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2023-08-18潘生强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老人家家属程度

王 妙,潘生强

(无锡太湖学院 健康与护理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3.50%[1]。我国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迎来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达7611万人,到2050年,将达1.2亿人[2]。失能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长期照护的需求增长。从全国数据看来,目前失能老人仍以居家照护为主,占比高达85.10%,农村地区甚至达到92.70%[3]。家庭照护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能够满足老人的家庭归属感,且成本较低,但家庭照护不仅要求照护者具有相关的护理专业技能,也要求其投入大量时间和情绪成本,会给家庭照护者带来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4]。

以无锡市市区长期失能老人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AS焦虑自测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问卷350份,回收率100%。SAS焦虑自测量表用于测评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焦虑程度变化的依据。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对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倾向越明显。49分以下为正常,50~59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69分以上为重度。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了解失能老人家属在长期照顾过程中是否会产生高于常模的焦虑情绪,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其焦虑的影响因素,以便后期进行建议和干预。

1 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人口学变量特征

在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中,重度失能者占41.71%,肢体失能者占82.57%,失能时间超过一年的占90.57%,配偶照顾的占52.29%,详见表1。

2 SAS焦虑自测量表得分结果分析

2.1 单因素分析

以家属性别及失能类型为自变量,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以失能类型为自变量的两组数据间t值为1.297,P值为0.196(>0.05),无显著性差异,不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家属性别为自变量的两组数据间t值为-6.31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且男性得分(55.97±11.014)低于女性得分(62.95±9.628),表明长期失能老人家属为男性的焦虑程度低于女性。

以失能程度、失能时间、家属身份及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以家属身份为自变量,家属身份为配偶时,焦虑程度与其他家属身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家属身份为父母、子女和其他时,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在照护长期失能老人过程中,家属身份为配偶的焦虑程度最严重。以失能程度为自变量,各因素间差异显著(P<0.05),老人重度失能时家属的焦虑程度最严重。以失能时间为自变量,各因素间差异显著(P<0.05),老人失能时间大于10年的家属焦虑程度最严重。以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各因素间差异显著(P<0.05),家庭年收入小于5万元的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的焦虑程度最严重。详见表2。

表2 长期失能老人家属SAS焦虑自测量表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失能程度、失能时间、家属身份、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家属SAS焦虑自测量表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其中,对单因素分析中家属身份进行两两比较,仅在家属关系为配偶时与其他因素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3个因素均无显著差异,故仅分析另外3个变量。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失能时间与家庭经济条件均为影响家属焦虑程度的因素(P<0.05),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失能时间与家属SAS焦虑自测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失能老人失能程度越重,失能时间越长,家属的焦虑程度越重。失能老人的家庭经济条件与其家属的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属的焦虑程度越重。详见表3、表4。

表3 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失能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与其家属焦虑程度的关系

表4 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失能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与其家属SAS焦虑自测量表得分的回归分析

3 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焦虑情绪的差异特征

3.1 家属性别差异

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的焦虑情绪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性平均得分(62.95±9.628)处于中度焦虑状态,男性平均得分(55.97±11.014)处于轻度焦虑状态。可能的原因有二:①女性比较感性,对现状的承受能力较差,对未知情况持悲观心态。②女性体力较差,在照护失能老人时无法挪动或无法帮助其进行一些康复活动,心理上易产生无力感。

3.2 家属身份差异

研究对象照护的普遍为60岁以上的长期失能老人,其父母健在且能承担照护任务的情况较少。家属身份为配偶的研究对象平均得分(61.85±9.252),大于其他家属身份得分,处于中度焦虑状态。可能的原因有三:①配偶每日与失能老人同吃同住,能直接感受到失能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生活氛围比较压抑。②配偶年龄与失能老人相仿,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完成一些繁重的护理任务,且本身可能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睡眠质量较差[5],导致其焦虑情绪日益加重。③失能老人能早日康复已成为其配偶的精神寄托[6],因此失能老人病情恶化会使其焦虑情绪随之而生。

3.3 老人失能程度及失能时间对其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差异

老人失能程度越高、失能时间越长,其家属的焦虑程度越高,失能超过1年时,家属焦虑程度会大幅增长,从轻度焦虑发展为中度焦虑。可能的原因有二:①老人失能程度越高,需要付出的照护成本就越多,中度失能老人,如偏瘫患者吃饭、刷牙等活动能自理,重度失能老人大部分瘫痪在床,无法自主翻身、如厕等,照护他们的挑战性较大,所以家属易产生焦虑情绪。②当老人失能时间小于1年时,家属尚未养成照护习惯,且对失能老人的康复抱有很大期盼。当老人失能超过1年时,家属易产生疲劳感,心理上对失能老人康复的可能性失去信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4 家庭经济条件对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差异

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属的焦虑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和大于50万元的,家属的焦虑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家属焦虑程度明显较高。可能的原因有二:①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药物及专业护理需求,经济条件差的家庭需家属亲自承担护理任务,占用大量时间,还可能需挪用生活费购买药物,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家属产生焦虑情绪。②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家属可更好地通过其他活动来放松心情,且对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有比较良好的认知,所以焦虑程度会低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属。

4 建议

4.1 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帮助

对于中度及以上焦虑程度的家属,应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支持,通过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改善自身焦虑程度。认知行为疗法能对家属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证[7]。接纳与承诺疗法以功能情境和关系框架理论为基础,可缓解个体的心理应激障碍水平[8]。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某位男性失能老人未失能时脾气暴躁,因为脑梗失能导致偏瘫且无法说话。其家属焦虑于已经照顾3年,还要这样一直照顾下去。故其家属需寻求心理帮助,改变认知缓解焦虑程度。

4.2 提供足够的家庭支持

对于家庭成员众多,由专人(配偶、子女或其他)照护失能老人的,家庭其他成员需密切关注照护者的情绪状况,主动提供帮助,经常询问照护者心情,给予鼓励。家庭成员可轮流承担照护工作,或分工负责,如男性家属负责给失能老人翻身、活动,女性家属负责刷牙、洗脸等,防止出现家属众多却忽视照护者感受,使其感到孤独甚至愤怒,从而加剧其焦虑程度的情况。

4.3 提供朋友、社区支持,加强社会交往

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长期脱离正常社交,也会产生焦虑情绪。很多照护者无法与不同辈家属倾诉情绪,其朋友可经常与其交谈,邀请其参加社交活动,密切关注其情绪状态,引导其倾诉烦恼。对于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社区应多组织娱乐活动,动员其他低龄且身体素质好的老人时常关照他们,构建和谐的社区氛围,降低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的焦虑风险。

4.4 构建照护长期失能老人的社会生态系统

关注长期失能老人家属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可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条件,如在社区准备糖尿病药物、低血糖药物等。社区可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护支持及充足的资源与人力支持,可定期派遣志愿者到失能老人家中帮助其洗澡、理发等。政府可为长期失能老人家属提供社会保障,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等[9],以减轻长期失能老人家属的焦虑程度。

4.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

很多长期失能老人家属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焦虑情绪困扰,或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社区可定期开展相关讲座,派发相关宣传册,使长期失能老人的家属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从而尽早解决甚至杜绝心理问题的产生。

猜你喜欢

老人家家属程度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铭记于心的残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我想去看望上帝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