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8-18李雅雪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修正聚类

李雅雪,胡 燕

(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 710000)

0 引言

自我修正指说话者对自己话语中的错误或不恰当表达进行修正,反映了说话者对不同错误类型的敏感程度及语言运用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形成的根本机制[1]。研究英语口语中的自我修正行为有助于理解口语产出的监察机制,对研究认知二语的在线加工能力及语言产出的非流利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国内外学者已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等视角研究口语中的自我修正行为,构建了众多理论及模型。但国内研究大多在引介国外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我修正行为,尚未有学者从可视化视角分析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的总体情况。鉴于此,本研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有关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明确我国英语口语自我修正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主题演变趋势,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以“自我修正”为一级主题,“英语口语”为二级主题。在CNKI中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年限为1996—2023年,共检索到716篇文献,剔除会议、报道及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获得268篇有效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年发文量分析研究现状,从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两方面探讨研究热点,绘制关键词突现图探究主题的演变路径。

1 年发文量现状

英语口语自我修正领域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如图1所示,我国最早探讨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修正的文献是胡敏于1996年发表的《论英语学习者的自我修正意识》。总体上看,该领域发文量不稳定且波动幅度较大,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2004年前为研究的起步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2021年发文量达到峰值。

2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能够代表研究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共产生305个节点,664条连线,Density为0.0143,说明该领域研究主题丰富,但主题间的联系相对松散。热点词包括“自我修正”“自我监控”“交替传译”“学生译员”等。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按照出现频次列出前10个关键词,中心性代表中介节点的重要程度,数值越大,所受到的关注度越高且研究时间越长。从中心性角度看,“自我修正”(1.22)、“会话修正”(0.33)、“交替传译”(0.09)及“会话分析”(0.08)反映出国内学界关于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交传过程、会话修正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见表1。

表1 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前10个高频关键词

3 关键词聚类

确定高频关键词后,采用LLR算法对文献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如图3所示,#0~#10代表各聚类名称,聚类的模块值Q=0.6469>0.3,平均轮廓值S=0.921>0.5,证明聚类结构合理。

图3 关键词聚类图

整理图谱中的聚类主题,可将其大致分为3个研究方向:会话修正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应对策略研究。

1)学界有关会话修正研究的语料来源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主,分析框架多采用Schegloff等人的四分类法:自我启动自我修正、自我启动他人修正、他人启动自我修正、他人启动他人修正[2]。该研究方向中研究对象多样化,涵盖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师和学生。研究内容大多在收集英语课堂语料的基础上探讨教师和学生的会话修正现状,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学生课堂话语输出。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修正类型和模式频次并不相同,不同性质课程中的修正类型也有所不同。赵光晖以大学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提出以语言形式为主的课程中学生自我修正和教师他人自我修正占主导地位,以内容形式为主时,教师主导的协商性修正较突出[3]。但李响林、梁小华研究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以语言为中心时,会话修正主要由教师完成,以内容为中心时,学生自我修正占主体地位[4]。

2)国内学者已从多角度探讨自我修正的影响因素,早期重点聚焦于二语水平,且学者们得出较一致性结论,即二语水平与口语中的自我修正呈显著相关,低水平的修正频数远远大于高水平[5]。但何莲珍和刘荣君认为,二者关系不强烈,水平越高,修正越频繁[6]。语言自我修正的性别差异研究也得到发展,但目前国内关于性别对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杨柳群认为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7],杨建生认为性别差异只会对自我修正类别产生影响,并不作用于语言结构[8]。情感假说的引入让更多学者关注到情感因素对口语自我修正的影响。总体上看,此类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研究数量较少且文献类型以硕士论文为主。在外语焦虑方面,只有3篇硕士论文讨论了其对口语自我修正的影响,总结出二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2篇仅从自我修正的频次和分布角度进行分析,只有武志颖增加了第三维度,即修正模式[9]。

3)自我修正应对策略研究更关注学生口译员,研究者以自身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交传过程中产生自我修正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原因主要有译前准备不足、二语内化程度不高、注意力分配不均等。针对性建议旨在提高学生译员在交传或同传过程中的流利度,如合理分配精力、译前收集资料、提高自身二语能力水平、储备“语块”、提高造句灵活性等[10]。

4 关键词突现

为把握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的演变情况,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从突现强度、持续时间、突现时间3方面厘清该主题演变情况:①突现强度。强度最高的词是“重复”,突现值为3.89,表明“重复”是2020年该领域的热点话题。追溯文献可知,2020年发表的文献大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为口译员汉英传译时出现的重复现象。②持续时间。“修正”一词持续了9年,影响周期最长。③突现时间。该领域研究热点从2002年的“修正”演变为2005年的“会话修正”,2015年的“应对策略”,再演变到近几年的“停顿”“交替传译”“方向性”等,每个关键词的突现都反映了该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学者对自我修正的认知程度紧密相关。详见图4。

图4 关键词突现图

5 结论与展望

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国内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其发文量呈波浪型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会话修正”“交替传译”“性别差异”“应对策略”等,研究方向大致集中于会话修正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学者对自我修正认知程度的加深,其研究热点也处于动态演变中,近几年多关注“重复修正”。

今后学者可更多地关注自我修正影响因素研究,尤其是情感因素与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相关性。现有研究对象集中于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学生口译员,对非英语专业群体的关注度不够,未来可通过扩大研究对象范围来进一步丰富此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修正聚类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合同解释、合同补充与合同修正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软件修正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