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
——记广州市荔湾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调研员沈仕青
2023-08-17毕节试验区刘宇浩袁胜繁
■ 毕节试验区 刘宇浩 袁胜繁
“在毕节近3年的时间,做的那些工作,都是我的分内之事,是我工作应尽的职责。”广州市荔湾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调研员沈仕青通过电话传来的声音,给人一种非常低调的感觉。
2017年3月的春天,对沈仕青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接到前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挂职的通知,即将开启人生中一段特殊的旅程。
种上的不仅仅是牙齿 还有种子和使命
2017年,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战犹酣,七星关区的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这便是沈仕青旅程到达的驿站、结下的情缘。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决然拔掉8颗病患牙齿,种上新牙齿的同时,也种上了助力七星关区精准脱贫的种子和使命。
医生说,手术至少要持续6个小时。沈仕青知道,这对年过半百的自己,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折磨。决心已下,使命在肩,他别无选择。手术完成后,牙疼不再影响他的工作。沈仕青马不停蹄,奔赴七星关区,走上岗位,挂任七星关区委常委、副区长。
广州和毕节,气候差异极大,一个温暖如春,一个高寒湿冷;饮食习惯迥异、食物特点不同,广州温香软糯,毕节酸辣主场。生活上的困难,沈仕青可以忍受。他用工作的激情,积极主动谋划和思考需要完成的工作替代了生活上的困难。
挂职期间,沈仕青主要协助七星关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脱贫攻坚工作。他认为精准脱贫,就需要精准的数据。到七星关区报到后,第一时间开展脱贫攻坚调查,成为沈仕青首当其冲的任务。因为这是关乎贫困群众的脱贫计,沈仕青一点都不敢马虎。那段时间,他马不停蹄,在调查、研究、撰写报告之间连轴转;他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只为摸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他穿越乡村集镇、走进田间地头,只为融入一方水土之中,思考脱贫之计……就这样,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展深入的走访调查,精准脱贫的种子开始在沈仕青的心里生根发芽。
从广州来的沈仕青,便想到从广州引进企业来七星关区投资,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
自此,动员广州的企业到七星关区投资,又成为沈仕青这一时期工作的重心。只要是过去认识、接触过的企业,沈仕青都向他们发出邀约,商谈前来七星关区投资兴业、助推精准脱贫的事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荔湾和七星关两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沈仕青经过邀约和沟通,挂职三年期间,共有13家企业在七星关区落地,签约投资协议金额约36.3亿元。
调研的不仅仅是脱贫 还有毕货要出山
2018年元旦刚过,沈仕青下乡调研,目的地是七星关区西南面的千溪乡,调研内容是该乡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情况。
千溪乡是彝族苗族白族乡,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那天中午,沈仕青走在该乡千朗沟村的乡间小路上,一路的牛羊粪便,村子里鸡鸭彼此折腾得不行,准备下地干活的农民是一脸麻木与无奈。这儿生活的人家,种地是谋生的唯一手段。外出打工,如果没有一技之长,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死守着这片相当贫瘠的土地,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调研回来,沈仕青立即联系广州的企业,问他们能不能搞一个协议,就是村民负责种,企业负责卖;村民种多少,企业收多少,当然种什么都可以,企业需要什么,村民种什么。一番沟通下来,一个“双赢”的策略形神兼备,广州的企业欣然应许。
在沈仕青的协调下,2018年3月8日,广东胜佳超市有限公司、广州讯壹集团和增城万户通合作社等单位联合设立贵州西部田园农业有限公司,与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千溪乡和生机镇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保底收购的农产品种植面积1300多亩,帮助农民种植蔬菜约550亩,共销售约900吨,受益贫困户164户656人。
这是“黔货出山”的雏形。那段时间,七星关区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七星关区鸿达农业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均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仅靠毕节的市场,他们难以打开局面。沈仕青清楚,农产品卖不出去,企业资金回笼不到位,最终受苦的还是种植的村民,脱贫攻坚的步伐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两家公司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所以沈仕青对此最为担心。
经过沈仕青的努力协调,七星关区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七星关区鸿达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广州市兴安(约70个店)、胜佳(约80个店)连锁超市达成合作协议,构建了销售平台。企业负责生产,超市负责销售。至今,七星关区在广东市场的鸡蛋、茶叶、蔬菜和冻鸡等农产品销售额早已超过2亿元。
急需的不仅仅是照顾 还有关爱和奉献
正当沈仕青全力以赴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候,他的妻子却病倒了,急需手术治疗,急需丈夫的照顾,但他深深地知道,七星关区脱贫工作更需要他的奉献。负责的广州航道局推介项目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项目就可能成为泡影。这个洽谈了两年多时间、协商几十次、投资11.5亿元的公路升级改造项目不容他有丝毫的松懈,这个已中标、即将开工的项目不容他离开半步。
还有结对帮扶的工作更需要他。七星关区有11个街道、24个镇、8个乡,荔湾区有22个街道186个社区。如何协调两地资源,是沈仕青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边跑路,沟通、协调、面议、会谈,这些耗时费力的事情又是沈仕青工作的一种常态。
仅2019年,荔湾区的8个街道和相关企业就全覆盖地结对帮扶了七星关区24个深度贫困村,推动财政资金和社会力量面向贫困村帮扶,投入资金和物资折款共计2989万元;帮助新建和扩建2个村卫生室,大修通村公路,有效推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脱贫。
沈仕青挂职的三年中,推动了荔湾区与七星关区共召开9次党政联席会议,签订了部门协作帮扶协议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协议24个,医院、学校结对帮扶协议110个。派出帮扶期限3个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人次,组织党政干部培训53人次,专技人员培训2537人次。荔湾区共上缴资金1.05亿元给广州市支持毕节市脱贫攻坚,其中约0.8亿元投入七星关区建设扶贫项目点26个(投入0.28亿元建设碧海街道前所小学、燕子口镇甘沟河小学和野角乡快乐小学),修路约30公里,修建桥梁5座,项目受益贫困群众约3万人。
3年中,他用双脚丈量七星关区的每一寸土地,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大屯乡三官村、千溪乡千朗沟村、燕子口镇甘沟河小学……哪一个地方没有他的足迹?他用双肩担起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责任和使命,党政联席会、部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医院和学校结对帮扶协议……哪里有协作帮扶的种子,哪里就有他的影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真谛,拔牙奔赴挂职岗位、妻子手术不能分身照顾、千朗沟村调研陷入的沉思、引进企业帮助脱贫……哪一件不是敬业的典范?哪一件不是奉献的样本?
他用点点滴摘的行动,换回了山海情深—既是领导的赞扬,又是群众的肯定;既是挂职工作的常态,又是结对帮扶的情缘。
2020年1月,沈仕青挂职期满回到了广州市荔湾区。2020年3月3日,七星关区实现脱贫摘帽。远在广州的沈仕青无比欣慰,因为这正是他为之奋斗三年想要取得的结果。
2018年1月,沈仕青(右一)陪同时任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伟强(左三)到广州市荔湾区胜佳超市七星关农产品展销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