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2023-08-16浙江景志祥
◎文浙江·景志祥
一
魏征出生在鹿郡,魏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家族,魏征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长大之后满腹才学的魏征,先后辅佐过李密、窦建德、李建成等几任主公。
其中,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哥哥,这并不是魏征个人的选择,而是他投靠李渊时,李渊对他的指派。一番面试后,李渊感慨他的才华,直接将他拨给了太子李建成,做了个类似太子府办公厅主任的职务,级别不算高,但肉眼可见前途远大。
魏征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跟着李建成的那几年一直尽心尽力。当然,他一眼就看出了李世民骨子里藏着的野心。功高盖主的李世民必不会久居人下,为此他早早就提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建议,纵然失败,那也是一次亮剑。
可惜的是,面对他这个中肯的建议,李建成并没有采纳,导致大好的局面彻底被翻盘。
魏征永远记得那一天,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杀伐果断的李世民率先出手了,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了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惊恐未定的皇帝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魏征知道,自己又得换“老板”了。
二
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不久,魏征见到了自己的“新老板”李世民。当李世民得知他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便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他并不惧怕,如实地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迎接他的是一阵沉默,然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那是胜利者掌握一切的笑声,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包容,充满了胜利后的释然。
就在这一天,他不光被李世民赦免了,还给了一个詹事主簿的官。他的新篇章就要开启了。
此后的日子里,历史给了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凡是有李世民的地方,常常就有魏征。凡是有魏征的地方,就一定有真话。他记不得自己对着李世民提了多少意见,每次看到李世民做得不对的地方,他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
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够丰盛,唐太宗很生气。他第一时间找到了李世民,并且直谏:“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那天他话说得有点严重,他很担心李世民听不进去,甚至做好了被呵斥的准备。然而,李世民听了这番话却惕然心惊,开始走上了节约的道路。
这种肉眼可见的成果,让他很高兴,也让他很有成就感。从此,在这条路上,他越走越远,几乎容不得李世民犯一点错误。
他曾经直言不讳地对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李世民:“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很大,李世民一直牢记在心。一次,李世民问他怎样做一个明君而不要做一个昏君,他就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他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三
有人说魏征太过直白,其实那是错看了他,他性子固然直,但脑子还是挺灵活的。他说话看似直白,却也讲究进语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地开导李世民,使其醒悟改过。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到洛阳巡视,他随百官同行。李世民在洛阳宫西苑宴请群臣,又带群臣泛舟积翠池。李世民指着两岸的景色和宫殿,对他们说:“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结果官逼民反,身死异乡。而今这些宫殿、园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与佞臣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
他立即回答道:“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万民幸甚!”
这就是技巧了,既表明了态度,又提出了标准,可谓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主张君臣共勉。
游玩的时候,李世民会要求群臣写诗,其实就是赞扬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这样的好事,自然是李世民先来。
李世民这人打仗治国是一把好手,写诗也是种子选手,只是思索片刻,就写了一首名为《赋尚书》的好诗:
崇文时驻步,
东观还停辇。
辍膳玩三坟,
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
飞魄看沉湎。
纵情昏主多,
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
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
战兢随岁转。
李世民此举就是通过咏史,抒发自己立志做一个有“克己明君”襟怀的人。魏征一看,机会来了,也跟着写了首《赋西汉》:
受降临轵道,
争长趣鸿门。
驱传渭桥上,
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
朝游出杜原。
终籍叔孙礼,
方知皇帝尊。
这首诗里,他以西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为例,说明帝王贤明,勤劳国事,既建武功,又修文治,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希望李世民向刘邦等帝王学习,既“受降”于秦王子婴,建灭秦之武功;又礼遇儒生叔孙通,开文治之基业。
聪明如李世民,一听这诗,就知道他的警告之意了,拉着他的手说:“魏征忠心耿耿,不仅以奏疏谏我,而且赋诗时,又以礼仪开导于我,真可谓知古德的忠直之臣。”
这样的日子,魏征与李世民一起走过了十七年,根据权威史书《贞观政要》记载统计,他的一生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这个记录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李世民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无疑是最大的肯定,一代名相魏征应该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