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批产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2023-08-17刘文轩王瑞丰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3年5期
关键词:供应商单位生产

刘文轩 孙 刚 王瑞丰 贾 玻 王 林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当前,随着航天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航天产品批产任务量不断增加,对于批产项目确保质量、确保进度、确保成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以研制为主导的航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批产项目的管理要求,需要一套统筹兼顾的管理方法来保证批产项目顺利运行。本文通过对以往批次交付任务的梳理和归纳,秉承“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围绕“按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的目标,总结出一套精细化管理模式,为满足高强度交付需求、完成批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 批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思路

批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是创新批产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过程中涉及的每个岗位人员尽职到位,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团队在工作细化和深化上下功夫,梳理批产流程,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量化工作周期,狠抓执行力,保证各项要求有效落实到每个生产岗位和工艺环节中。本文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个重点”的管控策略,具体从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经费及供应商管理4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以此带动全线批产。

“一个目标”:以按期提供高质量产品为目标,按照顾客和总体的要求策划重要节点,并分解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中。

“两个环节”:一是抓好各单位单机齐套环节,细排计划,监督检查,确保按期齐套产品;二是抓好总装测试工作,常驻一线,现场调度全力保障,确保按期出厂交付。

“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控制产品进度,及时掌握各单位生产进度,产品总装齐套后,现场督促总装测试,现场协调解决总装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产品齐套和总装测试无缝衔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有序开展。二是重点控制产品质量,全面协调并组织完成鉴定、单机产品和系统验收评审,产品总装总测验收评审,交付出厂评审。开展质量问题处理工作,邀请用户到现场把关指导,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问题归零工作,同时确保归零闭环管理和举一反三工作的落实。三是重点控制合同经费及供应商管理,批产合同普遍存在合同签订周期长,较滞后于生产任务的特点,在批产推进过程中,明确“及早签订合同、确保到款最大化”的工作目标,同时要严格供应商的准入和选择管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坚持竞争机制,实行供应商评价,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二 批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举措

1. 批产计划管理

(1)全面策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项目团队时刻关注外部情况,积极与顾客、总体沟通,掌握节点信息,结合前期工作情况及时召开摸底会,了解生产单位当前生产能力、资源保障条件,介绍后续任务需求,梳理需重点关注的短线、难点及解决措施,确保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在完成上述调研并得到较为明确的任务后,结合年度工作会对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策划,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并将这些计划节点转换成全项目动态网络监测图。动态网络监视图以产品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标明关键节点、责任单位,描述清楚产品之间的生产齐套关系。同时编制生产策划报告,下发批产计划配套表,适时召开批产工作布置会,统一对批产工作的思想认识,提出批产目标。对照动态网络监测图向各单位明确里程碑时间要求,产品之间配合联动关系等,并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以总体节点要求为依据细化产品计划安排节点,精细掌握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并及时反馈实时进展。

(2)动态监控,狠抓关键计划节点

批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民主和技术民主并行,无论是协调会还是技术分析会,无论与会人员职务高低,对所议事项都可畅所欲言,不搞“一言堂”,会议上决定的事项必须认真执行。

对于批产任务节点的动态监控,根据动态网络监测图,项目团队提前关注重要节点,及时跟踪,督促产品生产进度,各级主管紧前调度,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生产中的不和谐问题,力争生产线不停产。结合最新上级指示精神,对工作计划安排做出具体要求,畅通沟通渠道,信息共享。

对于批产任务的不协调事项,定期组织召开综合例会,了解整体落实情况,更主要的是协调保障资源、解决关键短线及瓶颈问题。从大局上为进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狠抓落实,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确保各单位相互支持,协同开展生产。

对于批产任务配套单位的考核,突出体现责、权、利的统一,按照产品齐套“谁订货、谁负责”,系统试验“谁抓总、谁负责”的原则,发挥各单位生产积极主动性,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给各单位标记来进行量化考核。在批产结束时对按期保质交付产品的单位给予奖励,对于组织协调不力,未能按期交付和出现低层次质量问题的配套单位给予书面通报、合同扣款等处罚。

2. 批产质量管理

(1)全程管控,严格质量控制

为保证批产产品质量,项目团队组织制定并下发质量保证大纲,及时对质量保证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质量保证大纲对批产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承制单位根据大纲要求编制本系统或本单位批生产质量保证要求指导生产,确保产品全过程质量受控。

