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

2023-08-15张淑云姜浩

村委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现机制社会治理

张淑云 姜浩

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全面推进,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提升公共素养、重塑社会信任关系和激发社会群体活力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有效回应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参与不足,多元协商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的问题。文章以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为例,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三个实现机制,不仅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的提质深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实现机制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5-002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64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强调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可见,如何形成“多元合作、多方协商”的合作治理模式,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构建多元合作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个体要形成主流价值观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精神。从实践维度看,强调个体不仅要走出私人领域,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还要建立个体间的信任关系,实现不同个体在公共领域中就共同关注的公共议题进行平等协商与对话,达成社会共识[3]。但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基层治理部门面临着群众参与不足,难以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协商治理格局的困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提出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等具体要求,做到“创新方式方法,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架起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以组织保障有力、体制机制完善为支撑,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着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以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引领人,从宣传教育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三个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宣传教育机制培育公共精神

多元协商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等治理主体都高度关注公共问题[3]。由于公共性具有“为公”的价值趋向,在现实层面存在社会性价值与主体性追求之间的张力。只有将“公共价值的追求”和“主体利益的追求”统一起来,培育符合社会理性的新公共性和共同价值理念,才能破解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境[3]。因此,如何培育共同价值观,提升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素养,是文明实践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桐庐县从构建公共空间、输入价值理念和促进实践养成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1 塑造公共空间领域

公共空间领域的构建,不仅可以加强个体与社会、政府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培育,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5]。在公共空间的供给上,桐庐县在群众日常生活圈的中心位置创设“读书驿站”和“云阅读”等公共阅读阵地,为群众打造学习、交流的公共区域。此外,统筹各类阵地资源,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

1.2 输入公共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影响着公共精神的形成,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先导[6]。桐庐县根据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不同的学习机制。如延伸已坚持26年的县直机关“周四夜学”机制,在县级中心设立“桐江人文讲堂”,各基层所(站)依托乡村书院、文化礼堂等地开展“礼堂夜话”;各村社在农家庭院、休闲公园等露天场所,利用茶余饭后时间组织开展互动式“新村夜话”。桐庐县以组织理论学习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 引领公共实践养成

桐庐县在文化礼堂等公共活动空间亮晒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内容,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组织开展文明家庭、信用户等评选活动,选树身边典型,将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制度和榜样示范作为约束公共行为的精神力量,增强共同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将其外化为实践,促进公共素养的形成。如DP村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而以“孝义文化”著称。为弘扬传统孝义美德,在DP村中心位置——古戏台附近建设乡村图书馆,每周举行观影会,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发行村刊《世德之家》,对该村孝义文化典故加以宣传,吸引村民走进公共空间,加强交流互动,以此提升村民的公共素养。

2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志愿服务机制重塑社会信任关系

社会信任关系是社会中最主要的凝聚力之一,是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粘合剂。传统乡村社会,个人与社会间的主要联结纽带是家庭关系,社会状态相对稳定且有序。而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流动性加剧,情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们对政府和組织的信任呈现式微态势,怀疑和猜忌会成为社会良性运行的绊脚石[7]。面对社会中的信任危机,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的志愿服务机制,架起政府与群众、社会组织与个人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信任桥梁。

2.1 组建志愿服务队,增进情感联动

人是社会性存在,所以人总是倾向于加入某个团体或组织体系来通过社会交往获得情感上的交流和需要[8]。桐庐县吸纳拥有不同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的社会个体组成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各志愿服务队根据服务内容认领志愿服务项目,既能充分发挥各有所长的专业能力,又能联动不同主体形成紧密配合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如XWS村是桐庐县的城郊结合村,因流动人口是本村户籍人口的2倍之多,被称为“外来村”。该村曾经因流动人口过多而存在“三多三难”的管理难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下,根据村民的特长及爱好、村民日常生活需求等,组建有民俗志愿队、志愿维修队、“美家美户”志愿服务队等共8支志愿服务队,将本地村民与外来新村民凝聚起来。

2.2 有效回应利益诉求,铺就信任底色

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制定并坚持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9]。桐庐县畅通基层利益表达渠道,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服务,寻求“自下而上”的有效途径精准反馈群众的利益诉求。将原百姓热线设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热线,群众可通过该热线反映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急难愁盼”民生事。同时,动员基层网格员力量,坚持“对话”基层,收集群众声音。依托“智慧联动”网络平台,建立“五单”工作流程,实现信息网络流转、在线派单服务,以精准高效的惠民服务聚民心,月均流转解决群众需求7 000余条,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度明显提升。

