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普创作的百年时间线

2023-08-17卞毓麟

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普及科学技术科普

卞毓麟

百余年来,纵观中国科技传播和科普创作的历史进程,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科技传播起步、向科学进军、科学的春天、再度欣欣向荣、强国之策和双翼齐飞。

科技传播起步

今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杂志,已有108年的历史。它是在1915年1月,由任鸿隽、杨杏佛、胡明复、赵元任等前辈学人在美国留学时,节省生活费集资创办的。其发刊词曰:“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作为我国现代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先驱,《科学》创刊甚至比陈独秀等创办《新青年》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还略早一些。同年10月25日,上述学人正式创建成立了中国科学社。

《科学》杂志是一份较高端的科普刊物,它“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其百余年来的功绩,我以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昔为唤起国人科学意识筚路蓝缕,今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一往无前。

中国科学社业绩丰实,其于1933年创办的《科学画报》以图文并茂为人喜见,而今也已经90高龄了。

那时候,在图书方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引进了众多世界科学名著,也出版了不少原创科普读物,其《万有文库》给人印象尤为深刻。

为一睹前辈学长的风采,这里试举竺可桢先生1932年的科普名篇《说云》为例。此文谈及云的组成和成因、云的类别、云与雨的关系,最后以“云之美”结尾,曰:

且云霞之美,无论贫富智愚贤不肖,均可赏览,地无分南北,时无论冬夏,举目四望,常可见似曾相识之白云,冉冉而来,其形其色,岂特早暮不同,抑且顷刻千变,其来也不需一文之值,其去也虽万金之巨,帝旨之严,莫能稍留……则云又岂特美丽而已。

如此文理融通之佳作,如今不是仍然富有启迪意义吗?

全面抗战时期,1940年2月5日,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研究会明确,把“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使自然科学能够广泛地深入群众”“从自然科学方面推进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工作”等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1 9 4 1年1 0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创办《科学园地》副刊,徐特立老人满腔热情地撰文祝贺:

科学园地!在文化落后的西北,而且当此世界大战期间,你的诞生是很艰难的,而今,你竟然呱呱坠地了。无论将来成长的情形如何,只要能够诞生,总算是破天荒的一次。

这些科学传播与普及的种子,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根发芽,为日后开花结果打下了宝贵的基础。

向科学进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科普事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1950年8月,“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协会”)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同时成立,分别负责普及与提高两方面。全国科普协会主席是林学家梁希,副主席有竺可桢、茅以升等;全国科联主席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副主席有侯德榜、吴有训等。

1956年,国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华大地响彻“向科学进军”的嘹亮号角。当年10月,“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在京召开,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接见1000多名全体代表。李富春副总理在会上代表党和政府讲话,强调“还要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果,要使大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一步,同时又要使当前生产中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与此呼应,一批颇有影响的科普读物陆续问世,赵学田教授的《机械工人速成看图》《机械工人速成画图》(科学普及出版社)等,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波科普高潮,结合当时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必须密切结合生产、结合实际和结合群众的思想状况进行,贯彻‘小型多样、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吸引自愿的原則”,使科普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题写刊名,成了至今仍在传颂的美谈。

在那十来年间,科普创作虽时有起伏,但是佳作连绵。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傅连暲的《养生之道》、梁思成的《拙匠随笔》、华罗庚的《大哉数学之为用》等都是名篇;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茅以升的《石拱桥》还长期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使用。

同时,著名科学家亲自撰写的科普图书也不乏其例。例如钱学森著《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科学普及出版社)、杨钟健著《生物演化的概念》(科学普及出版社)、谈家桢著《谈谈摩尔根学派遗传学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华罗庚著《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北京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自然科学小丛书》,因品种多样、题材丰富、可读性强、价廉物美而特别受到读者的青睐。影响了几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是在1960年代初诞生的。

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大会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技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各种媒体对这次大会的宣传报道声势浩大,一些著名作家刻画科学家的报告文学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其中最为著称者便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会上,国家分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副总理就“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如“要组织起群专结合的科学普及工作队伍,发展科普传播和科教电影事业,办好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技术交流队,以及各种科技俱乐部。报纸、广播、电视要增加宣传科学技术的内容。公共场所要逐步增加科学普及活动。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扩建或新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

乘着全国科学大会的东风,同年5月,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有300多名科普界人士参加的“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筹委会。

1979年8月,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简称“中国科普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同月,《科普创作》(季刊)创刊。不久,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1990年6月,中国科普作协更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简称仍为“中国科普作协”。40余年来,中国科普作协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科普创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由章道义等主编的《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科普编辑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两部理论性著作,影响甚为长久。

1980年代,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空前繁荣,图书品种多,出书速度快,重印次数也多,有的书印数甚至达数百万册,如叶永烈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刘后一著《算得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皆为典型。

与此同时,科普报刊、广播影视也异军突起,各省市涌现的科技报刊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形式的科普创作可谓群芳争艳。例如,1983年,《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呼和浩特晚报》等13家单位联合举办“全国晚报科学小品征文”,规定文章不得超过千字。结果来稿多达9000多篇,其中603篇正式见报,最后再从中选出近百篇结集成《科技夜话》一书。千字短文,讲清科学道理,还要大家爱读,很是不易。方毅为《科技夜话》题写书名,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作者王梓坤院士对这次征文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无史则已,有史其谁”,其盛况至今依然值得回味。

再度欣欣向荣

当然,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诸如人心浮躁,求财心切,娱乐享受成为时尚等,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使得科普书、报、刊跌入低谷,科普创作一时遭受冷遇。

199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布于众的指导科普工作的官方文件。

1996年2月,国家科委、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隆重召开“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与会全体代表。会议表彰了一批全国先进科普工作集体和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我本人作为特邀代表参会,并作大会发言。

半年后,中宣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又发布《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使我国的科普宣传和出版工作迅速从低谷走向复苏、兴旺,并持续多年。无论是引进的,还是原创的科普作品,都相当可观、可喜。

例如,在引进国外优秀科普图书方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支点丛书》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也很受欢迎。

在原创科普读物方面,有湖南教育出版社颇受称道的《走向数学丛书》《科学家谈物理》等丛书和一套《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多达上百个品种的《院士科普书系》;适合于初中、高小年龄段的,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不知道的世界》系列、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的5辑50种《金苹果文库》等。

自不待言,此处所举书例,势必挂一漏万;也许,这可视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某种抽样。

强国之策

时间进入21世纪。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颁行,作为强国之策,科普之重要性以立法形式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和体现。

《科普法》中既明确了“科普”包含“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四大要素,又特别提到了公众的参与。无疑,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越积极,其科学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适逢其时,2002年,由章道义主编、群策群力努力多年的两大卷《中国科普名家名作》(山東教育出版社)终于问世,全书200余万字,收入352位科普名家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和作品要目,基本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普界骨干队伍的面貌、业绩和关于科普创作的理念与见解,可谓史料价值与现实意义兼备。

猜你喜欢

普及科学技术科普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