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波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3-08-18裴娟
名师简介:裴娟,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于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常常有这样的情境——
太吵了……静一点。
太闹了……静一点。
太烦了……静一点。
【任务一】
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侧重写实:
(1)紧扣“静一点”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2)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
(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侧重虚构:根据题目“静一点”构思,写清楚人物的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
【任务二】
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1)围绕“静一点”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2)论据经得起推敲,使用的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4)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要求:①按照写作标准写作;②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命题透视
2022年宁波市中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本题在审题上并未设置障碍,两个任务说明具体详细,提示明确,更加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如果写记叙文,紧扣“静一点”的原因,对过程及结果展开描写,感悟合理即可。如果写议论文,围绕“静一点”表达明确的观点,并充分论证,就不会偏题。本题还从“侧重写实”和“侧重虚构”两个角度设定了记叙文的写作标准。如果写议论性文章,还有关于写演讲稿的提示,这样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形式,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言。
我们还可以在“静”上做一点分析。“静”可以指环境的安静,也可以指内心的宁静。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写作,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场景,写出自己对“静一点”的深层感悟。当然,学生也可以对“静一点”辩证思考,体会“静”的内涵与价值,分析“静”的作用及意义,在写作中体现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彩的论证能力。
静不是死气沉沉,不是毫无生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心很难静下来。所以,静是一种行为,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品质。静一点,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雪落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静一点,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明白人生的道理,感悟生活的美好。当我们真正体会到“静一点”的魅力时,把“静”和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联系起来,静心思考,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与收获。
迷津指点
1.拓宽“静一点”的写作思路
考场写作,最关键的还是要从题目中挖掘出深意和新意。同学们可以试着拓宽“静”的概念,比如,紧张时的冷静一点,焦虑时的平静一点,烦扰时的宁静一点,等等。再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生活,读书时的烦躁,做题时的焦躁,练琴时的浮躁,遇事时的急躁……是不是有太多情境需要自己“静一点”,再“静一点”。“静一点”才能思维清晰,沉着勇敢;“静一点”才能积蓄力量,从容不迫。
2.写出“静一点”的细节变化
本道作文题一开始给出了三个生活情境。这三个情境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细心的同学应该能看出差别。“太吵了”侧重于声音,“太闹了”侧重于场面,“太烦了”侧重于心境。这三个情境其实侧重点各不相同,所以“静一点”的方法或过程也不尽相同。“静一点”就是相对于原来的状态要安静一点,平静一点。“静”是最终结果,但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同学们也要将引发“静”的变化的那片景、那件事、那个人甚至那句话,在写作时交代清楚。当然,不一定要有外因,自己想明白,悟清楚,也是可以的。
3.挖掘“静一点”的深刻内涵
“静一點”的根本其实就是心静,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诸葛亮早年隐居于南阳,虽然身负大才却不张扬显世,在宁静中积蓄自身实力,在冷静中分析天下形势。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可见,“静”于人生多么重要。
佳作赏析
静一点
文/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张语飞
高压,快节奏,这是形容初三的词。
迷茫,心不静,这是形容我的词。
再次熬到周五,我从灯火通明的教学楼一步步走到校门口。爸爸撑着雨伞,站在路灯下。细微的雪花在空中打转,在浅色的地面上印下白色的痕迹。我迅速地钻进爸爸的伞下,和他上了车。
“周五啦!”爸爸从后排拿出事先备好的肉夹馍,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又可以休息休息喽。”
手里的肉夹馍是温的。我看向爸爸已开始长皱纹的脸,心里涌上一股酸涩。
期中考试后的日子,我像一根绷紧的弦忽然断裂,飞出了控制范围,心思怎么也回不到课堂。备考已耗完了我的热情。我渴望休息,但紧凑的课程安排不给我喘息的机会,推着我拼命向前赶。
车里打足了暖气,舒缓的音乐让窗外的雪都变得柔情。可我无心赏雪,嘴里的肉夹馍嚼出了花椒的味道,麻痹了我所有的感官。
回到家,书桌上暖黄的灯光照着散乱的试卷。我的心始终烦躁,似乎有很多事要做,又不知从哪做起。这难道就是“心乱如麻”的感觉?算了,早点睡吧。
我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窗帘没有拉紧。窗外的光线透过帘缝洒入房间。透过缝隙,我看到窗外的雪依旧在飞舞。
安静的夜,一切无声。
静一点,我却听到了自己心里的声音。
我想我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我太浮躁了:听不进去课,没耐心写题,害怕自己原地踏步。我想起了备战期中考时挑灯夜读的努力,每一支用尽的笔芯都是证明;想起开学初如现在一般焦虑,终在学校的学习氛围里找回了平静;甚至想起了自己上次跑800米时,咬着牙冲过终点时的骄傲……此时的我,怎能心浮气躁?此时的我,怎能轻言放弃?
