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糟糕,我要被AI 取代了吗?

2023-08-16罗拉

女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工作

罗拉

前段时间,“AI孙燕姿”在B站粉墨登场,一个月发歌一千多首,远超孙燕姿本人职业生涯的作品数量总和,被网友戏称:没想到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人是孙燕姿。

戏谑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思考:AI降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卷还是更轻松?我们真的能吃到AI的红利吗?我们会不会被AI淘汰?普通“打工人”又该怎样迎接全新的未来?

新鲜事儿:AI全球降临,似乎无所不能

“很可怕,我被AI取代了。”在YouTube上,一位来自德国的配音演员发文说。

此前一年多,这位演员一直在一个几百万粉丝的YouTube账号担任配音工作;而最近,他被告知后续不再需要合作了,因为该频道更新的视频开始启用AI配音。

在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剧作家们掀起了大罢工。数百名编剧、作家、脱口秀演员冲上街头,堵在 Netflix、迪士尼、派拉蒙和亚马逊公司门口,抗议制片方用AI将创作者变成劳工。原因是美国编剧工会(WGA)与电影电视制作人联盟(AMPTP)的谈判中,前者希望制片方能够规范ChatGPT等人工智能在协议项目中的使用,更不能拿作家们的作品去训练AI,但谈判失败了,制片方更愿意启动AI生成大部分内容,然后雇用一小部分“临时工”编剧来完成剩余工作的修改。

自2022年末,以ChatGPT-4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美国横空出世,Midjourney等其他领域的AI异军突起,近半年来相关话题的热度在全球范围的互联网上始终居高不下。

人们惊奇地发现,新一代的AI不仅会像真正的人一样学习、交流、富有情感,还能写代码、写文案、制作动画、做设计、做翻译、做财务、开展科研实验、辅助人工生殖、代替人类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及疏导……甚至有研究者开发出一种“AI解码器”,只要用仪器扫描人的大脑活动,再交给解码器分析,就能读出这个人脑中的话语。

仿佛一夜之间,AI突然就从我们熟悉的那个只会定闹钟、开空调的“人工智障”,凶猛进化成了科幻片里无所不能的超级生命。

把视线拉回我国,随着各大平台的国产人工智能软件遍地开花,AI也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

据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分享:有人让ChatGPT做高三的考卷,除物理外,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都考到了很高的分数。这引发不少网友惊呼:文科高考状元要让位给AI了吗?

在2023阿那亚戏剧节,主办方选中三个由AI生成创作的戏剧房子,其中一个与13位艺术家设计的戏剧房子一起建成落地,从效果图看,不夸张地说,AI的设计比起同场域的人类艺术家的设计也不遑多让。

更戏剧化的是,前不久科大讯飞股价突发跳水,其负责人回应称,是有人用某AI撰写了一篇《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警示》的虚构小作文所致。

吃瓜之余,更多“打工人”关心起自己的命运,开始在工作中探索AI的使用。有人对AI充满期待,试图让AI替自己完成基础工作,换取更多时间轻松摸鱼;有人抱着尝鲜的态度,热衷尝试AI这个新鲜事物,无论是好是坏;有人认为AI会在未来成为人人都需要掌握的劳动工具,早用早占先机;有人抱着戏谑的心态,“打不过就加入,希望未来AI统治世界时,放我一条生路” 。

无论哪一种探索理由,都表达着当代职场人的态度:改变已经发生,与其纠结恐惧,不如积极迎接。

吃螃蟹的人:使用AI“翻车”后,我不再害怕被AI砸饭碗了

AI在工作中到底好不好用?它是能帮普通打工人“轻松搞钱”,还是厉害到随便就能砸了一个人的“饭碗”?