2.3 柔性嵌入志愿服务,重塑信任关系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基层治理部门要获得群众的认可,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桐庐县在文明实践工作中,主动围绕基层群众需求开展系列活动,在强化民生实事落地中建立信任关系。如每月5日和25日组织开展机关“文明共管日”活动,由党员志愿者赴结对社区或共管道路开展道路清洁、文明劝导等工作,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获得一致好评。FS镇开设“小候鸟”暑期夏令营班,由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轮流值班,并不定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垃圾分类、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为双职工家庭解决暑期托管问题。

3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群众参与机制激发社会群体活力

人民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激发社会群体活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体有序参与公共建设与管理,是实现多元协商治理格局的必要手段。为进一步激活群众参与活力,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推进工作中始终坚持平等参与和共享发展工作理念。

3.1 将潜藏的共性需求导入协商轨道

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关键是要找准政府关注与老百姓关心的结合点,把保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10]。桐庐县努力寻找政府与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将“新村夜话”基层理论宣讲载体,创新发展为村民共商集体事务、共谋发展的有效路径。由志愿者挨家挨户“访”,收集群众诉求,通过讨论形成关系村民利益、影响村集体发展的话题;由多元主体共同协商“议”,组织相关行业模范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乡贤代表、农民群众等以平等参与的方式,对形成的话题进行讨论协商。协商讨论的意见建议,最终由群众集体“评”,确保最终落地的方案是全体共享的。如RZ村历来以“酒酿馒头”为主要产业,村里日常馒头加工点有17家,但小作坊式的生产形式,使得馒头的销路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征集群众意见后,形成议题并组织讨论,经讨论形成了举办“首届馒头文化节”,推出仁智馒头吉祥物“呆馒”的创新方案,最终促成馒头产业园与3家食品公司顺利签约,帮助仁智村馒头作坊业主们扩大销路,成功解决作坊主们的销路难题。

3.2 建立公共服务锦标赛机制

公共事务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通过锦标赛机制来鼓励非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该机制是通过对长期致力于服务贡献社会、积极参与集体建设管理的市民或组织进行积分排名,评选出先进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如每年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团队等志愿服务先进评选,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馆进行优秀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的项目展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各层面志愿服务的暖心故事,促进公共事务的参与行为。如LM村推出“夜话银行”机制,村民和村干部在“新村夜话”中的积极发言根据议题内容可赋予相应积分,并以“首富榜”的形式将积分排在前十名的进行张榜公布,以此不断推动群众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3.3 对公共参与行为进行可视化激励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某一种行为产生后的反映,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它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行为的继发性。因此,要解决公众参与行为的可持续性问题,就需要对参与行为进行正向的激励,鼓励行为继续产生并引导他人相继效仿。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站所根据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激励举措。如XWS村创新推出了“新村民融入”管理制度和“时间银行”激励机制,即作为外来人口,只要遵守相关规定便可获得“新村民证”,享受与本村人相同的福利待遇;无论是本村村民,还是“新村民”,所有参与村级事务的服务时间都可赋予相应的积分,进行物资兑换激励。再如LM村,村民们的“夜话银行”的积分可以在村中“百分驿站”内兑换相应的产品,党员干部们则可以用于兑换先锋分,作为农村党员在评奖评优中的重要参考。

4 结束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多元主体参与是真正的全民参与,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创新治理体系的力量之源。“多元”强调的是开放,是在“秩序”建立下的活力,是多方互动。因此,从治理角度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宣传和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优势,有效推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工作开展中,要以“公众性”为核心,紧扣基层群众,坚持“对话”基层,“活跃”基层,以“管长远”的治理思路坚持“扎根”基层,形成“要群众参与”向“群众想参与、要参与、能参与”的转变,真正构建“多方合作、多元协商”的治理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EB/OL].(2019-10-31)[2019-12-16].http://www.

mofcom.gov.cn/article/zt_sjjszqh/fbdt/201912/20191202922493.shtml

[3]闵兢.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性的缺失与重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208-209+244.

[4]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EB/OL].(2018-07-06)[2018-07-06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7/06/content_5304188.htm.

[5]李友梅.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J].社会学研究,2017,32(06):27-34+242.

[6]文宏,林仁镇.多元如何共治: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基于东莞市横沥镇的考察[J].政治学研究,2022(01):62-69.

[7]文军,刘雨婷.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实践展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3):27-37.

[8]蒲新微,衡元元.还权、赋能、归位:群众制度化参与社区治理之路[J].南京社会科学,2021(02):68-73.

[9]龚上华,柯红波.论党早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03):21-24.

[10]张思坚.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6):19-22.

猜你喜欢

实现机制社会治理
文科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实现机制探析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CAS视角的商业模式进化分析:基于IBM的案例研究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信息技术战略的实现机制探讨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