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2023-08-16
目前,我国已设立覆盖39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非遗工坊1100多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扶贫模式,对促增收、带就业起到明显推动作用。比如,贵州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通过开展特色苗绣资源文化产业扶贫探索成功脱贫,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4元,实现大幅提升。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传承非遗历史价值,助力文化振兴。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多数来自这片沃土,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资源,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提炼非遗绿色价值,助力生态振兴。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非遗以其独具魅力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带动村民在“日用而不知”中涵养生态文明理念。比如,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银器、锔瓷、竹编等各类手工艺,都蕴含着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传承这些非遗工艺无疑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提升非遗社会价值,助力组织振兴。非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促进其合理利用,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吸引人才回流,重聚乡村人气。比如,云南泸水市将党建、非遗、乡村振兴相结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17日)
◆素材解读
1.非遗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非遗作为“文化遗产”,首先体现出的是极其宝贵的文化价值。它对于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开发利用非遗,促进人才成長。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非遗传承人的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工艺人才支撑,进一步拓宽了年轻人的就业门路。
◆适用话题
非遗传承 文化自信 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