视觉工作者雷少分享了他使用AI工作的经历。

雷少从事广告工作多年,从平面设计师做到目前的设计总监,他一直是新技术的爱好者,是最早尝试把AI绘画软件 Midjourney加入广告设计的创作者之一。

然而尝试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喜。雷少发现,服务的每个项目定位不同,需求也不同,广告画面个性化很强,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偏插画风,对实景项目就不太合适,而且,目前的绘图AI似乎更像一个随心所欲的小孩,它生成的结果非常随机。

“我现在只把AI当成一个随时掉链子的小助手,它还无法成为独立的可靠同事。”雷少说。

但换个角度,AI的这种天马行空并不总是令人暴躁,有时它也很有用。

雷少和团队的插画师们会用AI生成的“神图”做灵感参考,再手绘来完成终稿;或者用AI出图向甲方提报初稿意向,通过审核后再按方向进行创作,整体工作效率能实现很大的提高。

同样是使用AI,在自媒体作者一墨的分享中,结果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某天,一墨在热搜里看到曾经就职的国际4A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无限期全面停止创意设计、方案撰写、文案撰写及短期雇员的外包支出,并启用AIGC(利用人工智能来生成所需的内容),那一瞬间,她有很深的代入感,“如果我还在前东家的话,这次我可能就是被AI‘优化掉的文案之一。”

不服输的一墨決定探索AI写作,就算有一天真的会被AI打败,她也要知道它厉害在哪里。

一墨与AI的首次合作以“翻车”告终。

那次,她训练ChatGPT帮自己写一篇文章,由于素材过多,文章又是深度稿,整个训练过程非常崩溃。“整整折腾了两天,最后得到了一篇中学生水平的短作文,只能说‘本文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别的实在没了。这次用AI写作并没能实现想象中的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让我丧失了自主创作的快乐,对我来说,创作的快乐才是写作最重要的东西。”一墨说。

此后一段时间,一墨请教了AI行业的朋友,又上网查了很多训练教程,遗憾的是,AI始终“不太行”,无法写出符合她要求的深度长文。

经过探索,一墨对AI有了新的思考:“不用把AI过度神化。一般来说,如果是跨专业使用AI,对工作成果的界定标准很低,可能会觉得AI很厉害。不过倒是可以考虑用AI实现一些辅助技能,比如我原本想报班学剪视频,现在可以直接让AI帮我剪一些日常vlog,我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更专注聚焦在精研写作方面了。”

在社交平台上,像雷少和一墨这样的分享者还有不少,更多的体验表明:AI完全取代人类工作,也没那么容易,因为AI的有效使用有门槛。

新鮮结论:AI焦虑?那就学会将AI“收为己用”吧!

尽管短期内AI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工作,但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在工作中熟练使用AI或许会成为企业对“打工人”的普遍要求。

目前在招聘网站上,已经屡见文化类的公司对设计师提出“熟练使用AI绘画,能30分钟出一张图”的要求。而据脉脉发布的《2023 AIGC人才趋势报告》显示:随着ChatGPT走红,今年1~2月AIGC人才招聘需求数量同比上涨了31.3%,创历史新高。

360董事长周鸿祎曾说“人工智能大模型背后凝聚着全人类的知识成果,能够赋予普通人更强大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AI创业的赵客对此深有体会。

赵客是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IT男,曾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厂任高级技术专家,做过儿童编程培训学校,也曾开发AI课程,算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半个圈内人。目前,他和朋友创建了一个AI心理健康平台,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结合AI技术,对用户进行心理聆听和关怀服务,在面对青少年教育的心理问题时,可根据需要通过AI来跟踪和预防。

“在体验中,常常感觉自己在和一个真人聊天,因为它能真正理解我的意图,知道我想干什么。我们平台内测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AI的安慰。我们做模拟咨询时,我让AI扮演一位懂心理学的妈妈,再给它一个情绪崩溃的中学生的故事情节,它真的可以像妈妈一样来抚慰和疏导;当我告诉它,今天工作不顺利,现在很生气想打人,它也会安慰我,而且调整我。ChatGPT4.0令我非常惊艳。”赵客说。

他还用ChatGPT生成视频脚本、写代码,也用它完成公司大部分的文书类工作,比如管理章程、合同、会议纪要、工作周报等等。他的创业公司目前只有五六个人,但借助AI,能完成十几个人的工作,这也是他对AI满意的地方,他觉得,使用人+AI,能达到1+1>2的结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下降。

“赵客们”认为:未来的职场会逐渐成为人机共生的职场,使用AI的能力也将普及。与其说AI会淘汰一些人,不如说熟练掌握AI的人更容易在竞争中赢过不会使用AI的人。

大家可以把AI想象成一部更高级的、全新形式的智能手机,掌握它的程度肯定也是因人而异,但无论好不好掌握,都不必过度惧怕,说到底,AI仍是工具,而使用工具创造世界的是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工作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不工作,爽飞了?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