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空间站如何筑梦“太空之家”

2023-08-18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标题中继航天员

日前,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摄,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已经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首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一系列技术突破惊艳亮相……

健身设施很齐备

核心舱内健身区有太空自行车、太空跑台、抗阻锻炼装置等设施。与地面上的跑步机不同,太空跑台增加了重力模拟装置,可施加一定压力将航天员束缚在跑步机上。如此一来,航天员可以在相当于正常重力的环境下运动,既锻炼了骨骼肌,也可通过压迫骨骼刺激骨的重建,有效应对失重给人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太空自行车可以通过增加间歇或者冲刺的运动状态,刺激航天员的心率阈值,增强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在蹬车运动时,航天员需佩戴专用的呼吸器强化心肺功能,还有专门的上肢锻炼模式装置强化全身锻炼效果。

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是航天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据了解,每位航天員每天需锻炼约两个小时,以防止心血管功能失调、骨质脱钙、肌肉萎缩等“太空病”。

生活方式“很地球”

在航天食品方面,天和核心舱内配置了120余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口感良好、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早餐有面包和粥,还有酱萝卜、卤鹌鹑蛋等美食;午餐有炒饭、猪排、土豆、牛肉汤等,还有粽子等特色食品;晚餐有金枪鱼、油麦菜、香菇……再加上水果、巧克力、饼干等辅食,航天员不必担心在太空吃不饱、吃不好。

此外,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在不久前公布的视频中,很多人跟随3名航天员过了一把太空“吃播”瘾。

空间站里设计了独立的睡眠区,确保航天员不受干扰,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虽然还是要到睡袋中休息,但航天员不必像以前那样“站着睡”,而是可以安心“躺着睡”。

除了一些要在夜晚完成的特殊任务,航天员的作息时间大都与地球上一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地面的工作人员早上8时上班,航天员也要在那时沟通当天的工作计划。每晚八九点钟下班前,天地间还会就当天和明天的工作进行例行沟通。

在太空洗浴也是一个难题。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淋浴、泡澡,但航天员可以将湿毛巾加热后擦拭身体。洗头时则把浴帽套在头上,用免洗洗发液揉搓洗净。同时,空间站内还有一间“包裹式淋浴间”,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用喷枪冲洗身体并擦拭干净。

天地通信很便利

无论是出舱活动还是空间站内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天地间的大力协同和舱内外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通信联系尤为重要,这是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能力的一大考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确保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

空间站中继终端的最大特色在于具备在轨可维修性。为此,空间站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与上一代系统相比,该产品具有通信距离更远、通信速率更高、工作寿命更长等特点,同时具有更强的空间环境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支持多名航天员同时出舱活动时的通话功能。

(选自2022年第2期《中国科学探险》,本刊有删改)

—— 鉴赏空间 ——

《太空一日》描述中国首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飞船绕行地球14周的见闻和经历。从短暂飞行到长时间驻留,从天宫系列到中国空间站的建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筑梦“太空之家”的角度介绍了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生活点滴,依次介绍了健身方式的简单、生活方式的多样和通信的便捷,小标题齐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的生活,更透彻地理解他们的奉献精神。

—— 读有所思 ——

小标题的运用有助于从多个方面展示材料,表现主题,使行文结构严谨,思维缜密。试用关键词提纲挈领地写出《太空一日》所描写的从起飞到踏上归途的过程,以及本文三个小标题所介绍的“太空之家”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小标题中继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面向5G的缓存辅助多天线中继策略
中继测控链路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Nakagami-m衰落下AF部分中继选择系统性能研究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一种新型多协作中继选择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