我就像一艘在海里漂泊的船,急着靠岸。脑海里的思緒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窗外的雪花却格外安静,只是飞舞、飞舞……最终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周六的清晨,窗外的雪早已停了。我开始整理散乱的试卷,尝试沉下心来做题。静一点,再静一点。仔细地阅读词句、语段,细心地增添辅助线,在笔尖磨过纸面发出的“沙沙”声中,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焦虑……海岸的轮廓愈加清晰起来,我知道,我这艘大海中漂泊的船,即将停靠在温暖而平静的港湾。
从今天起,我要和“迷茫,心不静”说再见。
从此,我的人生多了三个新词:踏实,无畏,静一点!
综合点评
小作者选取了初三生活中最真实的素材进行写作。她有点迷茫、畏缩甚至心乱如麻,不知所措,用她自己的比喻就是“一艘在海里漂泊的船”,这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的心理描写较为细腻,能够让读者感知到小作者的心路变化。在雪花飞舞的宁静氛围中,小作者渐渐静下来,明白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终归于平静。小作者在“静一点”的思考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正确定位,“漂泊的船”最终找到了停靠的“港湾”。
静一点
文/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刘煜棠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片静谧之美。诗歌的内涵与意境,总能抚平内心的浮躁,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静一点,净一点。
十二月敲响了期末考试的钟声。作业、考试、熬夜、练习……无一不使人烦躁阴郁。一天临近傍晚,我正在急着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毫无思路。看着周围的人都写得很顺利,我渐渐焦虑与不安起来。我的心不知不觉间如同一端被泡入水中的纸片,被烦躁一点点浸透。
这个时候,上课铃却不合时宜地响了。我充满烦躁与怨气地准备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走到讲台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与诗歌有关的课。首先进行诗歌分享,请小赵同学上台发言。”小赵同学在大家的掌声中走到讲台边,落落大方,面带微笑。“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诗集,叫《海涅诗集》。”接着,她用浅显而精练的言语介绍起作者及诗作风格。一开始,我因内心中的阴云而注意力分散。慢慢地,小赵同学精彩的发言让我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心静了一点,听得就更加真切。我仿佛走进了这本诗集,静赏海涅倾其一生所开出的一朵朵缤纷的诗歌之花。尽管这时候,我的心中还想着数学题,但我还是惊奇地发现,自己眉头已平,嘴角含笑,内心的浮躁少了,心情变好了许多。静一点,竟有这么大的魔力!
