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完善监管执法体系 筑牢十年禁渔基础
2023-08-16
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指导下,围绕“三年强基础、顶得住”的目标,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构建了执法船舶水中查、无人机天上巡、智慧渔政网上搜,人防与技防结合、专管与群护并重的渔政执法监管新格局,“一湖四水”禁捕秩序持续向好,全省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禁捕前增加近30 种,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 年的110 头增加到2022 年的162 头,20 多年未见的长江鲟、鳤鱼再现洞庭湖。
运用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天网工程
湖南96%的区域属于长江流域,点多线长面广,2021 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实施智慧渔政工程,为禁捕退捕安上“千里眼”。一是合理布局,实现境域全覆盖。将智慧渔政工程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等考核体系,在14 个市州、68 个重点县市区,建设以热成像高空瞭望、人脸和车辆船舶识别等为主要探测手段的智能感知高空视频监控系统,共建有监控视频1200 多个(套),构建“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精准识别”的渔政监管网络。二是完善系统,实现天空地一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1+N”智能监管体系,“1”即一个智能管理云平台,“N”即N 个子系统,安装雷达、夜视激光等先进设备,优化音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现场执法,案件卷宗管理、巡查巡检管理、案件分类分析、网络举报六大功能,支持无人机、无人船等执法装备接入,正在计划接入北斗,确保各站点互联互通、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三是强化运用,实现办案全流程。运用AI 智能算法自主预警、过滤甄别、跟踪锁定非法捕捞人员船舶,抓拍固定违法犯罪证据,全程记录执法过程,做到案件线上办理、回溯审查;录入的办案信息自动进行卷宗归档,实现了渔政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全省已利用“智慧渔政”查办涉渔案件1000 余件,管理成本下降20%。
配强执法装备 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按照“需什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建设。一是加强无人机配备,提升空中巡查能力。对管理河长50 公里或水域面积5 万亩以上的78 个县市区,集中采购配置无人机,全省已配备无人机120 架。无人机巡航发现疑似非法捕捞船只和人员,实时回传至智慧渔政监管平台,迅速安排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处置。二是加强执法船艇配备,提升水上巡查能力。近年来,省级按照长江、洞庭湖水域1 县1 船2 艇3 舟、“四水”流域1 县2 艇3 舟的标准,购置执法船艇分配至相关县市区。全省共配备内陆执法船艇373 艘,冲锋舟155 艘,其中冲锋舟最高航速可达50 公里/小时,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操纵调头和浅水水域航行作业,极大提高了渔政执法巡查能力。三是加强执法车辆配备,提升地上巡查能力。为解决基层禁捕巡查难题,通过争取地方财政支持,配备了88 辆执法车辆,68 个重点县市区平均每个有一台以上执法车辆。执法人员均配备了救生衣、强光电筒、望远镜、执法记录仪、摄像机、夜视仪等执法装备,做到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应对处置。
强化人装结合 建设过硬渔政队伍
加强装备设施使用训练和业务培训,提高渔政人员执法水平,把技术装备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作战优势。一是强化实装实训。依托技术支撑单位,组织开展智慧渔政平台操作员培训1200 余人次;聘请无人机职业飞手,培训县市区无人机操作员130 名。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联动,通过集中执法、联合执法、评议案件,强化一线渔政执法人员的新型装备应用、现场处置、调查取证等务实技能。二是加强执法培训。邀请院校专家、公安和基层一线办案人员,采用集中培训、各地组训、网上轮训等方式,加强对渔政人员的培训,提升执法实战和办案能力。组织市县间开展渔政执法座谈交流,积极推介经验做法,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开展岗位大练兵。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奋勇当标兵”大练兵活动,通过竞赛比武、执法模拟,鼓励渔政人员学业务、提素质、强技能、比效率。对涌现出来的岗位标兵,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办理的陈某非法捕捞案、芙蓉区海旺角餐馆未经批准利用绿海龟案等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渔业行政执法优秀案例。
湖南省禁捕退捕工作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效,但与国家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标对表,着力筑牢禁捕退捕的能力基础、保障基础、生态基础、社会基础,确保十年禁渔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