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9许春苗马亮亮
许春苗 王 萍 马亮亮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山东 淄博 250000)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都密切相关,但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对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师生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正所谓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社会背景,探究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举措,迫在眉睫。
一、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亟需重视
(一)国家层面在中小学校园安全方面的政策推行
中小学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20 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平均每年出台10 部左右的相关政策文件,力图在政策层面保障中小学校园安全。尤其是近15 年,文件数量出现剧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第七十条中明确指出:“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2017 年04 月25 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安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2021 年06 月09日国家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切实做好2021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要防范和遏制涉校涉生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但是我国当前校园安全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来自教育部的2006 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形势分析报告更让我们感知事态的严重:2006 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
(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而实际的工作中,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也是诟病重重:
1.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当前,学校能够建立校园安全制度以及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各种预案,但是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熟知仅限直接管理的领导和安保人员,不能辐射到全体师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一定形式主义。
2.安全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落实敷衍
关于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喜欢的是“演练实践”,而学校采用最多的是“教师讲解”;学生更希望开展一些“专业人员”的指导活动,但学校在这方面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采用占比比较大的“教师讲解”方式,效果也并不好。小学教师往往是高校毕业生,本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大多没有丰富的安全实践经验,因此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复述与讲解理论知识,对于安全教育并没有高度重视。至于“家长学生自学”的方式,效果更是不好。
3.安保人员配备不专业
当前小学校园的安保人员缺失完备的梯队建设,老龄化、业余化问题严重,不能切实承担安保任务,更多是看门而没有护院,出现紧急情况身体状况也跟不上,安保防范的技术、应急能力还远远不足。同时,当前小学在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方面也不到位,其主要原因是安保人员并不是相关专业人员,学校安全管理者也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4.安全设施配备及使用不到位
当前小学学校能够配备监控设备、安保器械(如防割手套、警棍、盾牌、钢叉等器械)等安全保卫设施。但是配备并不完备精细,且不能做到定期维护更新。很多安全设备配备后,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归置一段时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如干粉灭火器等。在安保器械使用方面,学校对安全保卫设备设施的使用重视不够,演练次数少且缺乏合理的指导;使用知识的普及也不够。同时,学校很多监控系统只是起到录像的作用,多用于事后备查记录,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效果。
5.安全管理技术手段滞后
传统的安全防范手段分为人防、物防、技防、环境预防。而当前,很多小学却未能充分运用这些防范手段,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人防和物防层面。随着现代新媒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云平台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各类传感器技术实现校园环境实时智能监控、门禁智能检测识别等,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当前很多校园,由于管理理念、财务基础等限制,并不能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校园监控方面,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和权益。
6.安全应急管理薄弱
校园安全应急管理储备不仅限于自然灾害的避险和疏散的应急演练,还应当包括暴力入侵、卫生防疫、治安事件、拥挤踩踏、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当前很多小学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很少且十分机械,既不能真正提升中小学生的自救能力,也不能提升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这就导致当校园事故突然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很难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甚至只能是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束手无策。
7.社会联动困难重重
校园安全属于社会安全的一部分,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从社会各方面入手。但是当前学校面临的社会联动情况非常不理想。首先,家庭参与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只从意识层面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的心理疏导不足,甚至忽略。同时有些家长不能很好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实施,如安全平台学习、风险摸排等等。第二,联动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街道、社区等社会联动主体参与小学校园安全并非都是分内之事,对于联防联动很是被动,常常出现懈怠、不及时或应付差事等情况。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还是从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关注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而要想实现这些问题的突破,就需要从源头上建立一个全域协同、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责明确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以保障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向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进而保障广大师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与成长。
基于此,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适时提出了“1+N”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理念,构建出全域协同、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责明确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并提出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实践新模式。
“1+N”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中“1”,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以学校为主导;“N”,是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在学校主导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多方”包括家长、公安、消防、卫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等,多方要素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共同参与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主导制定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编排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架,构建出具有“全域协同的工作格局”“清晰系统的管理流程”“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明确的管理岗位”“规范精细的应急预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主动联系家长、公安、消防、卫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等,协同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二、探索与实践
(一)完善规章,为“1+N”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1+N”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中,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切实发挥作用,以明确岗位职责,严肃岗位纪律,分明岗位责权,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科学有序运转。西六路小学基于校园安全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加强研究,探索策略,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涵盖学校安全管理组织、周边环境、门卫安保、设施设备、教学活动及学生管理等板块的常用安全管理制度和多项应急预案,制定、细化形成了《西六路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全员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确保了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转。
(二)多方联动,保障“1+N”校园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学校始终遵循多方联动的原则,致力于构建学校领导、部门监管、全员参与的安全工作格局。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为体系核心,将安全工作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个级部、班级、人员,做到校园每一处角落、每一时间段,都有固定人员督查、落实,确保校园中没有无安全责任的人、没有无责任人的事,实现校园安全工作全面覆盖以及1+N 校园安全管理全员参与和无缝衔接。同时,安全管理办公室还通过家长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家校联动机制,执行校长轮值,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值班干部督导,学生自主管理,家长监督员协助的模式。除此之外,学校还优化与街道社区、派出所等方面的合作,加强警校共建共育,合理安排警力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针对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路段,切实做到警车驻守、民警巡逻,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这一系列举措,切实保障了“1 +N”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五维监管,确保“1 +N”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到位
加强科学监督,推行精细管理,是实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由常规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西六路小学本着法治化管理的原则,制定《“1+N”校园安全监管五维网格实施方案》,形成学校监管五维网格:一维监管网格,由校长及其他副校级以上领导组成;二维监管网格,由学校各科室主任及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三维监管网格,由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组成;四维监管网格,由公安、消防、卫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政府或执法部门组成;五维监管网格由社区、家长、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等组成。学校负责人与内部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定考核,确保“1 +N”校园安全管理在全方位监督下,规范到位。
(四)课程推进,让“1+N”校园安全管理形成内核驱动
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其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非凡意义,特别是新时代的发展,对小学阶段的安全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不仅要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还要具备辨别风险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为此,学校编订了《西六路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并建立学校安全课程小组——班主任——家委会成员+ 社区志愿者+ 安全校长+ 法治副校长,充分利用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板报、参观等方式,积极发挥安全教育平台作用,通过典型案例、主题活动、网上学习等形式,全方位扎实保障常规性校园安全,创新开展安全实践活动,将安全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切实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特别是教育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学校更是积极与当地检察机关联系,主动邀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有效整合利用法治教育资源,共同制订学校法治教育规划、计划,丰富少年儿童法治教育形式,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创建校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区域内法治副校长制度品牌活动。
三、结语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工作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基本前提。“1+N”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建构,为时期小学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从理论上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与探究方式,为进一步完善小学校园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