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区历史中汲取党性锻炼的智慧和力量
2023-08-17郭婷婷陈安
郭婷婷 陈安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并作出了深刻阐释。“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创建中央苏区的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和苏区干部率先垂范,以无限忠诚的品格、一心为民的立场、求真务实的作风、清正廉洁的本色,诠释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党性,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苏区群众的真心拥护,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树立了光辉典范、提供了有益借鉴。
永葆忠诚之心:“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每个党员在入党时的铿锵誓言,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苏区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无数党员、苏区干部以坚定忠贞的信仰、铿锵有力的回答、宁死不屈的壮举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铸就了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1934年冬,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的江善忠奉命留守兴国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掩护一批红军留下来的伤病员。接受任务后,江善忠将20多名伤员集中起来,安置到灵山猴哥寨的一个天然岩洞里隐蔽和治疗,自己则带着几名游击战士住在猴哥寨附近的另一个小山洞里,密切监视着县城方向的敌人。那天,国民党反动派得到情报,派大批人马气势汹汹地向灵山发起“进剿”。江善忠临危不惧,一边让战友组织伤员先行转移,一边孤身一人把敌人引向通往芒槌石的山路。且战且退中,他巧妙地利用岩石作掩护,连续击毙了好几个敌人。子弹打光了,他就用石头砸。很快,石头也砸光了。敌人趁机蜂拥而上,朝他喊道:“抓活的!江善忠,你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只要你反水投降,马上可以升官发财!”退无可退的江善忠,屹立在悬崖边上,大义凛然地说:“要我背叛共产党,你们休想!”他从容地环顾四周,毅然脱下贴身的白布衫,咬破中指,血书一行大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后,纵身跳下140多米高的悬崖。
“头可断,血可流,解散工会的字我不签!”面对敌人的威胁逼迫,陈赞贤表现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面对敌人的劝降侮辱,刘伯坚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不朽绝笔……
江善忠、陈赞贤、刘伯坚等共产党人始终不改初心、不移其志,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就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永葆忠诚之心,就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
心怀赤子之情:“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章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以“时刻叨念争取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1932年夏,会昌县的农民群众都在田间地头抢收抢种,而红军烈士刘泮琳的妻子刘嫂,因家中近十亩刚收割的稻田来不及翻耕插秧而心急如焚!时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听闻乡亲反映刘嫂家的困难后,立刻表示:“刘嫂家的田我们帮耕!”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便带着中心县委机关干部、战士卷起衣袖挽起裤腿下到刘嫂家的田里,翻地的翻地、拔秧的拔秧、莳田的莳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天后,终于帮助刘嫂及时种上了晚秋作物。刘嫂感动得热泪盈眶,刘泮琳的老父亲更是感激不已,拉着邓小平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事后,邓小平专门召开了一次区、乡干部会议,强调共产党人要时刻关心人民,尤其要做好优待红军家属的工作。他在担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和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率先倡导实行“共产主义礼拜六”制度。每逢周末,邓小平就带领党员干部到乡村开展“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当空,都坚持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插秧、收割等,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在生产上有困难,就组织合作社、互济会,解决劳动力、耕牛、种子、肥料的不足;群众带小孩困难,就开办托儿所;群众上学难,就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各种学校、夜校、识字班,开展扫盲运动;群众看病难,就办起了诊疗所,开展卫生防疫运动……
正是靠著苏维埃干部的这些实际行动,赢得了苏区群众的倾情支援和鼎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才有如此深厚、坚实的民众基础,也由此筑牢了“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的“铜墙铁壁”。这就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心怀赤子之情,就要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传承务实之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乎的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而要了解实际,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在这方面,毛泽东率先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从1929年1月向赣南出击到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就作了十几次系统的社会调查,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的一代新风。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从1929年到1932年春,中央苏区的红军和地方各级党政干部,掀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热潮,从而培植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1930年5月,红四军一举攻克寻乌县城后,将总部驻扎在这里,并深入安远等地分兵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此时的毛泽东对于中国的富农问题还没有完全了解,同时“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于是决定利用这一分兵间隙在寻乌作一次社会调查。寻乌地处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是一个“手工业商品和资本主义商品交战表演了剧烈的荣枯得失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定期的店铺交易和定期的圩场交易并行着的地方”,能够为毛泽东弄清中国富农问题和城市商业状况提供合适的素材。在时任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陪同协助下,毛泽东先是仔细考察了寻乌县城的城貌,后又邀请许多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召开了多次调查会,掌握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通过20多天的调查,毛泽东不仅“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还“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为正确“决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提供了实际依据。
后来,毛泽东在新余罗坊还作了兴国调查,弄清了中农、贫农和雇农的问题,纠正了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政策偏差;在江西兴国和福建龙岩,毛泽东又分别作了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发现并总结了两个乡的先进经验,为更好地指导乡苏、市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
在中央苏区的每一次调查,毛泽东都是奔着问题去,以“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姿态恭恭敬敬地向参与调查的人员请教,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真实情况。这就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传承务实之风,就要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又要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沉到一线接地气,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打开新天地。
保持清廉之色:“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政者,正也。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模范带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树立了党在工农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拥戴,使苏维埃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刘启耀不幸左胸中弹晕了过去。醒来后,战友已经转移,他与组织也失去了联系。刘启耀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洞口,取出了埋在乱石堆中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装着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那是他和曾山同志分手时,组织上要他妥为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一大包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元,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刘启耀知道,自己生活再艰苦,也不能动用一分一毫!他把小布包系在腰间,身穿烂棉袄,头戴破雨笠、手拿打狗棍,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一边流浪乞讨,一边寻找党的组织,秘密联络失散的同志。1937年初,劉启耀与原中共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特委宣传部部长刘飞庭在泰和县成立江西临时省委。正当大家为活动经费发愁时,刘启耀将自己珍藏的那包金银拿了出来说:“这是我突围时保管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经费,今后归临时省委支配。”大家惊讶极了,谁都没有想到刘启耀竟然背着金条乞讨数年。“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就是苏区群众对刘启耀的赞誉,也是苏区干部廉洁奉公的写照!
时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人称“贫穷的富翁”,掌管着整个苏区货币,却经常囊空如洗;粤赣省苏政府粮食部部长钟先灿,宁愿挨饿,也要将粮食留给前方的红军战士……
作为苏区党员干部,他们掌握着党和苏维埃政府各方面的物资与权力,但是他们并没有高踞于群众头上作威作福、滥用权力谋求私利,而是自觉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任何特殊。这就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保持清廉之色,既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以自我革命精神检视叩问初心,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守住内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做到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又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革命的弥天烽火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启迪、教育、指引着我们砥砺忠诚品格、站稳人民立场、弘扬务实作风、涵养清廉本色,进而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作者郭婷婷系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陈安系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