在质量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关键、重要外协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对外包单位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监督检查;对产品生产、总装测试等出厂前各个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严格的管理,确保产品不带问题和隐患出厂。严格控制批次产品的技术状态,在确定了技术基线后,谨慎对技术状态进行更改,对于必须更改的则在遵循“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5项原则下开展更改工作。

在批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还要保证产品在物资采购、生产调试、例行试验、产品验收、总装测试等批产环节质量受控,各承制单位均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产品的生产,严格按标准完成产品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作;对批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开展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并按归零标准进行归零和举一反三,落实相关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2)持续改进,稳步质量提升

为确保批产产品质量,项目团队全面策划生产质量提升工作,强化产品全过程、全要素控制,组织开展项目质量提升工程。各有关单位要分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与瓶颈,策划本系统、本单位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并组织实施,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开展“产品合格率稳定性控制”,宣贯产品合格率稳定性控制对保证过程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控制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每一个单位都应该对所生产的单机预设合格率控制目标,开展产品合格率稳定性控制工作,过程中有效摸索经验,形成规范,同时也是解决有些产品多次出问题,同一个质量问题在同一个环节多次发生问题的不足。各单位改进工作模式,结合批产以来过程控制薄弱的工艺、操作、检验环节,辨识出尚未有效管控的环节,做实工作。

强化风险意识,对当前的质量形势保持高度的警惕,提升产品实现过程中检查确认的有效性。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精细化质量控制,强化关键物资产品质量监督,落实“不可测、不可检”产品的控制,做好质量检查确认,严格把关产品验收,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外包产品质量把控力度。坚持“谁外包、谁负责”的原则,产品外包单位对外包产品质量总负责,加大外包产品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外包产品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监督检查,推行表格化验收,增强产品验收把关有效性,提升系统抓总能力。

3. 合同经费及供应商管理

(1)合同经费管理

批产合同普遍存在签订周期长、滞后于生产任务的特点,经常面临垫支经费、资金压力较大的不利局面。合同签订存在缺乏提前策划、风险应对措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情况,在批产推进过程中,项目团队围绕“及早签订合同、确保到款最大化”的工作目标,提前开展合同签订策划工作,对内组织开展项目和配套梳理,筑牢经费需求基础;对外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并主动汇报,传达实际需求,争取客户最大支持,创新工作方法,配合总体针对合同签订与顾客积极协调合同输入,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组织开展产品批产策划合理性分析工作,过程中邀请顾客及总体参加审查,确保方案合理、项目可行、配套进度可信;做好风险识别,提出应对措施;对可能影响批产的环节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多方案并举,确保交付”的工作思路,按年度、研制阶段和全寿命周期梳理项目和经费需求,做到提前识别风险,全面应对,无一遗漏。

(2)供应商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坚持竞争机制,项目团队在供应商管理过程中,部分单机实行了双定点采购,同时对于供应商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供应商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供应商的准入和选择管理,从基本资质、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供货能力、设计保证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产品性价比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优先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认可推荐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实行供应商动态管理,严格新供应商开发和供应商重新考核认定,实行供应商黑名单制度,不断提升供应商整体能力。

三 批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本文通过对以往批次交付任务的梳理总结,确立了以按期提供高质量产品为目标,以抓好各单位单机齐套环节及总装测试工作为导向,以重点控制产品质量、进度、合同经费及供应商管理为支撑的精细化管控策略,并以此带动全线批产。重点从批产计划的策划执行、批产质量控制和提升、合同经费及供应商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计划方面开展全面策划,实行民主管理、动态监控、量化考核的计划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计划的执行率和完成率;在质量方面严控关键、重要外协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问题处理,严控产品技术状态,开展产品合格率稳定性控制,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在经费管理方面实行提前策划、多方沟通的方式,缩短了经费周期;对供应商采用双定点采购,严格考核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外协产品质量和效率。通过实施上述精细化管理办法,项目团队在提高后续批产任务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批次任务量,缩短了交付周期,圆满完成了批产任务。

猜你喜欢

供应商单位生产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用旧的生产新的!
填单位 要推敲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看错单位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协办单位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