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公益慈善实践

2023-08-17王国龙

党史文苑 2023年8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井冈山根据地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富有革命家的雄才、政治家的睿智、军事家的谋略、战略家的眼光,而且富有慈善家的博愛情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孕育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群众路线等一系列光辉思想,也是毛泽东慈善实践的发源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活动

“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是对广大受剥削受压迫劳动人民的无比慈爱,是为增加劳动人民的福利所作的善举和创造。

(一)毛泽东指导和创立社会公益组织。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工农红军余部到达井冈山,便着手恢复和发展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暴动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自发地创立各类具有公益慈善性质的社会组织,支援参军参战,组织工农业生产,帮助发展边界贸易,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创立了支前作战的志愿组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运输队、宣传队、洗衣队、担架队、救护队、补衣队和慰问队等,到前线为红军运送弹药、送粮水、救护伤员等。其二,创立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织形式。如耕田队、贫农团、合作社等组织,积极帮助工农红军耕种公田,生产合作社大力开展生产互助合作。其三,创立增加新的生产力的志愿组织。如根据地妇女组成的农耕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及时补充因男劳动力参加红军而短缺的劳力。

(二)慈善募捐活动在根据地空前活跃。井冈山斗争时期,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克服经济困难,红军利用打土豪、群众捐赠和向商户征收三种形式筹款。特别是党在红军和群众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和保卫根据地军事动员,有力地提高了红军和群众自愿捐款捐物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所需经费,改变了军民生存艰难的现实困境,在革命根据地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井冈山红军医院就是军民募捐善款建立起来的。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募捐出来,加上当地群众自愿捐款,合计1000余元。军民们不计报酬,就地取材。曾志同志那时已怀孕七个月了,还挺着大肚子和大家一起砍木头、背木头。1928年冬在小井建成了一所两层共32间的红军医院。后来,袁文才买了一家药店叫“玉堂春”,也捐赠给医院使用。红军医院实质上是一所公益医院,一直坚持免费为老百姓看病。那时候药比较少,一点儿阿司匹林都是宝贝。有了药,只要老百姓需要,首先为老百姓治病,其次才是战士、党员,最后是党的干部。

其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筹款方式,除了打土豪、向商户征收外,第三种方式就是依靠群众捐赠。例如宁冈县砻市东源乡麻上村,有个叫邱祖德的农民,分田时得了十多亩山田。1928年秋天迎来了分田以后的第一次大丰收,他共收获稻谷3500多斤,除了上缴的700斤的土地税之外,还向政府捐献了300斤谷子。再如,永新县妇女马夏姬把自己辛勤劳动挣来打算做衣服的120个铜板全部献给了红军。

其三,推动社会救济事业发展。面对经费不足的战争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仍然高度重视社会救济工作,不遗余力地救助困难群众。在政府施以救助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募捐,半升糙米、一件破衣、几斤蔬菜、几两油,如今看来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当时募捐的宝贵物资。

(三)建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的具有慈善功能的群众互济组织。1925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济难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虽然定性为“群众性救济组织”,但主要是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并筹款救济他们的家属。1929年该组织改称“中国革命互济会”,但基本上没有公开活动。1931年3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真正建立了群众性慈善组织并开展生机勃勃的活动。1931年3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先后成立了党领导下的互助救济的群众团体“革命互济会”,它一建立就成为根植于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慈善组织。

从宗旨来看,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劳苦群众的互助精神,救济遇难的革命战士及其家属,并在革命斗争中互相鼓励和救济。从纲领来看,它鲜明地提出“反对伪慈善事业与欺骗的人道主义的宣传”,建立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人民直接选举的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组织。从资金来源看,已完全没有统治阶级的施舍,而来源于苏维埃政府的拨款、群众募捐以及会员自愿交纳的会费等。从组织体系来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和专业队伍相结合,会员中还有不满16周岁的儿童团员。1931年8月,在总结各县建立革命互济会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筹备成立湘赣省级互济总会。1932年1月26日,在江西永新县城召开了湘赣省革命互济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湘赣省革命互济总会,选举11人为执行委员。共产党员、茶陵县游击队第一大队政委陈宗德当选为主任。此后湘赣省苏区先后成立县总会、区总会、乡分会。省、县总会设执委会,执委会主任1人,执委会分组织、宣传、调查、统计、财务、劝捐六个股和秘书处;乡分会设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一人,下分宣传、财务、组织股及救护劝捐队。在红军内部以军为单位,成立军总会,军总会之下设团总会、连分会,分会下设募捐队、救护队等组织。后来,革命互济会在中央苏区普遍建立起来。

(四)毛泽东身体力行带头做公益挖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每当听到这句耳熟能详的民谣,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瑞金的那口红井。其实,毛泽东最早在“三湾村”就做公益挖水井,恩泽一方,口口相传。当时,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仅有一口小小的水井,水深不过两尺,供全村人畜饮用。若是遇上干旱天,村民们则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村,开始着手“三湾改编”大计。有一天上午,毛泽东在路上踱步思考问題时,恰巧看见伙夫挑水走过,他发现桶里的水浑浊不堪,随即便到井边去看个究竟。只见井小人多,泉水刚流出来就被人取走了。傍晚时分,毛泽东带领几个战士,从当地老百姓家里借来了铁锹、锄头,带头卷起衣袖和裤脚,跳下井里清理淤泥,对水井进行了加深和拓宽。由于考虑部队驻扎在此,用水需求量大,他又带领战士紧挨着老井挖了一口井。为此,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红双井”。

