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务必”生成的四重逻辑

2023-08-19刘海春张力一翔

关键词:三个务必纯洁性先进性

刘海春 张力一翔

(1.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三个务必”是基于科学的理论,立足现实的情况,在回应时代问题与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三个务必”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重要基础,反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与目标归宿,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根本保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品格和动力源泉,体现了党的精神特质和根本作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必然要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和科学态度,体现了党长期执政的实践路径与方法。这三者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高度一致,在思想与行动上辩证统一。

从当前对“三个务必”的研究来看,有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将“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变”与“不变”背后蕴含的价值深意,认为两者都顺应时代发展与召唤,“其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是一以贯之的”[2]1。二是对“三个务必”的内涵进行研究,认为“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精神力量等方面的诠释[3]33。三是对“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进行研究,认为“三个务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4]24。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视角进行三大维度的研究[5]15。然而,对“三个务必”生成逻辑研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本文尝试从“三个务必”生成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四重维度来深化系统研究,以期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全面、更好地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使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活化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16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息息相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正是由于共产党人是“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13,共产党人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然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与坚定捍卫者,必须时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是先天俱有的,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阐明了这种不可避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来实现。正如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7]12。如何永葆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回答与践行的永恒的时代课题。“三个务必”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行动指南。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基本要求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活化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勇气和底气源于人民,党的根基也在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执政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工作和思想上牢记初心使命,在方法上坚持群众路线、坚守人民立场。所有的优良作风都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与目标归宿,是指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记对人民的承诺,不能忘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同时,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始终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中国共产党走向哪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展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路径。《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6]413。在列宁看来,“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8]656。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在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艰苦奋斗的行为。在第二国际后期,恩格斯对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腐败作风、不作为进行强烈的抨击,高度认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反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谨防“社会公仆”异化成“社会主人”,要确保“行使这些职能的人已经不能够像在旧的政府机器里面那样使自己凌驾于现实社会之上了”[9]222。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本质要求,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时代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要走出去,跨入自由的天地,冲决谨小慎微的束缚,为夺取生活的桂冠,为有所作为而奋斗。”[10]142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依靠的是党的这种作风。党的这种作风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蕴含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直接影响并决定党在不同时期实现奋斗目标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彻底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6]9。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的革命是最彻底、最深刻的,需要每一位革命战士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11]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需要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需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困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可以说,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行为准则,成为永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武器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重要展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任何事情都由矛盾构成。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具有对抗性的实质,是斗争存在的客观依据。旧矛盾的解决过程也是新矛盾的产生过程,而解决矛盾就是要斗争。矛盾斗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来看,无产阶级在自己政党的带领下,通过坚决的斗争必然会取得革命的胜利。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通过自我革命来确保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2]278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斗争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依托规矩、纪律等方式,借助斗争手段确保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3]413规矩与纪律是借助斗争的手段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4]42。他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人。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这要求我们具有斗争精神与意识,“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15]133,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可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新时代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了深厚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顽强斗争的历史。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风险挑战,经受住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风”问题的阻力,创造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历史性胜利。历史和实践再次证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实践路径与方法,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武器,是政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民族长盛不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务必”的重要理论。

二、“三个务必”的文化逻辑: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个务必”的提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为“三个务必”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三个务必”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建设基因,使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相适应,激发其内在的生命力。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的弘扬,是对天下大同理想的接续发展,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的传承。民本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经验的反映,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因和文化积淀。首先,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民者君之本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其次,民本思想蕴含重民思想,主要表现在民心和民意方面,如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管子提到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等思想。最后,民本思想蕴含利民与富民思想。利民思想体现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安民则惠,黎民怀之”“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等思想。富民思想体现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善为国者,藏之于民”等思想。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生成提供了方法的指导和逻辑的支撑,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形成、发展和践行提供了文化基因。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奋斗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劳动模式造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慎独、奋斗基因。2000多年的农耕经济长期存在,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较为缺乏。为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养成了慎独、勤奋的品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形成的辛勤劳作、简朴节约、不畏艰辛等优良品质,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原始表现。这种优良品质世代相传,为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的经验与智慧集中凝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谦受益,骄必败”“谦虚则不骄,谨慎则不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失败”“水盈则溢,月满则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慎独思想,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艰苦奋斗思想。这些思想基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经验为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提供了动力源泉。历史证明,中国历代王朝政权的崩塌都源于执政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丧失。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牢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依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困境,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走向新时代新征程。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斗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儒家斗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丰富的斗争精神,主要表现为“勇”。孔子将“勇”看作一个人理想人格中重要的品质表现,指出“仁者必有勇”。孟子认为“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强调要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此外,儒家所指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将斗争精神与“勇”相结合,代表了与私人欲望进行斗争的勇气与决心、与封建强权欺压进行斗争的勇气。二是对道家斗争智慧的传承与创新。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斗争智慧,主要体现在斗争方法与手段上。首先要把握规律,要“知常”、掌握好“道枢”,要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斗争。只有从对立的角度分析斗争,才能得到关于斗争的全局把握,获得斗争的最终胜利。其次要利用好“反者道之动”的规律。三是对兵家斗争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兵家关于“斗争”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结晶,蕴含了丰富的斗争理念,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慎战理念。兵家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6]1斗争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斗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是知胜理念。兵家认为在斗争中要达到胜利的目的,需要“知胜之道”,了解斗争规律,掌握好斗争的主动权。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李大钊指出,“俾诸子百家之说,医药卜筮之术,均有教授之自由,以助进国家之文化”[17]237。毛泽东指出,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避免“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11]116。可见,“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除此之外,“三个务必”的生成也离不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

