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深度老龄化成因及对策

2023-08-19仇艺臻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老龄老龄化江苏省

□文/仇艺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国际商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江苏省在2018 年就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比重的逐步上升,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带来养老支出压力过大的问题。为应对江苏省深度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人口出生率、加快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优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国际上的普遍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4%,或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0%时,则为深度老龄化社会。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达7,304 万余人,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近646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76%,说明江苏省在2000 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最新的2021 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 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达8,505 万余人,65 岁及以上人口近1,450 万人,占比17.05%。由此可见,江苏省深度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二、江苏省社会老龄化成因

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直接成因一般为出生率、死亡率同步下降和人口净流入的减少甚至出现人口净流出,造成老龄人口所占比重的上升,而深层次的原因,以江苏省为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发展带来的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如万人口医护人员人数与全国平均人数的对比、设有老龄医学科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的占比等)造成死亡率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二是生育意愿降低造成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三是江苏省特有的经济结构造成流动人口的流入不如其他东部省份(广东、浙江、上海等)稳定。

(一)老龄人口增加。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出现是必然结果。老龄人口的增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家庭成员的数量不再是个体的生存保障,个体的生育意愿会有所下降,并且社会成员平均寿命的增加,导致老龄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可以说,老龄化与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是共生共长的。

(二)出生率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和全国近乎同步,经历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波是1949~1958 年,彼时新中国刚建立,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江苏省出生率达到了34.72%,但由于当时江苏省人口只有437 万人,人口基数小,所以婴儿潮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对并不大。第二波是从1962 年开始,在1963 年达到了37.68%,在1965 年达到了36.91%,这波婴儿潮一直持续到了1970 年。在这段时期,经济逐渐好转,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补偿性生育来势凶猛,人口出生率维持在30%以上。而这波婴儿潮预计到2022~2030 年将使60 岁以上人口达到峰值,在2027~2035 年使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峰值。到1987~1992 年,第二次婴儿潮新增的人口成家立业进入到生育年龄,产生了第三波婴儿潮,江苏省在1990 年出生人口增长迅猛,出生率达到了20.54%。第一波和第二波婴儿潮带来的新增人口数量,现今已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到老龄期。而第三波婴儿潮由于一些负面的因素,例如过高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大量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下导致的抚养能力下降,还有生育率下降等,因此在2009~2015 年江苏省并没有产生第四波婴儿潮,也就是第三波婴儿潮所带来的回声婴儿潮。2016 年1 月1 日,国家提出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由此,江苏省在2016 年的出生人口数达到78 万人,比2015 年增长5 万人,但和1965 年的168.6 万出生人口和1990 年的138 万出生人口数量相比,大相径庭。不仅如此,从2017 年开始,江苏省的出生人口开始掉头向下,2017 年出生人口数是77.8 万人,2018 年出生人口数是74.9 万人,2019 年出生人口数是73.5 万人,2020 年则为56.4 万人。即便在2021 年推出三孩政策后,效果也并不明显,2021 年出生人口数不升反降,仅为48.4 万人。新生人口持续低迷,老龄化则为大势所趋。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地区有12 个,而江苏省老龄化程度位列第五,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6.2%。江苏省老龄化程度深的原因在于: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在江苏省发展早,人口出生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第二,和广东、浙江依托各种全国性的市场做后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江苏省是一个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中心,因此吸引省外净流入人口比较少,老龄化问题严重。

三、江苏省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进程超过了经济发展进程,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全省用于养老、医疗、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加大了财政的经济负担。

(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资源面临短缺。劳动力人口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江苏省劳动力人口规模较大,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然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江苏省人口抚养比为45.8%,处于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到目前为止,江苏省经济仍处于低端产业阶段,需要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支撑,而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再加上外省市流入人口规模的下降,以及本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消耗殆尽,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由此,江苏省的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二)赡养率提高,养老成本增加。在江苏,截至2021 年底,60 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总常住人口比例超过了22%,也就是说每四个人中间就有一个老年人。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结构复杂,几乎每个家庭都面临着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养老经济风险。此外,随着长寿人口的不断增加、疫情下经济的下行,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居民养老保障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江苏省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其投入在居家社区养老上的资金和养老机构中每千人床位的数量,并不能够解决高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资源缺乏。