96年过去了,“红双井”的水依然沁人心脾。如今,“红双井”已按1 : 1的比例陈列在“三湾改编纪念馆”内。每天,馆中的讲解员都向南来北往的游人介绍“红双井”的来历,讲述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当年为群众做公益、办实事的感人故事。

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慈善观的生动体现

在毛泽东经典著作中几乎没有就慈善问题写过专门论著,也没有直接用到“慈善”“公益慈善事业”等词的论述,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慈善实践。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慈善观来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我们就看到了毛泽东丰富的慈善实践放射出的光芒。

(一)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慈善。马克思主义认为慈善有劳动人民间的慈善和统治阶级的慈善之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和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

其一,从善款善物的来源看,统治阶级的善款善物都是其剥削所得,具有非正当性;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善款善物均来自于劳动人民所得,具有正当性。1928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并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使农民获得了历史空前的正当利益。分得土地的农民获得丰收后,倾力回报善款善物。如遂川县黄坳、下七区农民将丰收的余粮主动上交公粮,为红军提供粮食。

其二,从施善主体来看,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人格、尊严不平等;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施善主体,是由工农兵代表组成的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根据地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废除了剥削阶级森严的等级制,实现了革命者人格和尊严的平等,军民不论官职大小,一律都要参加生产劳动。1928年5月,朱德带领红军干部分别深入农村参加公益性生产劳动。群众把这种自觉自愿的帮工队伍亲切地称为“帮工队”。

其三,从慈善的功能来看,统治阶级的“恩赐”实际上使统治阶级获得了道德优越感,不可能真正改变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其功能完全是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消灭剥削和压迫,彻底解救受苦受难群众,使群众获得最大的公共利益。

其四,从慈善的目的看,由于统治阶级居于强势地位,慈善成为其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以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的解放、是否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判断依据和目的,真正促进了人的发展和解放。

(二)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慈善实践是在继承中发展到历史新高度。慈善是个历史现象,中华民族的慈善史源远流长。传统慈善主张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将慈善视为个人德行,被富人视为对穷人的施舍。在规模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帮扶,以灾民、难民、穷人为救助对象。救助内容也是以提供生存需要的物质帮助为主,救助仅局限于帮助被救助者渡过眼前的困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既继承着劳动人民的热心、善良、仁慈和无私的传统道德品质,又以共产党人追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为指向,使慈善成为人道主义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超越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完全新型的慈善行为,这使得慈善不光是少数富人的行为,普通民众也积极加入其中,以物资、服务、捐赠等形式实现自己的慈善意愿。同时慈善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划,持续性、系统性地实现更多社会效益。

(三)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观点来看,慈善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社会结构所决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新型的政治、物质、社会和思想基础之上。

其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力得到保障,是其他权益得以实现的前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不仅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茶陵、遂川、宁冈、永新、莲花等县以及下辖的各区、乡也都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特别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中,年满16岁以上之男女而非从事剥削的劳动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使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群众在历史上第一次享有了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政治权力,使得广大群众在政治上获得平等,大大地提高了工农群众参与党的公益慈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热情。

其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尽管战争环境相当残酷、生活相当艰苦,但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多措并举发展经济,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为慈善创造了物质条件。苏维埃政府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成立了各种生产合作社。仅广昌县就成立了70个粮食合作社,吸纳社员22000多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贫困的生活,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其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社会事业也稳步推进。党和苏维埃政府团结人民群众围绕卫生防疫、社会救济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并以制度化的方式规定了每月两次的“卫生运动日”。

其四,毛泽东十分重视根据地的思想建设,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如通过建立列宁小学、各种夜校、俱乐部、识字班等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全方位普及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根据地还广泛成立歌咏队、业余文化俱乐部等文化团体。广大贫苦农民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深了对党的崇敬和思想认同,为了党的事业甚至可以捐躯奉献。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妇女将传统女性的慈母性格上升到党需要我做什么就毫不吝啬地做什么的思想高度。红军需要扩充力量,她们就送夫送子甚至亲身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红军造币厂缺原料,她们还发动群众开展捐赠首饰运动,将捐赠的首饰用于造币厂制造银元。在井冈山斗争中,许多妇女不计个人利益,乃至捐出宝贵生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慈善实践对我国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社会慈善事业的领导。本文未能一一叙述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慈善实践的全部,但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加强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包括慈善事业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历史就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践行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的理论与实践。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必将指导和影响我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我国慈善事业保持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慈善实践实质是人民的慈善。毛澤东把全部慈爱都奉献给了人民,他才有“人民大救星”的尊称。今天,我国社会组织超90万个,慈善组织超1万个,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担当更多的责任。

(三)必须始终坚持自愿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有的捐赠活动,一方面是慈善组织和群众的自愿行为,另一方面是激励政策比较完善的结果。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对各种善举都给予鼓励、宣扬和褒奖。如毛泽东赞扬“长冈乡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这样的乡政府,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39年12月和1944年9月,先后写了《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两篇悼文,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以说,白求恩和张思德精神,就是对中国人民大爱无疆的精神。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势头强劲,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比如增加财政资金对慈善捐赠者和慈善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保障激励;进一步丰富与慈善密切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及金融、土地、教育、慈善信托等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健全鼓励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荣誉、慈善表彰制度,让捐赠者和公益慈善者走到台前,在政治上光荣,经济上繁荣,社会上尊崇,这样社会各界投身慈善的方式方法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王国龙,曾任江西省政协机关党组成员,江西省“两会”新闻发言人,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井冈山抒怀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