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23-08-16李跻耀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大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诉求与选择已经越来越注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渴望在城市公园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不足出发,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对形态艺术化、色彩语言化、功能多元化、材料亲民化、尺度适宜化五种情感化表现方式展开深入剖析,再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上展开对情感引发、传递和延续的探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情感化设计不仅能够提升空间品质,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而且能营造出更具人文关怀的景观场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城市公园;层次运用;景观设计

当前,城市的扩张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国内各类公共空间改造与新建的浪潮,城市公园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景观品质的好坏,对城市形象的优化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要求随之提升,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园景观普遍存在着设计形式趋同、设施功能单一、人文关怀缺失、地域特色不足等各类问题。在如今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大众对于景观环境的诉求与选择已不再单一满足于基本功能,而是愈发注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渴望在公园中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近年来,以“物”为中心的、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已趋于饱和,从“物”到“故事性诉求”“情感需求”的设计战略的转变,促进了21世纪以“人”的情感需求为中心的设计价值观的产生[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师开始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探寻景观场所中诸多影响情感交流的因素,研究如何运用情感化的设计策略来解决城市公园所显现出的各类问题,以改变当前公园环境冷漠、情感缺失的现状。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逐渐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同时人们对城市形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城市公园的设计水平不断提升[2]。但从总体来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设计形式上的趋同。目前,各地都处在新建各类公共空间和修缮老旧场地的热潮中,设计模式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受到“拿来主义”的影响,一些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很相似,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本土特色,地域识别性严重不足。其次是公园中空间与设施的功能延展性不足,功能较为单一,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但是难以吸引大众停留,无法形成充满互动性、参与性的趣味空间。再次是缺乏情感关怀,设计师往往优先考虑满足人的行为活动需求,而对心理层面与精神需求的关注严重不足,无法拉近环境与人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对文脉传承和人性关怀的忽视导致大众对场所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然而每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其背后的人文积淀,正是由于不同的文脉传承,不同空间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3]。以上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公园整体环境的情感缺失,使得其无法成为人们理想中的公共空间。

二、情感化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表现方式

(一)形态艺术化

形态是一种由点、线、面构成且可触发人的思想情绪、传递信息的视觉语言,它既是设计的主要组成元素,又是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在公共空间中占首要位置[4]。在景观设计中,从外观来看,形态可以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两种。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人们创造各种抽象形态的灵感来源,设计师巧妙运用夸张与变形、解构与重组、对比与融合等设计手法对物象进行抽象化处理,提取自然原型,再加以优化组合,最终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和视觉形态。抽象形态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形体演变的联想,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启发性。具象形态是对客观物象原本外貌、构造的写实再现,其最终的形态呈现与实际的自然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相较于抽象形态而言,更容易被人们识别和欣赏。在美国Westmoreland公园的凉亭设计中,设计师对云朵进行抽象概括处理,优化得出曲线与波浪的视觉元素,并将其组合,通过有韵律的错位与间隔,形成云朵形态,给予公园中游客流畅轻盈的视觉感受。

(二)色彩语言化

色彩是一门涉及美学、心理学、光学、生理学等多重领域的综合艺术[5]。色彩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景观空间中具有情感暗示和视觉引导的作用。人对于空间中的色彩十分敏感,色彩通过光线的映照被人的双眼感知,进而使人形成对颜色的判断。色彩虽然依附于形体,但与外观造型相比,往往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景观中可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另外,色彩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情感导向和性格语言,它与情感的关联和暗示作用已经得到人们一致的认可,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设计领域[6]。人们对景观的第一重体验来源于视觉,色彩变化同样牵动着情绪的转变,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单一的色彩作为景观空间中的主导色,不仅能够营造环境氛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能实现准确的情感传达。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市Guido-Nincheri公园的设计灵感源自被纵向切割的树干,贯穿整个场地的如波浪般起伏的鲜红色线条宛如从树木体内流出的汁液,激发了场地的运动活力,极具视觉感染力。

(三)功能多元化

功能是景观设计最根本的属性之一,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之上,能够满足人的各类活动与使用需求,给人们带来各类体验感。形态、大小、色彩与质感一起构成了能够被人们感知的实体的外在形式,而满足场所中人们的各类功能需求则是城市公园形成的最初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场所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提升,想要提升空间的使用率与亲民性,功能的多样发展必不可少。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功能的拓展来提升城市公园设施的性能与效用。例如,巴黎香榭丽舍街道的户外坐憩空间设计中,就汇聚了上网、休憩、照明和遮阳等多种实用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融入了城市信息展示的智能化設计,使人们能够通过触控屏幕获取各类信息。互动行为的产生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进一步拉近了设施与人之间的距离。事实证明,设施与空间功能多样性的扩展,能够提升其吸引力,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更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交往需求。

