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存困境及破解之道

2023-08-15冯艺娜

村委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河南省

冯艺娜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中之重。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农业大省,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文章以河南省为例,结合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该省乡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并基于现存困境,探寻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本土化乡村文化振兴之路,高质量推进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河南省;现存困境;破解之道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5-0152-05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是农村地区的根基所在。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以期为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找出破解之道。

1 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3]。乡村传统农耕文化的积淀与风格迥异的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乡村文化的独特性。而弘扬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乡村独特文化价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1.2 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稳定,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历代人生活在稳定的历史继承性中,这种特殊的历史性也表现在文化的精神方面”[4]。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创建美好生活环境,厚植传统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化治理能力、增强农民凝聚力、打造文明新风是加强居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

1.3 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乡村文化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乡村文化具有持久、稳定、广泛的影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乡村活力。将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价值观念植根于心,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乡土美、人文美,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文情愫,构建和谐社会。

1.4 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是加快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文化热”,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特色产业链,形成农村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不仅可以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1.5 乡村文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各地区也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在乡村[5]。文化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引领生态文明风尚、服务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作用;二是文化建设可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省文化振兴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的颁布[6],为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发展机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与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密切相关。河南省作为农业文明的策源地,民风民俗、乡土资源得天独厚。河南省不乏鲜明的乡村文化,例如,河南省杞县吕寨村的红色革命遗址、焦作市西柏坡村的中共中央旧址等,众多乡村拥有独特的红色基因;郑州市小相村的舞狮、焦作市温县的陈式太极拳等,独具特色的风俗技艺遍布各大乡村;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的霍去病、“三顾茅庐”出自南阳市卧龙岗一个偏僻的乡村等,出自河南乡村的历史人物与典故更是数不胜数。河南省的乡村,处处散落着惊艳的千古名迹、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大部分乡村依旧以传统农业为主维持生计与发展,导致乡村文化荒漠化现象日益加剧。由于近年来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受到冲击,致使不少乡村传统文化逐渐遗失。多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未能充分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产业链,产业单一。乡村缺乏专业人才,当地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管理能力不足,致使历史文化逐渐销声匿迹。

3 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省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3.1 农民主体性弱化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之一,但在河南省文化振兴过程中,农民主体性逐渐弱化。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发展,乡村人口数量逐年下降,鄉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进城务工农民数量与日俱增,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峻,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农民主体力量缺失。另一方面,留守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当地文化资源丰富,也严重制约了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

3.2 文化数字化转型受阻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数字化建设也在持续创新。然而,大部分乡村缺乏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专业化人才,阻碍了乡村文化数字化转型,致使河南省多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方式和途径过于单一,未能充分依托和发挥数字化的优势,致使乡村文化数字化转型受阻。

3.3 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人力资本是强化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本。乡村文化治理专业人才的缺失成为了掣肘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因素。

乡村文化振兴中,专业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文化生产、文化宣传、文化建设、文化管理与文化保护、传承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治理与运营。主要原因是人才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差、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3.4 文旅融合不充分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该省文旅融合提供了契机。但是,河南省大多数乡村都未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范式,即乡村文旅融合。部分乡村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未能将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业实现协同高效发展,存在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未形成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产品等问题。

4 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破解之道

4.1 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农民主体意识

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从河南省基层政府出发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升河南省各乡村基层自治能力,是实现河南省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的重要基础。乡村基层政府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鼓励村支部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乡村基层党建,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扎根农民群众,引导农民强化身份认同、提升农民素养,从农民自身入手,让农民切身体会“当家做主”的感觉,多维度激活农民主体性。

4.2 搭载“数字”传播平台实现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

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河南省乡村基层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科技,让“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村民提供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打破时空局限让农民自由享受文化熏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二是鼓励村民通过自媒体结合文化资源进行直播宣传,与观众互动,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了解美丽乡村,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激发自治积极性,实现文化数字化转型。

4.3 加快人才引进机制的构建,夯实乡村文化治理根基

4.3.1 高等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全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高校责任重大。高校青年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高校青年人才接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一方面,各大高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乡村文化,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提高青年学生对乡土民情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专属课堂、科学制定课程内容、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合作载体,鼓励青年人才广泛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知行合一,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强化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4.3.2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河南省乡村基层政府除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还应结合各村现状,构建、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专业人才的津贴待遇,多渠道宣传人才扶持政策,广纳贤才。通过外生动力实现人才“留下来和引进来”,为促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4.4 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4.4.1 积极探索乡村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挖掘河南省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开拓河南省文旅融合新高度。截至2022年7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数据中,河南省5A级景区有19个[7],这为河南省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河南省文旅厅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7天假期内,河南共接待游客2 768.97万人次[8]。河南省可以紧抓机遇,在强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巧妙结合乡村资源、特色文化、科技手段,探索与开发研学阵地、乡村沉浸式体验田地等。在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生活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文化阵地是破解乡村文化振兴困境的必要途径。

4.4.2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保护、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赋能,让河南省传统文化屡屡“出圈”。例如,火遍全网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利用数字技术展现了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安阳市一乡村的非遗文创“相州盘口”也展现着历经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创就是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新时代下,河南省乡村也应依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碰撞,合理开发、利用高质量的特色传统文创产品,因地制宜打造河南省乡村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链。“中国经典展现中国智慧”[9]。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的本土故事、经典文化、结合人文情怀挖掘情感要素,利用现代技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激发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设计乡村专属文创产品,让乡村传统文化“活起来”,用河南乡村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设计、开发完整、有特色、吸引力强的文创产品产业链。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文创产品产业链,有助于群众对乡村文化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同时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市场意识,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和消费升级,带动乡村发展。

5 结束语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则關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10]。片面的乡村振兴并不可能拥有长期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全方位的振兴。因此,必须从经济、文化等角度多方面予以透视和把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治理仍存在一定困境亟需解决,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策略,以期切实推动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取得新进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EB/OL].(2021-04-29)[2021-04-29].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104/877-

7a961929c4757935ed2826ba967fd.shtml.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3-02-13].https://

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wd=&eqid=afb4a89f0000d93f00000002645c588d.

[3]中国政府网.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5-28)[2022-05-28].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8/content_5692807.htm.

[4]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02):1-6.

[5]宋艳.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索[J].环境工程,2022,40(09):326-327.

[6]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8-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7]河南省人民政府.鸡公山景区正式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EB/OL].(2022-07-17)[2022-07-17].https://www.henan.gov.cn/2022/07-

17/2488388.html.

[8]河南省人民政府.春节假期河南共接待游客2 768.97万人次[EB/OL].(2022-02-08[2022-02-08].https://www.henan.gov.cn/2022/

02-08/2395191.html.

[9]张晓刚,胡凌燕.习近平用典及其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价值意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0(06):28-34.

[10]雷晓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以广西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为例[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01):98-100.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列宁农村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扬州市“希望村塾”调查报告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