街区内合适位置活化弦子舞、昌果卓舞、藏戏、山南门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供游客参与体验,选择合适空间提供唐卡制作藏族造纸技艺体验。“庆”业态更新为凸显藏源,藏源文化凸显的节庆活动,打造藏密探源转经步道,萨嘎达瓦节可沿白日街转经步道转经念佛。扩建现状雍布拉康广场,增加开敞空间面积,给予雍布拉康景观广阔的观赏视点,并提供举办节庆活动足够空间,融入藏族各类节庆活动。

3.2.4 重塑运营,倡导有序开发、统一运营新模式

白日街更新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白日街现状土地权属,分片逐块进行性质调整和功能改造,对区域内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与整体规划用地性质不矛盾且建筑功能基本满足需求,仅进行外立面改造,建议运用PPP 项目模式对白日街进行街区改造。

4 结语

本文以山南市白日街为例,通过梳理白日街街区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存在问题,提出重织交通空间、重现藏族文化、重植新业态、重塑运营新模式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目前我国街区更新改造已有大量的实践,但存在街区更新改造方式不同、理解不同等问题。城市更新目前仍需要国家顶层设计指导方针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地方通过立法、制度来保障城市更新的实施。

猜你喜欢

藏式山南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