同学们正意犹未尽,语文老师又神秘地打开了一个视频:“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一起来欣赏一段诗歌朗诵。这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第一届新年诗会的视频。”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真让人期待。只见一位大提琴手孤独地坐在舞台上。他开始伴奏,音乐低沉平稳,浑厚抒情。我听着富有诗意的伴奏,深吸一口气,静静地闭上眼。这时,朗读声轻缓地响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跟着诗人乘一艘锈迹斑驳的渡轮,扫一方寂寞孤独的坟墓,望海峡那边带着慈祥笑容的大陆母亲。我只是静静地闭着眼,诗人的一生便从我眼前匆匆掠过。那些看似悲凉的诗句,却给人宁静与安抚,这大概就是诗歌能使我静下来的原因吧。短短几十秒,我就这样沉浸在诗意的语言与情感中。此时的我,好像乘着一叶悠悠的小舟,行走在洒满斑斓星光的小河里。一缕缕游子的思乡之情化作满天星辰,驱散了我的焦虑。一滴滴深沉的眼泪化作一汪池水,洗净了我的烦躁。在伴奏的最后一个音符中,我睁开了眼,内心只剩平静。
下课了,我再演算那道数学题,不再觉得复杂,不再烦躁。诗歌给予了我“静”的力量,而“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清晰的思维,更是超然的心境,净化了的灵魂。
《礼记·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么,就让生活静一点,让心绪静一点。我将继续在诗歌中寻梦,于宁静中悟美。
综合点评
文章开篇,小作者借自己因做题不顺而焦虑不安,表现自己的心浮气躁。同学的诗集分享让她的心灵受到触动,《乡愁》的朗诵更是涤荡着她的内心。她在凝练的诗歌中想象,在静美的诗歌中感悟,在柔情的诗歌中栖息。她的心因诗歌起了波澜和变化,一步一步地,她在诗歌中获得平静的力量;而平静最终带给她的,是清晰的思维、超然的心境和净化了的灵魂。
静一点
文/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王褚飞
面对纷杂的世事,古时贤者或采菊东篱隐于深山,或结庐人境藏于闹市,与世无争,平静淡然。反观今日,红尘滚滚,芸芸众生为名为利忙忙碌碌,身心俱疲。如果要给此种人生开一剂药方,那就是设法“静一点”,让心静下来,方能更好地前行,收获成功的人生。
静一点,是休息,也是出发。这很适合那些一直埋头苦干的人。朱光潜先生在《谈休息》一文中提出,世间万事万物都张弛有度,各有规律。古人云:弓满易折。同理,再强大的人,也要适时休息。内心之弦整日不松,终将崩溃。静一点,看一看飘浮的云,读一读喜欢的书,想一想有趣的人与事。这些看似无用,却有大用。静一点,可以让你的精神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为更好地出发做准备。不会静的人,反而“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静一点,是热爱,也是坚守。法布尔耐心细致地研究昆虫;居里夫妇不畏艰难地研究化学元素镭;闻一多先生是“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地钻研中国古代典籍。无论外界多么繁杂,“我自岿然不动”。他们静心研究,终得硕果。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我想应该缘于心中的那份热爱吧。因热爱而执着,因执着而坚守,这样的事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所以,“静一点”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一种要求,一种鞭策。“静一点”是一种理智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和品质。
进入初三,总有同学抱怨初三的生活是多么辛苦。那么,疲惫的时候,烦躁的时候,试着让自己“静一点”吧。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学须静也”,既是对儿子的教诲,更是对后人的提醒。我们谁还不明白宁静才能致远的道理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在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应该不急功近利,不迷失方向,不骄不躁,不慌不忙。让“静一点”成为我们的常态,成为我们人生征途中前进的力量。
综合点评
本文中心论点明确,论证思路清晰。文章开篇通过对比,引出中心论点:让心“静一点”,方能更好地前行,收获成功的人生。接着,小作者用了两个分论点来论证观点。第一个分论点“静一点,是休息,也是出发”,是从“静一点”的浅层含义入手。第二个分论点“静一点,是热爱,也是坚守”,则分析了“静一点”的深层意蕴。论证由浅入深,具有思辨性。最后,小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并让“静一点”具有了时代意义,更具说服力。
新题练笔
1.贝多芬听不见声音,却能在内心的静中创作出震撼世界的音乐;海伦·凯勒听不见声音,却能于内心的静中书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请以“骄傲的少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规范,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