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热点、前沿及启示
——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2023-08-18孙小娟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聚类

孙小娟

(宁夏大学,银川 750000)

0 引言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并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在不同环境中识别不同人的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设立合适的目标,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作出负责任的决定,以此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学习过程[1]。20世纪末,SEL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掀起了以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浪潮[2]。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项目,2013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项目[3],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共同推进少年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梳理国内SEL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对解决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CiteSpace是陈超美基于java环境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可视化网络图谱呈现知识演化的关键路径及重要拐点,分析研究领域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沿[4]。本研究系统梳理文献,借助CiteSpace绘制国内SEL研究图谱,宏观勾勒SEL领域的知识结构,探讨SEL研究热点及趋势,以为未来SEL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采用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社会情感能力”,时间范围限定于2012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共检索到312篇文献。剔除不符合SEL主题的文献后,共获得文献129篇。

1 社会情感学习研究基本情况

1.1 发文作者统计

代表性人物和关键学者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本研究的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节点阈值“Top10”)共192个节点,178条连线,节点零星,分布散乱,只有少数节点间相互连接且关系十分微弱,提示我国SEL领域研究学者较少,力量薄弱。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李明蔚,南宁师范大学杨传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杜媛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小型研究团队,主要分析了SEL发展的国际形势、影响因素、体系框架、培养价值及教师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北京开放大学白晓晶、张春华等主要研究数据技术下SEL与教学改革的关系(详见图1)。毛亚庆是作者共线图谱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关键节点,他是我国SEL研究的发起人,为我国SEL项目推广研发了相关课程,开发了本土教学用书,进行了相关实证调研,为SEL本土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合作机构统计

表1为社会情感学习相关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研究机构,计量统计时进行统一归类,对二级单位不进行单独划分。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且研究时间最早,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表1 发文量前10的机构

发文机构的合作关系图谱中共128个节点,58条连线,密度为0.0071,提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较为分散。以北京师范大学为核心,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形成合作研究网,但从合作强度上看,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详见图2)。加强机构间交流合作是未来国内SEL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的基础。

图2 发文机构合作关系图谱

1.3 主题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旨的高度概括,对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进行分析可了解SEL领域研究的主题。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有节点182个,连线123条,密度0.0235,说明研究主题较为集中。SEL研究热点集中在校园欺凌、学业成绩、教学变革、情感治理、发展策略、影响因素、师生关系、学校氛围等方面,主要研究对象为小学生、教师。详见图3。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 研究热点及趋势

2.1 研究热点

如图4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的聚类模块值Q=0.9512,平均轮廓值S=0.9967,说明聚类结构显著,结果令人信服。图4中模块#1主要关键词包括小学生、学业成绩、学习策略、课堂管理、行为表现、师生关系、情感技能、社会化、调查。我国于2011年引入SEL理论,虽然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与独特性,需要进行本土化调整,验证社会情感能力对我国学生学业成就及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提高学校对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视程度,探索社会情感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及人才培养策略,为SEL项目实施提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模块#2主要关键词包括数据隐私、教学变革、教育技术。随着智能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形态发生转变,确定性知识的训练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实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回归基于人品性与社会性养成的教育本质[5]。SEL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将其融入数字化教学生态研究中,能够助力教育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具备社会性能力。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2.2 研究趋势

以关键词聚类图谱为基础生成时间线图谱。根据每个聚类模块中关键词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引证关系,分析SEL领域在不同时区处于繁荣还是低谷状态。聚类#1中的情感教育、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学习策略是关注重点,整体上时间延续性较好,至今发展形式未出现衰退,依旧是研究热点。聚类#2中小学生标志性关键词与其他聚类链接较多,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隐私、教学变革、教学创新被关注,但关注度较低,尚未形成连续的规律性研究热潮。详见图5。

3 结论与建议

从研究现状看,近10年来,SEL备受学界关注,文献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从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分布来看,研究者数量较少,力量薄弱,研究开展相对独立,学者、机构间普遍缺少深入合作。从关键词分析可知,国内研究主题多涉及SEL标准、影响因素、培养价值、项目开发与实施、课程、实施策略,以基础教育阶段为主,重点关注群体是小学生,少数研究聚焦教师。从研究的时间跨度来看,国内对某一关键词的研究相对分散且时间跨度短。国内SEL领域研究需打造一支有影响力的研究队伍,积极创建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助力SEL领域形成研究共同体。未来,应从SEL基础理论、组织与实施、测量与评估策略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使SEL在我国教育土壤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①知识本位观下,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满足其作为社会化个体在价值、情感、社交等非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需求,并基于理论基础扩展研究深度,为我国SEL的实施奠定牢固的基础。②学校内的SEL最为关键,应将SEL变成学校整体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形成持续、动态的循环过程。③教师是学校实施SEL的关键角色,为了加强教师对SEL的理解,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对SEL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适切的SEL教育服务。④课程学习是为所有儿童提供SEL一致性机会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关注SEL的内涵式发展,因校制宜进行课程改革,创设独立的、明确的技能培养课程,将SEL整合到学术课程中,并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提升社会情感能力的机会。打造关怀的、包容的学校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信任、支持、有归属感、情感上感觉安全的文化环境中充分学习和练习社会情感能力。⑤了解干预措施针对的人群及干预措施有效的前提条件,便于对现有干预措施进行调整或制定新的项目及课程,以此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将项目聚焦到最需要的人群。从SEL内涵及价值维度入手,研发出可实际施测的本土化社会情感能力测量工具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以此推动我国SEL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聚类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