三、“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总结与升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借助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剖析“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是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重要基础。“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要求,又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镜鉴,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

(一)“三个务必”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镜鉴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与总结。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起,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拉开了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使得国际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国运动,其中取得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辉煌成就,也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低潮考验。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助于深化人类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事业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助于总结和汲取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观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衰都与能否牢记初心使命、坚守人民立场密切相关。政权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如何永葆政权的人民性、确保长期执政更是考验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巩固执政根基,否则会造成亡国灭党的历史性悲剧。苏共曾因成功解决人民关心的“和平、土地、面包”问题,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但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出现了逐渐脱离人民的情况,最终酿成被苏联人民抛弃的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18]28。列宁针对党内存在脱离人民的现象,指出政党执政后出现的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人民。部分党员为了个人的利益,导致初心使命崩塌,出现了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二是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谦虚谨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前行的道德规范。但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急于求成,高估自身的建设能力,使得社会主义的建设陷入僵局。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当时的共产党未能实事求是、谨慎地评估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工作作风。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戈尔巴乔夫开展“外交新思维”,认为西方的价值观是全人类的价值观,在思想领域投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复杂的局势面前放弃奋斗的创业精神,最后导致悲剧发生。三是要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工作方法。斗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要主题词。共产主义理想的达成绝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斗争实现。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不畏艰难带领人民同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进行激烈斗争,同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忽视斗争的现象,一步步走向政权崩溃。如第二国际在前期曾通过合法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后期习惯和迷信合法斗争,幻想不通过革命斗争而直接通过议会“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因此在战争危机临近时,第二国际主要政党以不变的合法斗争形式应付多变的运动形式,在革命中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当马克思主义政党违背初心使命,丧失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放弃斗争精神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会走上改旗易帜的死路抑或邪路。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牢记“三个务必”。正是出于忧患意识的考量,习近平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节点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

(二)“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

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的创业时期,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早在秋收起义期间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随后,毛泽东在1938年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指出,共产党人就是要艰苦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艰苦奋斗”作为党完成政治任务必备的工作作风。在1939年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用“永久奋斗”高度肯定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民族发展作出的艰苦斗争。可见,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三个务必”在新时代出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随着创业难题即将转变成为执政难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应以怎样的姿态和作风防止“兴勃亡忽”的历史课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171,意在使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京赶考后,仍然牢记创业之时的艰苦,牢记初心使命,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永葆革命斗争的志气。此后,在“两个务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开展1950年整风运动、1951—1954年整风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1983—1987年整党运动等专题教育活动,为今天“三个务必”的提出奠定了历史基础。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且艰巨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共产党秉承“两个务必”的实践要求,结合新的历史方位的特点,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教育。习近平指出全党要继续回顾“两个务必”,重温“进京赶考”的六条规定,并在之后的多个场合都高度强调:“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15]26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定为大会主题,并强调伟大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与艰巨性。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强调“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20]164。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我们能够深刻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籍,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弄明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该如何继续前行。

“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丰富与拓展。在内容上,“三个务必”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增加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作用上,“三个务必”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有更高的作风建设要求,而且在价值目标和实践行动方面有更高的时代要求。“三个务必”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巩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与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逻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永葆历史清醒,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保持历史主动,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品格,也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四、“三个务必”的现实逻辑:落实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理论总是基于实践,为回应需求而产生。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三个务必”开篇,对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谆谆告诫,这绝非抽象概念的演绎,也绝非政治口号的空谈,而是为了回应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推进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伟大实践,而“三个务必”就是新时代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伟大号召和精神戒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三个务必”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三个务必”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三个务必”护航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三个务必”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63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持续得到人民拥护,确保长期执政,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但是,我们仍要理性客观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复杂性与严峻性,特别是“四风”问题仍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仍将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保持初心使命,能否长期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能否长期保持创业时期的奋斗精神与工作作风,能否长期保持斗争精神,这些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们党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考验。换言之,中国共产党能否持续针对自身问题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如期建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行稳致远。

“三个务必”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思想理念上一脉相承,具体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对自身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总结,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聚焦点。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深刻认识和牢牢坚持“三个务必”,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目标归宿,激励不断前进,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精神特质,锤炼优良作风,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实践方法,提升执政能力,切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三个务必”保障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三个务必”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集结号。现代化不是一个新生概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然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却能综合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形态的有益成分,有效规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风险。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着眼于中国国情、立足中国本土的创新理论,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反映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价值旨归,其丰富内涵与中国发展的国情具有高度的适配性。

从战略阶段来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不断接近质的飞跃的过程。从战略环境来看,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展开,世纪疫情影响甚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呈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战略任务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的高度,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战略机遇来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综合分析我国发展所处的战略阶段以及面临的战略环境、战略任务、战略机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才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才能确保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因一时的成就而自满,永葆一往无前的旺盛生命力;只有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才能确保党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领航“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初心、虚心和决心,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三个务必”护航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观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与“三个务必”具有直接的因果关联。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做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动力源。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党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清醒认识。只有做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以创业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才能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战略定力;只有做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努力练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受阻碍。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事物,而是在不断破解矛盾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追求对立统一的动态过程。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然会遭遇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诸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做到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党才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依靠顽强斗争打拼出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简言之,“三个务必”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动力源泉、作风保障与哲学方法;只要我们牢记“三个务必”,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在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协同并进中跳出历史周期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结语

“三个务必”绝非政治口号,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过程中,基于时势发展,为更好地解决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理论,具有极其鲜明的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强化“三个务必”的思想根基,健全“三个务必”的制度体系,净化“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刚性约束,涵养良好风气,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更加昂扬的姿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纯洁性先进性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篆刻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