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
2023-08-16蒋洪杰,欧阳曦
2023 年2 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表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39.1%。
《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截至2021 年底,全国建制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96.8万个,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县县通5G”。
《报告》表明,我国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多种渔业养殖模式相继投入生产,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尤其在种植业数字化发展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环境控制和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开始大面积推广,2021 年全国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21.8%。
《报告》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不断提升。2022 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 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3.6%。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27亿。
在乡村数字化治理方面,《报告》表明,“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智慧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成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撑。评价显示,2021年全国“三务”网上公开建制村覆盖率达78.4%,较2020年提升6.3个百分点,党务、村务、财务分别为79.9%、79.0%、76.1%;2021年全国县域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就业、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管理和涉农补贴等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
《报告》表明,我国乡村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夯实,网络文化生活精彩纷呈,数字技术助推农耕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统计显示,截至2022 年8 月,全国已建成运行2 585 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开办广播频道1 443 套、电视频道1 682 套。
《报告》表明,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人社”及线上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等服务不断向农村地区下沉覆盖,农村数字惠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评价显示,截至2022 年8 月,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联网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出口带宽100 M 以上,99.6%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截至2022年9月,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覆盖所有的地市和90%以上的区县。
《报告》显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绿色生产信息化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乡村生态保护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数字化技术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乡村绿色化数字化正在实现协同发展。评价显示,2021 年全国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农产品产值占比达24.7%;截至2022 年8 月,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全国农药产品“一瓶一码”100%可追溯。
《报告》表明,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试点示范效应日益凸显,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目前,浙江、江苏、山东、江西、安徽、辽宁、四川、广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步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并在整体规划设计、制度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