(四)材料亲民化

当下,人们对于材料的运用愈发成熟。在具体运用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其质感与表面的肌理纹路,呈现出艺术装饰的效果,起到美化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物理特性,突出材料的软硬特点,以此来进行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中,每个物体都有专属的材料,总的来说,可分为硬性材料与软性材料两类。常见的硬性材料有金属、木料、石材、塑料、混凝土等,这一类材料多用于铺装、景观雕塑、休憩座椅、小品设施等硬景设计中,往往给人们带来冰冷的感觉。软性材料则更受大众的青睐,例如公园景观中的草坪、沙坑、软橡胶、网绳、帆布等,其质地更为柔和,可以营造温暖、亲和的氛围。在具体设计中,通过艺术的处理手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在统一中产生变化,在變化中生成和谐,形成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这样不仅能够产生很好的对比效果,还能够丰富景观层次,提升空间品质,提升环境与设施的亲和力。

(五)尺度适宜化

空间的创造是景观设计的根本。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与空间的尺度关系密切,空间形态的收缩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与行为。尺度既是空间的一种属性,又是空间的范围要素。大尺度的空间震撼力较强,气势宏伟壮观,可与人形成强烈的体量对比,人们身处其中,常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小尺度的空间,亲切感和安全感较强,多见于相对密集且适合人们交谈、休憩、娱乐的小体量景观环境中,使人轻松自在。空间的尺度应该得到合理控制,因为过于宽大的空间会让人感觉孤独,产生消极感和负面情绪,而过于狭小的空间则会导致憋闷,使人们产生局促和压抑的感觉。空间营造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关键,选择适宜的尺度,准确把握空间大小及形态,可以营造充满趣味的空间氛围,给人带来舒适与理想的空间体验。

三、情感化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层次运用

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唐纳德·诺曼总结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并提出适应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把握好三个层次的合作与递进关系,运用情感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人景交互,可以更好地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影响其情绪变化,最终实现情感的传递与延续。

(一)本能层次的运用

在本能层次,注视、感受和声音等生理特征对设计起主导作用。因此,针对该层次,主要可以通过外形、色彩、肌理和结构等可感官识别的显性特征来表达设计。人们对于景观的第一重体验往往来源于视觉,当大众置身于公园环境之中时,景观中的造型、色彩和材料等元素会帮助人们建立对场所的第一印象。在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提升设计中,设计师用其他色彩点缀绿林,为原本斑驳的桥头赋予彩虹颜色的外衣。变化丰富的色彩与盎然的绿意形成极致的对比和反差,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冲击,唤起人们的游赏渴望,让环境倍受青睐。由此可见,设计师可以利用本能层次的吸引特性,通过营造引人注目的景观节点,为游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同时,本能的特性也可以在不经意间激发观者的心理活动,促使情感产生,为其带来不一般的趣味享受,引发人对环境的好感。

(二)行为层次的运用

行为层次的设计强调从功能出发,重点在于引导人的行为和传递物的性能。好的行为层次设计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例如,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无障碍坡道设计,不仅给残障人士带来了行动上的便捷,同时也在心理层面给他们带来了安慰。人是景观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园环境里的主体,而景观不仅应是可供游人活动的休闲乐园,更应是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活动场所。好的景观应能与人的视觉、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互动,从而使人尽兴尽情。由此可见,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满足大众的行为需求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可以通过人景交互、行为体验和功能的延伸来实现情感的传递,进而激发空间活力,增强场所的情感氛围。

(三)反思层次的运用

在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中,反思层次是最高级的,它与设计所传达的信息、文化价值、特殊含义和用途等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观察、使用、体验以及思考等一系列过程行为产生情感共鸣,引发自我认知,达到意识上的升华。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人们文化认同、情感诉求的载体,更是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媒介。因此,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还应当遵循地域性原则,从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中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物质与精神元素,在设计中加以利用。这样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公园中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背景等知识信息,形成深刻的记忆,还能激发更具深度的空间与认知体验,使其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情感的延续。总之,优秀的反思层次设计能够引起游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实现对人们认知维度的扩展,实现记忆与现实场景的交错,让情感得到升华。

四、结语

情感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一定的现象形成的情绪态度,其不仅是抽象的,而且需要通过物质载体进行传递[7]。城市公园景观的与时俱进离不开情感化设计,它不仅为设计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践方法,更是人们认识环境和感知空间的重要基础。情感化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形态艺术化、色彩语言化、功能多元化、材料亲民化和尺度适宜化。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形态、色彩、功能、材料和空间这五点要素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将它们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与反思层次的特性紧密结合,把握好三大类层次间相互合作与递进的关系,可使景观空间成为情感和文化的媒介与载体,让人们由表及里,从初识感知到深度体验,形成情感的产生、传递与延续。将情感化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参与度,增强公众的互动体验,提升整体的环境品质,为大众营造更多充满情感关怀的公共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张毅,森田昌嗣,马娃君,等.伦敦步行计划的公共设计战略[J].装饰,2017(3):72-74.

[2]杨玲,刘富升,王亚丽.城市户外坐具情感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8):156-161.

[3]方凯伦.基于人文主义思想下的现代城市家具设计[J].包装工程,2019(4):291-295.

[4]杨吟兵.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7(16):1-6.

[5]丁琴.论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及其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2006(4):174-176.

[6]李跻耀.城市公园景观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9.

[7]汪浩文,薛雨.居住空间的情感化设计探究[J].工业设计,2018(12):81-82.

作者简介:

李跻耀,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