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好
2023-08-16唐惠忠
唐惠忠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有学者主张,提了多年的发展战略“又快又好”,应改为“又好又快”,这引发了各方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文题共提供两则材料,第一则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强调的是“慢”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则亮出了一组关系——“快与好”,它直接指向社会发展战略这一热点问题。总的看来,本题体现出命题者希望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当然,同学们也可结合自身生活与学习,发表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参考立意:
1.当一切都将变成高速——出门有高速公路,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打开书报有种类繁多的文化碎片,打开电脑几分钟内便可“网尽天下”时,请记得放慢一下脚步,静下心来,也许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别样滋味。
2.生活中,“快”使人活泼、反应敏捷,做事迅速而不拖泥带水,但往往也会使人毛躁、粗心,失误连连;“慢”使人沉稳、细心,做事有条不紊,但又容易使人死板、拖沓,错失良机。所以我们应懂得控制节奏,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快时一定得快,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游刃有余。
3.“快”与“慢”都不是标准,“好”才是标准。
4.“快”与“好”是可以兼得的,我们应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发展原则。
5.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佳作展示一
快与好
◎陆依笛
“多年的发展战略‘又快又好,应改为‘又好又快。”学者的这一主张,让我不由陷入沉思。
满眼是新插的秧苗,一个心急的人走上前将每一株都拔高一寸,最终颗粒无收。
一富人想立马拥有一座三层高的楼阁,斥责从底层盖起的建筑师,叫嚷着:“我只要第三层!”
面对揠苗助长、空中楼阁,我们大多会嗤之以鼻。可不经意间,你是否也做了这样的人:只惊羡成功的花儿的美丽,却忘了成长的血泪;只想着跨步快跑,却忘了步履坚实。
走好,才能走快。
喧闹的街市里是人满为患的快餐店,琳琅的书店里是满目的名著,热闹的电视里是人气高涨的名著讲坛。
速食的快餐店,让人失去了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的机会,让心急的人消化不良;“快读”与“讲坛”,让我们丧失了体会原著思想的机会,失掉了自己的见解,更失去了文化的精髓。
忘记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了吗?忘记曹雪芹的字字血泪了吗?忘记鲁迅先生的声声呐喊了吗?不入名著,怎能读出司马迁的坚忍?怎能读出曹雪芹的匠心独运?又怎能读出鲁迅先生爱国的赤诚之心?
文化,快不得。文化,走好,才能走快。
美术兴趣班里总是人满为患,熙熙攘攘;高考时“美院”的大门早已无力承受疯狂涌入的人群;陷于艺术择校辛苦的父母与孩子们,是那样疲惫,却也无可奈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急的你,是否已看不见艺术的美丽,不能再接受它的熏陶?是否已忘记了最初对知识的渴望与求知的幸福?
看看陈寅恪先生,谦逊却不失自信,真诚而不加伪饰。这才是学者本色,这才是清华园学者们的最好代表。
再看看巴金先生,穿越百年历史,刻画沧桑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文字中洋溢的热情,点亮了多少人心中的灯塔;他在人生道路上坦诚的行走,叩开了多少后来者心灵的大门。
智者樂,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求学之人。
求知,快不得。求知,走好,才能走快。
我们的人生亦如此。人生本就是一个向着心中的理想不断攀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容不得半点懈怠。我们理应明白,再猛烈的冲刺,也要踏好每一步。为了走得更快、更远,我们需要步步坚实。
人生,快不得。人生,走好,才能走快。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思想境界的升华渐次展开——联系现实时,能分解出“文化,快不得。文化,走好,才能走快”和“求知,快不得。求知,走好,才能走快”两个层次,篇末处自然地归结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亦如此”。此外,作文抨击时弊能点中要害,语言表达则简洁明了、练达警策。
佳作展示二
走快与走好
◎许 萍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在生活中处处讲求速度,学习要快、工作要快,甚至吃饭、上厕所也要快。然而,追求快的同时,人们又十分看重生活质量,吃得要好、穿得要好、睡得要好……那么,快与好,究竟孰轻孰重?以我看来,快与好正如天平的两边,哪一边重了或者轻了,生活都会失去平衡。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由来,我们并不陌生。它讲的是古时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后还向家里人夸口:“今天我帮禾苗长高了不少!”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与此相对的一个事例是:上世纪30年代,洋货大量“入侵”中国,洋布、洋伞、洋钉等占领了中国市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面临破产的危机。
从前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追求速度往往会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有些事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正如吃饭不能一口吞下一大碗;应对考试时,不可能先荒废上一段时间,到最后几天再努力一把,便能轻松取得好成绩。
那么,又是什么使洋货在过去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洋货的质量比我们的好吗?不一定。有些手工制作的物品,其质量远比机器生产的要好。其实,洋货拥有的是速度,它们往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量地生产出来,价格低廉,老百姓自然乐于接受。由此可见,光有质量有时也是行不通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也就等于是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当美国著名的连锁餐厅——加州扒房和比萨饼店互相猜忌,对是否要开咖啡店犹豫不决时,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咖啡店却以惊人的速度抢占了市场,成为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可以说,是速度成就了星巴克。
2000年,中国一家刚刚创办的网络公司坦诚地拒绝了客户4个月内完成某个项目的要求后,却迎来了真诚的合作。客户解释道:“这项工作最起码要花6个月才能保证质量,而您的诚实让我相信您一定能把它做好,把自己的事业做大。”这家小网络公司,三年之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正是对质量的严格追求给百度带来了商机。
或许,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既快又好,但我们可以努力追求,至少不能过于偏向某一方,要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工作更具效率。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点评
本文作者先摘引材料中的句子,眼观现实,略加说明论证背景,通过设问与比喻表明观点——“哪一边重了或者轻了,生活都会失去平衡”。然后列举“揠苗助长”和洋货“入侵”两个例子,进行第一次阐述,再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让它们形成比照。进而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紧扣中心论点作剖析。最后总结全篇,以“至少不能过于偏向某一方,而要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呼应首段,又一次强化了论点。
作文通过运用反问、对比的句式来增强语言气势,行文流畅自然,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