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
2023-08-18李志玲
李志玲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而在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时,也重点阐述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所面临的第一大关隘,便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那时候提出这个目标,还只是为大家鼓劲打气,因为那时尚处于扶贫攻坚的紧张阶段,离振兴尚有一段距离。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点提出“乡村振兴”,则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对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如果最难振兴的乡村真正走上现代化,那么,其他方面的振兴都会迎刃而解。这一次,党的二十大不仅就乡村振兴而谈乡村振兴,而是把乡村振兴与城市的发展融合起来。
产业振兴意义何在?
党的二十大把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分解成五大振兴目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其中产业振兴放在首要位置,而且其提法有了新的变化,不叫农业而叫产业。在首提乡村振兴时,则是按照传统的“三农”来明确振兴的目标的。而今把“农业”转换成“产业”,这里颇有深意。意味着今后乡村振兴的重大因素,其内涵有了新的扩展。农业只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也就是说,乡村要振兴的产业,不再只是传统的农业,或者说是传统的大农业:农、林、牧、渔、副,而是所有能够适宜在农村落地、且能带来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
把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是因为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产业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没有产业的振兴,乡村根本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无法增长财富,也缺乏振兴的内生动力。靠国家财政的支持、靠社会各界的援助,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振兴表象,但不能持续下去。
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龙头,龙头舞动了,才能带动其他各方面的振兴。例如,发展乡村产业——乡村的新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会吸引大量人才涌向(回归)乡村、且能够才尽其用,促使乡村人才队伍出现大扩展;发展乡村产业,必然形成与自耕农业文化相迥异的,且是规模经营的产业文化。而发展的乡村产业,又必然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如果新发展的乡村产业不能促进生态恢复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所产生的高效益,也是以牺牲后代的生存条件为代价的,是不能称为现代化产业的。同样,实现产业振兴,对当前现存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严峻挑战,对当前存续的乡村各类组织也是个挑战。乡村组织必然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改革、重组,使之更适应产业振兴的需要。
产业振兴的难点在哪?
以往说到乡村产业振兴,人们总会想到特色种养殖,以及产业化经营。事实上许多乡村也依靠这个实现了振兴,比其他地方在产业振兴方面快走了一步。例如,河北的大棚种植,各地兴起的特色种养殖,沿海地区的近海水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走到了极限,甚至可以说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模式发展农业了。
有一个数据让我们很担心,当前乡村发展的优势产业还能保持多久。有专家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当代中国人口已从占全球人口的20%下降到19%,而蔬菜产量占到了全球的69%,淡水产品占到了全球的70%,生猪年产7亿头,占到了全球的50%。产能过剩,这些农渔产品大大超过国民消费能力,而随着产能的过剩则是价格的下降和大量的浪费。过去乡村的优势产业很快就要消失殆尽。
而随着上述三类产品的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伤害,几乎难以弥补——
据调查,由于大棚蔬菜的超规模发展,蔬菜的培植用水,无法利用雨水,而且雨水不能由土地渗透至地下,大多由硬化的沟渠白白流失。而大棚蔬菜的大量用水,只能通过对地下水的开采而获得。华北平原的深层的古地下水也被超采了80%。而超采的结果是地表盐碱化、沙化。
由于海洋捕捞过度,沿海洋线周边地区从海洋捕捞转产为淡水养殖。淡水养殖带来的破坏,便是沿海周边海水受到严重污染。而污染的后果,便是海洋里鱼类急剧减少,且污染海水里的水产质量大为降低,海洋捕捞已经难以构成产业。
许多地方种农作物的耕地,由于广泛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少用甚至不用有机肥料,已经使土壤板结低效,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每公顷单位面积投入化学品最多国家,其土地上的出产达不到参与双循环的标准,只能成为国内消费的低端商品。例如,中国是最大的产粮国,但中国大米,因口感不佳,多数只能在低端市场上消费。
一句话,乡村的亲土亲水的产业振兴将遇到很大的困难。
产业振兴路在何方?
产业振兴既然如此重要,却又困难重重,如何走好产业振兴这条路,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结合众多关注产业振兴的科学家及实践工作者的意见,产业振兴之路应该选择下面几条途径——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業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的现代农业。由于各地乡村的自然环境有别,选择的生态农业类型,应该与本地环境相适应。宜种的则种植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宜养的则养殖良种的家畜家禽。一句话,以不破坏环境的活性为宜,以产品的高效益为宜。拒绝一切虽高效但有污染的产业进入乡村。
二是在生态恢复良好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有多种业态,有农业观光型,有互动体验式,有乡居社区聚落型、有乡村休闲度假型。各种类型都涵盖着诸多项目,如乡居社区聚落型,就包含传统古村落、民俗特色村、幸福慢村等,而诸多项目又相互融合,可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一种时尚的旅游业态。
三是推动更多的农村电商崛起,促进各地特色农产品参与双循环。近年来,各地乡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乡村的项目,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助力。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持续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全力拓宽销售渠道,深入推进电商帮扶工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致力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农产品实现“线上增值”、更多农民实现“线上就业”,把电商变成县域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聚集地”和增收致富的“主阵地”。
四是高科技进入乡村,改良土壤,改良传统的农副产品品种。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段,利用高科技改善环境,是振兴乡村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利用高科技改造土壤的项目已经在一些地方推进。但由于土壤改造的成本高昂,这个产业在乡村还未能广泛开展。应该在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把土壤改良变成乡村的常规性产业。
五是开发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乡村有许多传统产业,是纯手工操作的,有许多成为了非遗。例如,海南的黎锦、椰雕,对这些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有机结合,搭建以“ 品牌+、文化+、互联网+、资本+ ”为核心特色的数字文旅平台,做大做强文旅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乡村产业的发展新路,还可以找到许多条。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实践,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型产业通向乡村振兴之路。(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研究员)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