(三)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形势恶化,财政负担加重。为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2018 年7 月起,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各个地方按照比例上缴资金形成中央调剂基金,中央不留存基金,按照离退休人数全部向各地定额拨付。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2022 年上缴的养老金高达178.86 亿元,是全国仅有的3 个上缴养老金金额在100亿元以上的省份之一,而全国有10 个收益的省份需要下拨的养老金。事实上,“收益”方的经济情况很难有根本性的好转,只会加倍索取,长此以往,“做贡献”的省份压力会越来越大。在整体社会养老模式的压力下,资源整体上向上一代转移,容易削弱工作者与年轻人对人口再生产的投资能力。

养老金主要来源于个人、企业和政府,而现在个人和企业的缴费都有所下调,如果想要避免未来的养老金体系不出现极速恶化,那么政府就要加大财政补贴。而由于疫情的影响,财政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想要扩大财政补贴支出并不现实。养老金的开源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四)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养老服务人才匮乏。老龄化加剧带来老龄人口比重的增长,并且老年人患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体系的发展还有待改善,因此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截至2021 年底,江苏省拥有二级以上老年医院共21 家,二级以上的公立综合性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的比例高达71.6%,拥有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床位超过4 万张。尽管如此,由于老年医学科的平均住院日长、药占比高、医疗服务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老年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受阻。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解决现有的老龄化问题,而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又缓慢,造成了江苏省养老体系的发展落后于老龄化速度的现状,再加上目前江苏省面临着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的问题,所以江苏省面临的养老压力也与日俱增。由此,江苏省不仅仅是要解决有地养老的问题,还要攻克是否有财力养老的难题。

四、江苏省深度老龄化问题应对措施

(一)提升人才引进力度和人口出生率。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然而社会总劳动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人,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和科技。因此,江苏省要结合产业基础和现实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技术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要提高中高端人才在流入人口中的比重;对大中院校毕业生的落户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降低技能人才落户的条件,更加积极地吸纳人口尤其是劳动力。

吸引人才的同时,还应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提高自然增长率。现今许多家庭由于房贷压力大、育儿成本高等因素都缺乏生娃意愿,因此要着力降低家庭育幼负担,提高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有效提升人口出生水平、优化人口结构。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教育、养老、医疗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江苏省生活和发展。此外,还可以适当延长生育女性的产假期限,并且给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的社会服务。而对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女性劳动者,优先给予就业帮扶。深入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将用人单位女职工权益维护情况作为诚信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守法诚信档案。

(二)加快推动养老产业发展,降低社会养老成本。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政府引导到企业实践,都在不断创新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首先,要稳定老龄人口的劳动收入,提升老年人群体对社会消费的贡献;其次,要拉动内需,创新发展养老产品、养老金融和医养产业,落实医养结合政策,全力推动健康养老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再次,还应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保留医院功能的情况下,盘活存量资源,对基层卫生院进行合理的转型改造。为创造积极有效的代际沟通模式,可将养老机构推进社区,在家门口替代子女照顾老人,子女也能够随时看望老人,从而在“一碗汤的距离”建构家庭和谐关系。同时,着力发展“数字化”养老模式,社区机构实现线上线下全景看护、智能看护,将医养结合和科技智能相结合。

(三)优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缓解基金收支压力。为缓解基金收支压力,一是要实施全民参保,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包括所有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国民,尤其是要为新业态群体和城镇化转移群体制定适宜的参保计划;二是要循序性地推迟退休年龄,开拓新型老年人就业市场,深入发掘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并给予老年人继续就业的政策支持;三是要稳定和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社会和政府要加大对疾病预防以及健康养生的宣传,并且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方面、医疗卫生以及康复保健的服务,由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四是要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战略储备。保险机构要做好长期资金管理、对大类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创设长期资产,并且投资要审慎稳健,实现各类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

(四)推动老龄医学发展,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江苏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要加快医疗卫生产业的升级,逐步改善以单一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模式,推动发展以患者为核心的多种疾病共同治疗的模式;改革推进以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和老年医院为中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辅助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努力推动老年卫生医疗服务的创新发展。加强老年医学研究应用和人才培养,继续开展老年健康科研项目,推动老年医学临床技术应用推广,促进老年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支持省内相关的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和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培养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并鼓励院校与部分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输送专业护理人才。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着重提升在养老护理、康复治疗、老人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问题虽然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但其带来的正面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老龄化对人口的增长尽管有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劳动力的相对缺乏,年轻人的失业率也会因此降低,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会进一步放缓。因此,要发现和开发劳动力资源、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和服务体系,为老龄人口创造积极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促使有老龄人口的家庭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提高其家庭幸福感,努力实现江苏省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老龄老龄化江苏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